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体现,重点选取了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莎拉加以深刻剖析,旨在希望读者了解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的同时,也能得到指导并应用在现实社会中,对理解自我和他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春有改革的抱负和目的,通过改革实践展示了她的改革思想、方法,体现了完美的改革家品格。其改革思想和品格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萧红在一生短短三十一年的岁月里,为我们留下了近百万言的文学财富,有小说、散文、随笔杂记等,其中小说的价值最大。在小说中主要包括长篇小说四部《生死场》、《商市街》、《马伯乐》、《呼兰河传》,他们大都是以萧红的东北家乡为背景,描述东北人们的爱与生、挣扎和麻木以及看不到未来的生活现状。而其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作品中的奇葩,作者感受着时代的气息,在自己的创作中实现了自我文化心理的展示与追寻。本文主要结合作品《呼兰河传》,探讨萧红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和鲁迅戏剧化散文《过客》中的过客在生存背景、生存状态等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折射出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却又大相径庭。《等待戈多》荒诞的背后,深刻表现了现代文明中的人生处境,表现了人在荒诞世界里束手无策的悲哀和绝望。从某种程度上看,《过客》更多的是鲁迅自我处境的形象写照,甚至可以说是自画像,过客是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的形象写照。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巨灵。他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在高层次的起点上确立了宏丽的学术思想,而且在其学术思想里面,涵蕴着一种“死亡意识”,尤以他的《人间词话》为甚。天才者,痛苦是也,惟其痛苦,名乃副实。此实与彼“死亡意识”契合,得以使死亡上升至形而上的哲学之维。显然,王氏的“死亡意识”受到了叔本华死亡哲学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非常的微不足道,以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6.
电影《飞越疯人院》表现了麦克墨菲这个天真热情向往自由的中年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狂欢给疯人院输入了新的血液,向美国民主文明的体制社会发起挑战,并强烈冲击了当时美国浮躁的、不堪一击的现代文化。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重新解读电影《飞越疯人院》,从而揭示出作品中所包含的狂欢化色彩,进一步理解狂欢化理论和《飞越疯人院》,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对这部经典之作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近代史上,由于通航的便利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日本人来华游历。其中,尤以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成为日本旅人往来最多、停留最久的区域,相关游记文献也最为丰富,游记中的"江南"意象被突出和放大。日本近代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曾于1922年游历江南,并留有游记《江南春》。运用文本细读对游记中的江南书写进行细致解读,发现青木用温情、客观的笔调,从都市景观到民俗风情展现了一副立体的民国初期的江南图景,为江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域外史料。通过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其时的江南,亦可了解青木认识中国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8.
《荆棘鸟》是20世纪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克里利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文章运用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荆棘鸟》中菲奥娜、梅吉两位母亲形象,揭示她们在父权社会压抑下的不同反抗形式。菲奥娜在父权统治下表现出沉默式的屈服,而梅吉一直努力抗争却以失败告终。但在德罗海达这片土地上,母亲角色仍在延续,这体现了女性为追求自身价值和自由爱情的美好理想最终将会实现。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最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主题包括死亡和爱情,人鬼之恋可以说是这类题材的一个典型。一提及西方的鬼,最深入人心的形象莫过于吸血鬼,吸血鬼的爱很复杂,很深刻,也最惹争议。因为吸血鬼之爱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异性恋,她还有一个特殊的层面——同性恋。本文尝试从分析吸血鬼的同性爱情入手,说明了吸血鬼之同性恋的爱情本质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田屹 《现代经济》2009,(4):14-15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现代社会一类重要的物权。《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界定为一类综合性的权利,包括专有权、共有权和管理权。专有权的范围和基于专有权产生的管理权的范围较明确。在现实中,容易产生纠纷的是共有权,《物权法》对共有权的范围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基于共有权产生的纠纷颇多,有必要对共有权范围进行梳理,提出处理性质不同的共有权纠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小说《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的珠儿对小说的结构安排、情节发展和其他人物的性格展示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的存在衬托了其他的人物形象,成为霍桑定位其他三位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林沃思的参照坐标,是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2.
从荒诞幻觉给剧中人物带来的片刻的幸福,到它分崩离析后给剧中人物带来的幻觉破灭,爱德华·阿尔比的《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揭示了人们从荒诞幻觉里重新觉醒的过程。论文从对剧中一系列荒诞形象的分析,揭示了阿尔比对我们的启示,即在现实生活里,人们要敢于正视荒诞的存在,并且用行动远离荒诞,认真生活。  相似文献   

13.
未足额出资股权转让中责任归属的判断基础为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而转让合同效力认定应遵循民法中的合同效力规则。转让合同确认有效或因未撤销、被追认而有效时,应由受让股东单独承担对公司的补缴责任和对公司债权人的赔偿责任;转让合同确认无效或因被撤销、未追认而归于无效时,对公司的补缴责任除恶意串通情形下由合同双方当事人承担外,一般应由出让股东承担,但对债权人的赔偿责任则应由合同双方当事人承担。  相似文献   

14.
此在世界与彼岸世界是村上春树作品中永不消歇的主题,通过对这两个存在的探究以实现对现代人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审美化的观照。在《挪威的森林》中彼岸世界被设置在了茂密的森林中,其所传达于读者的是无尽的孤寂、迷茫以及举棋不定的游移。本文将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生活在此在世界与彼岸世界人物的深入剖析来透视作者村上春树的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15.
《雷雨》和《北京人》在其创作主题、艺术特点及类别性质上 ,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各具特色。这两部剧作分别描写了代表着官僚资产阶级家庭的周公馆和封建世家的曾公馆 ,通过对剧中周朴园、曾皓、蘩漪、曾思懿、鲁侍萍等典型人物的塑造 ,深刻描绘了人物的灵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雷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还是《北京人》中隐晦、曲折的纠葛 ,最终揭示了两个不同时期剥削阶级大家庭必将走向坟墓的命运。《雷雨》是一部悲剧 ,而《北京人》则是一部悲喜剧交融的社会正剧。  相似文献   

16.
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无数前贤智者奉献了自己的心力以为深入思考。《正义的两面》基于作者慈继伟对正义的特有认识展开了独特论述,该著不惟在观点上,于别具一格的分析、证成之技术、方法一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婚姻习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平果壮族《嘹歌》中记载了壮族婚俗的主要内容,如订婚习俗、结婚习俗等.壮族和英语民族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其婚姻观念及婚姻习俗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描绘了女主人公露丝和她的母亲茹灵的心灵成长之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露丝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禁锢而倍感窒息,同时复杂而微妙的母女关系也令露丝母女命运多舛。面对种种挫折,她们不断历练成长,渐渐走上了觉醒之路,成为坚强、独立的女性。文章揭示女性人物精神和生活受到压制的原因,并在她们的成长与觉醒中寻求解决女性生存困境与精神压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之作,完美地展现了伍尔夫别具一格的写作方式以及空间叙事艺术。在探索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伍尔夫勇于创新,敢于摒弃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常规,转向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她在创作方式及空间叙事艺术领域的创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