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瑞龙 《中国金融》2005,(24):71-71
前不久,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见《中国金融》第25期)专门撰文,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大型银行的公司治理以及如何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进行监督和考核”发表重要言论,文中特别指出,“公司治理的整个基础必须要强调先进的管理信息。”笔者认为,随着国有银行改造成规范的股份公司,通过让大银行“说真话”来保持信息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就成为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印尼银行的公司治理,并加以反思,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进行产权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改善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机制,尤其注意加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文化建设。完善公司治理要“硬件”和“软件”一起抓。  相似文献   

3.
资讯     
经典言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两个主要任务就是股改上市和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且二者相互联系。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稳健向好的关键。”工行行长姜建清在“中国论坛: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论坛上表示。点评:人们普遍对股改后国有商业银行是否能真正变成“好银行”心存疑虑。也许建立完善的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是唯一的路径。而这恰恰是银行改革的最大难题。“我们要想发展金融业,个别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外在的法律环境,一个金融机构是难以来对抗这个…  相似文献   

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振兴股市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晴雨表”的中国股市,2004年却走出与国民经济发展相背的行情,究其原因是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重塑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一是要高度重视治理公司结构的重要性;二是应着力解决“一股独大”;三是要认真执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四是要处理好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董事长与总经理等关系。对于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公司来讲,应大力协助和指导上市公司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证券公司要自强。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不同法系国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措施,作为一种“国际化标准”的点缀,独立董事制度有合理的存在空间,它对于通过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的上市公司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应该看到,独立董事制度不是医治“公司治理结构”的“灵丹妙药”,因此,在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应当理性地对待这一“舶来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维护中小股东权益,有赖于独立董事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控制环境,健全的内部控制又为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重要保证,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然后再通过规范公司治理来改善内部控制的大环境,接着从内部会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和人员素质等几方面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进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特征,按照委托代理关系,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先天性的制度缺陷,表现在国有股权控制权不明确,国有股权过于集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三会”不能起到对公司管理层应有的控制作用等。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需要从财务治理、内部控制、会计监管和信息披露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集体诉讼升温的背后,是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乃至内部控制等方面不够完善的必然“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财务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行健 《会计师》2005,(12):24-28
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不尽完善成了影响上市公司质量、妨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综合症。股权分置改革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一股独大”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还将继续存在。为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公司治理千头万绪,必须纲举目张。正如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则重在财务治理。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应该突出公司财务治理对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研究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关系,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结构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及其特点,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苏永强 《理财》2005,(5):82-83
审计委员会是美英等国公司治理结构中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引入审计委员会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审计委员会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其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能否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上市公司能否自发性地完善治理制度的标志。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方法,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对“公司治理自查与整改”公告的反应。结果表明,当公司治理缺陷被披露时,股票的超额回报率显著为负,从而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对投资决策产生了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依赖于公司多元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但令人遗憾的是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频频出现诸如“银广夏”、“郑百文”等会计丑闻。一时之间“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成为学术界、实业界乃至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焦点。学术界以往对会计管制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中心展开讨论的,而事实上严重地忽视了除投资者之外企业资源其他提供者的利益,即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债权人、职工、客户、供应商和政府等。因此,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重新思考会计管制的问题,希望对我国会计管制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利益相关者理论”应成为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思想与评价依据.在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构建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银行效率与稳健运营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股东至上”理论与“委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是股东,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则多元化;包括公司股东、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及当地社区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争夺机制的初步分析,推定“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君  罗毅 《武汉金融》2006,(3):43-4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由“所有者缺位”而引发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距离 SOX 审核的最后期限2006年7月15日已经很近,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由国内首个非赢利性质的 IT 治理研究机构——ITGov(中国)IT 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甲骨文、毕博、惠普、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机构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公司治理暨 IT 治理年会”(China Corporation Governance andIT Governance Summit,简称 G2峰会)在北京召开。其中就“萨班斯法案”与内控治理的探讨,为中国企业搭建了一个完善公司治理及持续合法合规的交流平台。此次年会围绕“公司治理与 IT 治理、‘萨班斯法案’、IT 控制”三个核心议题,广泛、深入地探讨和推广中国企业在风险管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中国国有银行业的变革年、改制年,包括《金融论坛》在内的许多刊物都刊登了不少有关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章,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是众说纷纭、各持其词。当然,对于如“完善公司治理需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等问题,大家已形成共识;但仍有许多问题,如“公司治理是否应股改先行”、  相似文献   

19.
会计监督体系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中,一个良好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由此本文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为切入点,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来对我国的会计监督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达远 《福建金融》2009,(12):18-20
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党组织履行公司治理职能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党组织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从完善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明确党组织的职能边界入手,以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