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统一规划和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管理的需求下,各类自然资源的差异性造成了统筹的困难,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能够有效地构建统筹基础。研究方法:通过探究测绘地理空间信息与自然资源信息化的关系,分析从"土地"到"土地空间"及"地理空间"的转变、从"要素"到"全要素"的统一和"自然资源数据"与"泛地图"的关联,提出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建立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研究结果:以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4个具有时空特征的概念模型实例,例证了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的可行性和通用性。研究结论: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有助于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建模,以支撑自然资源全要素的统一登记、数据库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共享,2002年“四大基础数据库”概念被提出。至今,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建设该工程,但进度却不容乐观。除了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外,其余三个都遇到了很多现实困难。不仅包括每个数据库特有的建设阻碍,还有从整体角度考虑的建设瓶颈。种种困难都反映了一个问题——政府内部业务流程没有协同。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成不仅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同时建设过程本身能够推进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本文强调四大基础数据库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对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瓶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我国GIS软件开发、国家空间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其应用 ,并对我国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地图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作用与差别。针对我国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同时建立与维护空间数据库与地图数据库的必要性。指出了随着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库最终将取代地图数据库,同时提供多比例尺地图服务及各种时空尺度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
应用SPACEMAN空间地理信息软件怀苏里江流域几种自然资源进行统计,规划,制衅,使各种数据,图形直观反映在地形图上或数据库内。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于2015年完成,其成果已在"多规合一"、城市规划实施监管、环境保护与治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基于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基础测绘成果、经济社会专题数据,综合运用现代测绘技术,对国土疆域内的地表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定量化、动态化、空间化的监测,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信息是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数据结构复杂、存储格式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本文从数据标准化、数据交换和互操作以及元数据三个方面对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集成共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数字娄底地理空间框架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娄底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共享项目,是"数字娄底"的基础工程。数字娄底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于2012年2月获批,并列入全国数字城市建设推广项目城市。同年12月,该项目正式启动。2014年11月12日,数字娄底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验收,标志着数字娄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运行。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江苏省在如何发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对自然资源事业支撑引领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实践探索。本文在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近年来江苏省依托"优空间、护资源、促集约"这条自然资源工作主线,大力开展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并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支撑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历程与成效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服务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大连市立足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业务需求,依托"国土调查云"自然保护区调查应用试点研究项目,全面推进"国土调查云"落地生根,构建国土调查云应用保障体系,在自然保护区构建地理空间数据库,创新技术方法、强化业务融合,提高了自然保护区巡查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基于2013年数字乐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上对2014年乐昌"一村一镇一地图"的建设作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乐昌"一村一镇一地图"在2013年数字乐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上在调查地名地址数据方面均有增加,其中水系和自然地貌分别增加了467.92%和810.62%。2在调查内容方面多了一项专题数据内容,包括地址灾害点50个、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古迹346个,并将外业调查的农村地区聚居点的人口、姓氏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村镇地图数据库的专题数据内容。  相似文献   

12.
江苏正在处于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协调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该地区需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地质资料馆藏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的数字化是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前提条件,地质资料数据库的安全与维护,主要包括信息处理加工、信息储存和信息利用的安全与维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地质资料事业将成为国土资源领域的支柱产业,其服务领域将拓宽。  相似文献   

14.
资源的保障供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分析了江苏省自然资源禀赋的特点,指出资源总量少、人均拥有量低是制约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开放型”资源供给体系十分必要;从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实际和实现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在大力发展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加强区域合作的同时,积极剃用国外资源、引进外资与国外先进技术开发自身潜在优势的资源,保障区域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推动苏北平原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苏北平原农业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苏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苏北平原农业资源为出发点,利用行政区的划分对各市农业资源展开调查,构建资源丰度指数模型对农业资源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苏北平原农业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指标权重,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型对农业资源作出评价。[结果]苏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各市的土地资源都较充足,水资源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水资源最充足,而连云港市和宿迁市的水资源较为缺乏,其丰度指数分别为0.410 6和0.601 2。此外,各市水资源情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而农村生活水平也有待提高。[结论]苏北平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整体上都较充足,但存在水资源污染、明显的城市分配不均的现象,农村发展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对此,应该立足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加大农村建设力度,促进苏北农业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现状及更新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加快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县(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现状,剖析国内县(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沿海滩涂资源将成为沿海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江苏沿海腹地的盐城市滩涂资源和港口群开发为例,基于沿海滩涂生态环境及沿海港口开发与利用现状,从港口节点地区环境压力、滩涂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海岸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沿海港口开发对滩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滩涂资源生态保护的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18.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矿产资源空间数据管理 ,对于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江苏省矿产资源赋存和开采概况 ,论述了建立区域性矿产资源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实践意义 ,提出了建立江苏全省多层次、多功能、多用途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的三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沿海滩涂大规模围垦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江苏沿海围垦布局、围垦工程建设、水资源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对围垦工程与近岸海域水动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对港口资源的影响、辐射沙脊群泥沙分布及输运、潮滩及近岸沙洲稳定性、辐射沙脊群围垦布局及监测关键技术,围垦堤防设防标准与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围垦筑堤新材料与新工艺、蓄淡与引排工程、围垦堤防施工安全监控、质量检测及风险评估,垦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蓄淡工程优化布局、优化配置与联合调度、一体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围垦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效应、生态型围垦评价方法、围垦区生态重构技术、垦区生态环境监控管理模式进行研究;进行江苏沿海滩涂大规模围垦及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苏省耕地资源在数量、质量两方面的历年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对该省耕地资源存在的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的原因和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