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郭丹  窦玉前 《商业研究》2012,(8):199-204
人们参与金融活动的目的是期待获取投资的回报与增值,但是金融市场风险制造了重重障碍,甚至出现了权益损失,需要救济机制加以填补。基于金融商品的特性,金融消费者权利救济机制的设计应本着经济学理论而科学安排,而我国现有机制的价值缺陷主要表现为司法救济针对性弱、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乏力、补偿制度内容短缺等问题。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地位的确立,可以考虑建立金融机构内部处理投诉前置程序;打造金融专业人才,扩大金融仲裁规模,补充金融审判能力;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建立金融消费者集体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
<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之初,不正当竞争行为被认定为一种特殊的侵权,根据债的相对性而导致诉讼主体的特定性,使得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受侵害的经营者才有主张损害赔偿等权利,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未涵盖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消费者权益侵害时的救济依据.笔者认为应当构建起反不正当竞争法框架之下的消费者诉讼制度,赋予消费者直接启动民事救济程序的权利,以更全面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市场经济秩序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贸易正在快速发展向无限竞争时代。在面对和克服对外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与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韩国国内产业发生着相应调整,消费者主权也得到了显著增强。韩国消费者政策,正从过去的单纯对消费者损害进行救济的层次,逐渐向果断解除防碍消费者自由选择的原有的法律上和产业结构上的限制,建立如制造物责任制度等消费者安全制度、加强对商品消费者的信息提供服务、支持21世纪型先进消费者教育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琳 《致富时代》2010,(8):57-57
通过对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消费者权益的救济途径、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阐述,找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享有对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即消费者知情权。为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我国已形成了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但由于法律存在一定的缺陷,消费者的知情权在现实生活中仍不断被侵犯。因此,需要加强法律的完善,如扩大消费者知情权的内涵,完善消费者权利救济途径,加重经营者的责任,设置消费者的撤销权。  相似文献   

6.
论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晓明 《消费经济》2004,20(3):42-44
消费者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充分、准确、适当信息的权利。我国法律对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作了系统规定,提供了实体和程序上的两大救济方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消费者知情权进行更强力度的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不能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解决方式明确规定了五种途径,但实践中,消费纠纷发生后,除了消费者与经营者或生产者自行协商和解之外,消费者采取的救济程序主要有两种:一是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二是向法院起诉。其实起诉并不是最佳途径,消费者忽略了一个比较好的仲裁解决途径。消费者对仲裁机制解决纠纷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杨松才 《消费经济》2003,19(3):36-38
一、背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英国消费者如果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受到损害,只能根据合同法寻求法律救济。但前提是作为原告的消费者与被告之间要存在合同关系,即所谓“合同关系不及于第三人原则”。据此,消费者一般不能依据合同法将生产商推向被告席。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并没有建立直接的合同关系。生产商的产品往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最终进入消费者手中。反之,如果消费者要根据合同法提起诉讼,便只能起诉与之建立有合同法律关系的销售商。在这样的法律框架下,消费者的权利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消费者在寻求合同法救济…  相似文献   

9.
叶建勋 《中国市场》2014,(11):38-45
从市场保护机制、规则保护机制和救济保护机制三个层面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了五点主要结论:一是有效监管下的金融业充分、公平的竞争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市场化保护机制。二是金融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主体,但不包括专业投资者。三是全面保护、倾斜性保护、差异化保护、便民高效以及保护和教育并举原则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五项基本原则。四是提出了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主要责任和风险分担机制,即以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为界限划分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和风险边界,形成鼓励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进行充分信息披露的机制。五是构建了利益制约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0.
唐恬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310-312
论述了消费者权益法律救济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并针对我国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实践作出理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艳平 《北方经贸》2014,(10):180-181
在国际视域下,面对频发的金融消费纠纷,重塑纠纷解决路径迫在眉睫。针对我国金融立法及司法领域中消费者权利救济制度缺位的现状,强化纠纷解决路径的多样性,在非诉讼路径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对我国金融消费者权利的实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农村消费者是我国需要特殊保护的弱势消费群体.现阶段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只有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综合职能作用,完善工商监管、行业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消费维权体系,建立健全"事前教育防范、事中规范监督、事后救济维权"的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新机制,才能及时、有效、全面地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消费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里,经常会发生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事件.特别以消费者受到小额的侵害最为常见.我国消费者面对此类问题通常不选择诉讼解决方式,主要原因是诉讼的解决不经济.为使消费者能够接近司法,有效预防和制止不法侵害,笔者建议在我国建立小额诉讼程序并完善群体诉讼机制,使消费者易于获得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旅游景区商家欺诈消费者等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实践层出不穷。司法途径作为消费者合法利益的最后救济方式,往往因为消费者的取证难而无法实现。本文作者基于我国当下社会现实,提出以举证责任重新分配的方式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举证责任重新分配的合法性、符合证据距离、符合举证能力、符合政策价值等四个方面论证部分举证责任倒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5)
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我们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从契约到身份”的变化,消费者人身权的保护也愈加完善。当遇到有关消费纠纷时,我们该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遭遇“商家搜身”时,又如何寻求救济通过比较中外两个案例,对我国消费者人身权保护提出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快递与网购的迅猛发展,网购快递中的消费者权利纷争不断增多。从司法实践看,最终酿成诉讼的纠纷主要是针对快件丢失毁损问题的索赔案件。因网购快递同时涉及卖方与买方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以及商家与快递企业之间的快递服务合同关系,导致其纠纷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消费者权利救济途径的确定。网购快件丢失毁损时,消费者权利救济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快递服务合同属于利益第三人合同,消费者有权基于其利益第三人地位,直接请求快递企业承担违约责任。出于对快递限赔风险的规避,消费者亦有权基于自己与商家之间的网购买卖合同,选择要求由商家来承担违约责任或者风险责任,但是需要注意规范援用的正确性。在交易平台不能提供商家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消费者还有权要求平台提供者对自己承担侵权责任,该责任的性质为无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7.
乔海莲 《江苏商论》2013,(9):7-9,15
当前,网络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交易中交易主体多元化以及虚假商品信息、网络欺诈、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格式合同条款陷阱、救济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常使网络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交易法律法规,保障网络交易参与各方特别是网络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许瑾 《商业研究》2000,(2):152-155
产品质量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消费者在受到缺陷产品侵害后求得法律 救济的最直接、有利的法律工具。然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产品质量法的实施检查表 明,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仍很不得力。其中产品质量法本身不 完善、难以操作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完善产品质量法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魏祥胜 《商》2014,(14):147-147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和接受,由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电子商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产生了新的法律问题。由于电子商务自身虚拟性、交易行为和投诉对象难确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原因,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权益往往受到侵犯,并且消费者维权之路也更加艰难。因此,如何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保护电子商务消费者的权益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探讨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救济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理论和实践中,消费者利益的概念基本上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者福利,反垄断法对消费者的保护被认为是保护竞争产生的间接结果,因此只是一种间接保护。对消费者利益的直接保护认识,为探讨消费者获得损害赔偿救济奠定了基础。对消费者利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的转变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可知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同时这些不同的价值主张存在着冲突和对立。将我国的反垄断法价值体系与国外相比较,运用价值分析方法,从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角度阐述《反垄断法》对消费者利益保护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