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科学构建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大力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工作,以“意识”为导向,以“团结”为核心,加强民族心理和“五个认同”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充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协调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把家国情怀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从民族文化自我认同走向中华民族文化整体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历史、田野调查法,以新疆塔吉克族鹰舞、牦牛叼羊、打马球、赛牦牛等传统体育项目中所体现的独特文化形式及内容为研究对象,探讨民族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民族体育作为地域性身体文化符号,从自然环境孕育民族性格、传统体育展现民族风貌、卫国戍边体现民族精神、文旅融合彰显民族斗志、国强民富体现民族理想等五个方面,展现出新时代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丰硕成果,体现出塔吉克民族卫国戍边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塔吉克族的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充分体现,是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与荣耀。  相似文献   

5.
6.
7.
民族地区高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增强在校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本文提出嵌入教育理论,聚焦民族地区高校特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分析开展嵌入教育理论的现实基础,提出和梳理开展嵌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场域,旨在通过全方位嵌入教育,提升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为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贡献了宝贵的经验。从生成逻辑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即肇始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承继于多元一体、循序共进的历史脉络,升华于中国共产党对“两个大局”的宏观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遵循民族平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性与差异性辩证统一的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强化文化认同等三个维度协同促进、并向发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内化为民族意志和精神的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领域的基因。弘扬中国精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延续、凝聚合力、创新发展、实现梦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联系,以及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作用,从新时代爱国主义、中华文化、发展经济和改革创新等维度论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贺林 《理论观察》2022,(11):130-133
云南省少数民族众,部分民族还跨国境而居。在地域和民族分布等因素合力之下,使云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不仅关系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也关系国家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因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也成为云南主流意识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媒体背景下,云南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途径传播主要有政治组织等方式;云南新媒体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势明显,同时由于特殊情况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展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有着强大凝聚力和强烈民族归属感的整体意识.面对不均衡发展的社会现状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文章从探究高校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势出发,积极查找分析高校在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针对问题提出培育高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增加,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失,潜经村以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创新主体的缺失、城乡差距的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传统生产方式与现实发展不相适应、保障机制尚未完善的现实挑战。因此,从以下方面进行路径探讨,一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为村落发展吸引人气;二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民族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拓展对外交流空间;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拓展共同富裕空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15.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新时代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为大学生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理论指引,提供了丰富资源。以文化认同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旨归、历史逻辑、学理内容为研究起点,进一步探索文化认同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打牢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新时代党对民族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基于此,以中国知网中的217篇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CSSCI期刊类文献(2014-2020)为数据源,运用知识计量软件Citespace V的合作网络分析功能和共现网络分析功能,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聚类方法梳理其研究的主题框架,采用关键词时区图的可视化方法和突显词探测技术,揭示未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潜在热点.最后归纳已有研究成果的总体特征,并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是深化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润化,红色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历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在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价值,提供重要的精神财富,彰显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为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效性,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和把握其理论逻辑,从文化阵地、文化基因、挖掘资源、提升认知等四个方面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的景观建筑、宣传标语、文化活动、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蕴含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运用校园物质文化符号,提升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度,创建互嵌式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大学生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体验感,丰富校园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力是校园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五个认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通过在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和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五个认同"宣讲教育活动,并采取助学支教的方式深入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五个认同"意识教育的引领作用,深化和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从思想层面和行动方面铸牢当代大学生党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可能以及何以可能,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实践活动休戚相关.中华文化蕴含的文化认同、文化创造、文化自信清晰地确证着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民族身份认同意识以及集体归属意识.新时代,应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应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自觉;应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补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