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一部短篇小说佳作。坡通过运用过度陈述、谐音、言辞反讽及戏剧性反讽等手法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反讽的恐怖效果,展示了话语与思想、事实与观念之间的巨大差异对人物的残忍戏弄。  相似文献   

2.
爱伦·坡短篇小说所展现的恐怖魅力是他丈学成就的重要体现。考究的文笔,洗练的语言,斟酌的字眼,惊险诡异的构思,刻意营造的气氛,所有环节和谐统一,体现出坡的作品的恐怖魅力。  相似文献   

3.
爱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恐怖小说创作而闻名于世,并将神秘与恐怖的文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科幻小说的先驱""现代心理小说的开拓者"等。本文以《厄舍屋的倒塌》《黑猫》《泄密之心》《红死病的假面具》等小说为例,探究了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征,分析了影响爱伦·坡恐怖小说创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和艾米莉.狄金森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死亡主题进行了独特的诠释。爱伦.坡以梦幻式的浪漫情怀将死亡的恐怖、凄冷、孤独和痛苦融为一体。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虽然也大量涉及死亡主题,但她的表现方式却显得更为理性,在她的诗作中没有阴冷恐怖的感受,只有平静和理性的沉思。  相似文献   

5.
思维主体情境是艺术思维学的一个范畴。它是一种心态规定性 ,是充分个体化、时间化、空间化的主体体验状态 ,可直接影响艺术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 ,或之前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会在他们内心打下深深的烙印 ,反映到作品上 ,形成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流派 ,这是思维主体情境对主体创作思维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爱伦·坡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来窥视作者的内心世界 ,从而清楚地看到爱伦·坡生活经历对于他创作思维的导向 ,他的作品是他独特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是充分个性化的创作结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随着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崛起,人们才惊奇地发现爱伦·坡笔下的怪诞颓废的病态现象已构成现代主义作品中的一大景观。非理性主义诊断法的运用,透视出被荒谬现实扭曲的人格,这正是现代主义作家描述“现代人”精神病综合症的病灶。将其作品置于现代主义的范畴下加以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威廉.威尔逊》是爱伦.坡的一篇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爱伦.坡使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威廉.威尔逊善恶两方面的性格特征,在故事中最终恶的一面战胜了善的一面。用人格结构的理论对威廉.威尔逊的两重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分析,可以管窥爱伦.坡的悲观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坡短篇恐怖小说中的杰作,是坡创作理论的集中体现。通过营造恐怖气氛,选择恐怖情节,描述人物的恐怖心理,坡表达了人的“心灵崩溃”这样一个恐怖的主题。本文通过对《厄舍古屋的倒塌》的详细分析,揭示了作者如何利用对场景、人物的描写,对情节的选择,并运用多种文学创作技巧和文学形式达到其预想的恐怖效果。  相似文献   

9.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本文通过对坡的“推理小说”的深入探讨,纠正了世人对他的误解,重新论证了坡推理小说作品中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的作品拓展了现代短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表现了荒诞的社会观及悲观的人生态度等思想倾向,在文学技巧和艺术思想等方面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午餐》修辞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短小精悍,内涵丰富,主题和文化底蕴深刻,揭示了人类的本性.小说运用了低调、反诘、反语、夸张、隐喻、平行、重复、对照、讽刺等修辞手段刻画主人翁贪婪、虚伪、自私的人物性格,充分体现了毛姆式嘲讽小说的风采和神韵.  相似文献   

12.
反讽是简.奥斯丁创作的一大艺术特色。从历史文化语境下进行观照,18世纪女性写作被主流文化所排斥,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这一文学历史事件更使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雪上加霜。所有这些促成了置身其中的简.奥斯丁选择了反讽的创作策略,从而使其既间接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有效地回避了由于文本的开放性而招来的抵制和攻击。  相似文献   

13.
隐喻和反讽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往对二者的讨论不少,但也存在概念庞杂不清的问题。《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篇小说,其中充满幽默的语言,反讽和隐喻。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小说,将隐喻、反讽和伴随文本组合起来阐释《黄金时代》,既可以厘清一些文学概念,看到隐喻、反讽和伴随文本的互生关系,又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小说的精神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析《李尔王》中的悖论与反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把悖论和反讽应用于语言修辞,并扩至人物形象层面甚至主题思想层面,使模棱 深邃的语义状态与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元、无序与矛盾相契合,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叙事视角具有不同的功能。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叙事视角呈现出由第三人称全知叙事逐渐向人物叙事转换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两种视角功能各不相同,使诗歌的主题出现了由批判讽刺向同情惋惜的转移。而叙事视角转换的推动力,则来自“人”在叙事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6.
汉英语言对比,尤其是两种语言中的常用修辞现象的对比,是汉英翻译学习的有效方法。本文就两种语言中最常见,用法又最为相近的几种修辞手段做了详尽的对比。这些修辞包括比喻中的明喻、暗喻和借喻,还有夸张、拟人和反语。  相似文献   

17.
哈代在其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突出地使用了反讽这一文学创作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展开和揭示主题,抨击维多利亚时代腐朽伪善的教育、婚姻和宗教制度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个正派女人》是凯特.萧邦短篇小说中的力作之一。萧邦运用对比和反讽的手法,描述了女主人公态度和情感变化的过程,展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心路历程。小说女主人公巴罗达夫人处理婚外情感的过程和方式对于现代的我国读者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