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是审计判断的两个重要成因。近年来,一方面,在审计系统外部,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在审计系统内部,审计目标、审计准则、审计方法等也在不断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公司股权结构分散化程度的提高,股东与管理者问的信息不对称也愈加严重,审计人员作为服务提供者,自然也处于信息劣势地  相似文献   

2.
丁燕萍 《财会学习》2018,(20):127-128
在我国政府审计中,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管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审计的成效.基于此,笔者首先介绍了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然后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最后给出了规避政府审计风险,加强国有企业监管的措施,以期为研究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产权保护、“三域”秩序与审计信息真实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伍中信  曹越 《会计研究》2007,33(12):82-87
文章将审计信息真实性的内涵定位于结果理性与程序理性的融合。通过构建"产权域秩序"及"三域"机制这一新的分析范式,发现审计信息失真包括先天性失真和现实性失真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域秩序对产权域秩序的偏离是审计信息先天性失真的根本原因;二是审计现实性失真存在"三分法",其中审计制度对审计域秩序的偏离引致的规则性失真是审计信息现实性失真的主要根源;最后,文章提出了审计信息失真的"分而治之"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角度来研究本地审计师的合谋效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异常审计收费降低了本地审计师对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而并不会降低本地审计师对信息不对称程度低的盈余管理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同时,异常审计收费也不影响外地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表明本地审计师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之间存在合谋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更可能选择本地审计师进行审计,从而为本地审计师的合谋效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吴粒  郭薇 《上海会计》2008,(1):47-50
在理论上,学者已达成共识,即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健全的治理结构建立在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四个“基本主体”的协同之上。内部审计可以弱化信息不对称,缩小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差距,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对基层支行的内部审计是拓展业务和防范经营风险的保障,但是传统内部审计方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审计效果并不理想。青岛银行“虚拟支行”模式实现了信息覆盖全流程、信息获取方式动态化、反馈渠道多维化和审计过程合作博弈的创新,突破了内部审计信息不对称的约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外部审计的作用在于提高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从知情交易概率视角出发,研究了外部审计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国内"十大"审计的公司,以及由具有审计行业专长的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知情交易概率更低,而且行业专长的国内十大(非十大)审计的公司的知情交易概率也低于不具有行业专长的国内十大(非十大)。进一步检验还表明,在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中,事务所规模和审计行业专长能够更有效减少知情交易概率。  相似文献   

8.
内部审计信息作为衡量内部审计受托责任履行的载体,对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日趋规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设立隶属于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机构.披露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信息的上市公司在资产规模、股权集中度、财务状况、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方面与披露未设置内部审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存在显著差异;财务状况好的上市公司更趋向于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自愿披露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情况的上市公司普遍以国有性质居多、股权集中度较高、财务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独立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机制,但考察独立审计治理功能影响公司真实经营业绩的文献还较少。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治理效率与决策能力角度,提出了一个独立审计的公司外部治理功能影响公司真实经营业绩的理论框架。选取事务所规模、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以我国2007年-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事务所规模及审计收费均与公司真实经营业绩正相关;审计意见对公司滞后一年的真实经营业绩没有影响,这可能与我国监管及诉讼制度不完善导致"非标"意见未给公司及其内部人带来显著成本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股东制衡机制对审计约束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部治理机制亟待完善、外部审计约束乏力的情况下,集中持股、具有绝对信息优势的第一大股东(基本为非流通股)不仅有动机也有能力粉饰甚至虚构财务报表,掩盖实际存在的问题,避开外部审计约束;而此时,其他大股东很有可能不选择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实施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而是更多地求助于外部治理机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外部审计者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配合注册会计师审计、发现控股股东的财务粉饰和造假行为,提高外部审计约束的有效性。此外,持股比例和制衡能力的消长以及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使得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制衡度和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表现为正“U”形关系。  相似文献   

11.
邓琦琪  成阳 《投资与合作》2014,(11):119-119
根据台湾地区《公开发行公司年报应行记载事项准则》规定,除满足特定条件的公司,其余公开发行公司可以自由选择级距或金额的方式披露审计公费.这与世界主流趋势不符,造成了上市柜公司披露信息的不可比性,破坏了证券市场中的信息对称.通过强制公开审计公费金额,可以增强信息透明度,提高审计独立性,减少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利益输送,有利于证券市场和审计市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会计对称性理论及其在多层面信息需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系统探讨了会计对称的内涵、非对称 (对称破缺 )的主要表现及其后果 ,分析了会计对称在抑制会计信息失真、准确反映集团会计信息和满足国家宏观经济核算方面的作用 ;提出了会计对称性在会计确认、计量 ,合并报表编制 ,外部审计和国家宏观经济核算等方面的运用思路 ,并提出了依据该理论进行会计准则方法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2012年南都公益基金会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理解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50家样本基金会,归纳了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指出财务信息披露程度参差不齐、编制不规范、有用性低、缺乏有效外部审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健全财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准则、构建完整的审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非财务信息在审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如何正确理解新的审计准则并在审计工作中通过工作底稿予以体现,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防范审计风险,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新审计准则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其核心内容是风险评估及其针对评估结果的应对措施。但是,做好风险评估并非易事,实施不到位,可能会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及审计资源,影响工作效率;面对造假、信息失真,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审计风险加大;忽视非财务信息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第三级次计量:悖论、成因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允价值第三级次计量中存在的"审计"悖论,然后基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对资产特性、交易特征以及公允价值第三级次信息可验证性三者间的内生逻辑关系进行了推演。本文发现,专用性程度、交易特性、持有目的的失真反映和重要价值组成要素的计量缺失是"审计"悖论产生的两个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改进该级次计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不拥有的信息”。也可通俗地解释为: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在会计领域中同样存在着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会计信息不对称同会计失真一样,已被会计界所重视。会计信息失真必然导致会汁信息不对称,而真实的会计信息由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也会产生会计信息不对称。目前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质量也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在不断发展,而外部审计重要性也受到了持续重视。外部审计作为对外提供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企业外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银行进行放贷决策的重要参考。同时,外部审计可以优化企业内部审计。因此,外部审计对外提供可靠、公允的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几年来,我国外部审计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外部审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简述了外部审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探讨并分析了我国外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期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提高外部审计的审计质量,完善外部审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视角出发,推导得出,强化外部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的基本职能之一.然而,接下来的实证检验结果却与前述的理论预期相悖,即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并不具有强化外部审计独立性的功能.接下来的分析表明,由于缺乏"独立人"的资格,导致我国审计委员会很难打破原有的均衡,从而很难强化外部审计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审计是指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以某个业务应用系统为中心的审计。由于缺乏严格的审计标准和审计依据,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工作只能低水平重复,审计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审计信息资源浪费。今后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工作应转变观念,形成有利于实施信息技术审计的良好环境;应加快制定信息技术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有效规避信息技术审计风险;应参与业务部门的内部管理、参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参与人民银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参与信息技术审计,建设审计平台、参与网络审计。  相似文献   

20.
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外部治理还是内部治理,一个重要的关键的环节是所有能够正确评价经营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现代审计是在“两权”分离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一种确保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履行的社会控制机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对审计需求已不仅仅是资本所有的单方要求,而是资本所有与经营的共同意愿。审计的作用在平衡不对称信息、促使股东利益与经理人员利益最大化和使代理合同有效执行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