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一步明确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主体,是国有独资公司规范运作的前提,也是国有独资公司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用评分法对国有独资公司中众多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从而界定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主体,以及各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生存、价值增值和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4.
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依照《公司法》单独投资设立的公司,它是国有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一人公司”、公司资本不分为股份、投资人须国家特别授权、国家垄断等特征。由于它的特殊性,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一般仅限少数关系国计民生、国防、社会安全或国家专营的产品、行业采取此种形式。二十世纪后期,国有独资公司活力不够,孳生弊端,发展缓慢,他们纷纷对其实行私有制、股份制改造。在我国经过解放初期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文革十年”,在反“资产阶级法权” 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国有独资公司占据了工、 相似文献
5.
一、公司治理结构及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公司治理结构是指适应公司的产权结构,以出资者(股东)与经营者分离、分立和整合为基础,连接并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相互之间权利、利益、责任关系的制度安排。该制度体现了在投资主体多样化的情况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结构模式。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这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制度基础。然而国有独资公司股东的特殊性和唯一性与建立在产权多元化基础上的传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吻合。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内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体系理论分析了国有独资煤炭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国有独资煤炭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内外主体平衡论——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历史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由于内部人和外部人这两类主体不平衡所造成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特殊困境,并根据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特殊规律性,提出了完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两个到位一个平衡的理论。两个到位,即所有者具体化理论和所有者直面化理论;一个平衡,即内外主体平衡论。该理论既不同于委托代理理论中的股东至上论,也不同于众多利益主体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而是适应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特殊规律性的理论,国有独资公司有效治理,必须从外部引入一种足够强大的治理力与强大的内部人控制力相抗衡。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的历史,也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从失衡到平衡的历史。作为公司治理理论的新突破,成为探索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有独资公司的实际,分析了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运作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董事会运作中应关注的五个重点环节,并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得出了国有独资公司进行董事会运作的效果:避免决策失误,有助于科学实施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传统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并着重分析国有股份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些问题,得出内部治理无效性和必须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改进国有股份公司治理机制的结论,并提出完善国有股份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委托问题与我国公司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委托问题是导致我国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关键。 严重的委托问题、代理问题和更为不完全的契约构成了我国转轨经济公司治理的理 论分析框架。本文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入手,提出“大资本雇佣创新企业家”的思想,证 明和建议建立既有意愿又有能力选择和监督经营者的大股东能有效控制委托问题和 内部人控制,并对其他相关观点进行了评价;本文还对我国非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 在未来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国有民营而取得效率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入世(WTO)以来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态势,提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一、股权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目前我国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都进行了公司化改造 ,从国有独资的工厂制转变为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一部分已成为上市的股份公司。但股权结构不合理 ,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还都是国有独资公司或绝对控股的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 ,成为我国煤炭企业快速变革之中的一个过渡性问题。其实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并不排斥“一股独大” ,比尔·盖茨在微软公司、李嘉诚在和记黄埔公司都曾占有很高比例的股权。国有企业因产权主体不够明确 ,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普遍的产权存在形式———“人格化”产权… 相似文献
14.
15.
"内部人控制"问题,有人称之为"代理问题",意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在事实上拥有对投资、利润使用等方面的控制权.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这个问题在我国也逐步突出起来.随着对"内部人控制"失控而出现少数经营者以权谋私、违法犯罪案件不断被新闻媒介披露,"庙穷方丈富"现象、"59岁现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这种现象,与大批职工下岗、许多人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形成强烈对比.如果不认真对待和解决,不仅会继续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还会给本来就已经十分艰难的国有企业改革增加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由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力机构对公司财务权力进行配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从制度层面上构建集团公司的财务运作,规定集团内各财务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权利、利益;旨在通过财务治理结构安排,对企业财务权力进行合理分配,形成一种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杨忠 《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4,(1):8-11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公司作为一个赢利性的法人主体,它是为全体股东的利益而存在的。但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并不直接经营公司。他们通常把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自己的代理人——董事会,董事会再把权力委托给公司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最终实际掌握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不良资产与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不良资产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由于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带有计划色彩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第二部分(约占1/3)是与经济周期有关系,如1993年经济过热期间上马的房地产项目,在宏观调控后不得不降价销售;第三部分与企业改革关系比较密切,是由于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及公司治理结构弱化,其中与资本运作、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约几千亿元。本文重点明确一下关于微观制度方面的一些问题。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监管亚洲金融危机出现后,人们对其内部原因有各种分析,基本上可归结…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理论框架下的公司治理 --兼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当前几种公司治理理论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实践,指出各种治理理论在国有企业治理过程中的局限性,我国的国有企业治理只能依据特殊国情,逐步通过制度演进来实现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