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主流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回避了“何地”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何地”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空间经济学对这方面的补充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却一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范畴,这是为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怎样相继成为主流经济学的。  相似文献   

2.
黄灼明 《南方经济》2002,(9):79-79,73
《微观经济运行论》是何明副教授《商品论》中C篇(运行发展篇 )的第一部分 ,中心是从微观角度动态地考察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及该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运行规律。全书 33万字 ,由《中央编绎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副标题是“经济学原理新探”。它探讨所得出来的原理性结论 ,与西方微观经济学原理根本不同之点在于 :始终贯穿劳动价值论。正是鉴于这一根本不同点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该书的观点是对西方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全面挑战。它研究所展示出来的内容表明 :经济学要想实现真正的科学化 ,就必须在其研究过程中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哲学方法论四个角度出发,对一般均衡论和微观经济学主体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得出一般均衡理论是对整个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所谓法律经济学是一门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主要是用微观经济学或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研究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效率等方面学科,是由法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法律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为"效率",即要求一切立法和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解释法律现象与现实的全新的方法论结构体系,它可用来服务于整个法律制度,也包括经济法制的变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和阐述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繁多的国内著述中,宋承先教授编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上册(亦即微观经济学,以下简称《现代》)的介述是相当系统、全面,并且是有相当的理论深度的。它被不少大学用作教科书。但是细读之下,发现有几处的阐述有误或不充分,而这在国内的其它著述中,要么未曾提及,要么含混不清。因此,笔者不揣浅陋,在此提出来与宋承先教授商榷,其中有的是对宋教授未展开论述部分的补充。一。  相似文献   

6.
自从Modigliani与Miller创立"M-M定理"以来,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沿着Modigliani与Miller开创的道路发展,基本思路是逐步放松"M-M定理"的假设条件。20世纪70年代资本结构理论的突破性发展却依赖于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通过借鉴现代企业理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跳出了原有研究框架,从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凯南 《南方经济》2014,(10):100-106
自Nelson和Winter (1982)开创性的工作以来,演化经济学在过去30年里得到快速的发展.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也促使许多经济学家从新古典的均衡分析转向趋向均衡或断点均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的分析,并最终转向演化分析.演化经济学对经济变迁的解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里从方法论、微观、中现和宏观四个维度来梳理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试图更为清晰和系统地展现演化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进展.演化经济学未来的理论发展也集中在这些领域,四个领域的协同创新将促使演化经济学形成更为成熟和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时磊 《重庆与世界》2011,(15):50-51,59
认为当前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性教育,不符合大学扩招之后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目标,提出要将教学目标转换到更注重经济学研究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梳理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不仅要对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也要调整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经济学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从人力资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理论,到人力资本理论的拓展和新时期社会资本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的贡献,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不断丰富.这些理论对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在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基础上,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和利润率下降、有效需求及经济周期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依据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由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变量的性质体现,而且其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各种联系,从而能够经由微观基础到宏观经济的逐层推理建立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进行论证和预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科学阐释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的重要内容,完全不同于"剑桥资本争论"揭示的存在一系列逻辑悖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排除真正市场竞争前提下所给予的错误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