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促进武汉都市圈建设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晶 《特区经济》2008,235(8):180-181
本文主要首先对武汉都市圈发展背景和基础设施条件进行介绍,指出了发展都市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即武汉都市圈的发展既是响应了"中部崛起"的思想战略,又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然后分析了武汉作为中心的发展条件,并分析了与周边城市的配合问题,针对都市圈发展的要求分析了制约武汉都市圈发展的政治、经济、资源环境等利用状况。根据大量权威的统计资料对武汉都市圈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形成了促进武汉都市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推进都市圈的发展是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战略性举措,外围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整个都市圈的建设成效显著。文章界定了都市圈及其外围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了都市圈发展对外围城市的影响,并阐述了都市圈外围城市的形成机制,同时对都市圈外围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我国目前已形成了27个都市圈,空间格局呈现东南密、西北疏、沿海和沿江分布的特点,发展阶段由东向西逐步递减,与我国重大战略存在空间一致性.新时期,要以都市圈为支撑构建现代区域发展体系,着重在重大国家战略外培育一批都市圈,提升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都市圈发展水平,促进成熟期都市圈向城市群转变,加快都市圈融入新发展格局,最终形成"两横三纵"的都市圈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大都市圈鼎立格局逐渐形成,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为都市圈经济发展积累了经验。论文通过经济增长变量间的回归分析、反复拟合建立模型,论证了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动力、模式及其增长模式的弊端,为今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战略建议:将技术进步作为都市圈经济的新增长点;重视都市圈内外市场的协调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都市圈已逐渐替代单个城市成为区域参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它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安都市圈发展的优势、劣势与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西安都市圈的战略选择,对西安都市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都市圈和产业集群理论出发,通过对乌鲁木齐都市圈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乌鲁木齐都市圈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具有强力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地标性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南京都市圈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省际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是南京都市圈产业协同的“小样本”。文章首先分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分析了南京都市圈产业发展情况;接着分析了南京都市圈产业发展圈层;最后基于中心城市与汊河、南谯、博望等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优化产业链布局、培育链主生态、发展飞地经济、强化供应链建设的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推进广佛都市圈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提出都市圈(带)概念以来,都市圈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广州与佛山历史上同为一家,近年来两市经济社会联系日趋势紧密,都市圈雏形已经形成。本文阐述了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广佛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和建设条件,重点探讨了推进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可供广州、佛山两市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都市圈一体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圈大都市理论,90年代初引入我国,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我国也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等沿海、沿江都市圈,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亟待分析、总结和研究.文章介绍了都市圈一体化问题的基本框架,分析了我国现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沈阳都市圈的形成、发展与规划历程。从经济、人口、空间三个角度研究沈阳都市圈面临的发展困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产业转型困难,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在人口发展方面,面临老龄化、少子化和高层次人才外流等问题;在城市空间方面,面临公共空间品质不高,城市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论述了“十四五”沈阳都市圈面临的时代机遇、区域发展机遇和市场机遇,结合本底特征,提出产业、功能和建设模式三个方面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1.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梅 《改革与战略》2010,26(4):130-133
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世界性发展潮流和趋势,是伴随着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文化产业集群引领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以西安曲江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的有益的、成功的探索与尝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发展模式,并选一步分析了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特色、提升竞争优势、协调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周晔 《特区经济》2010,(12):99-101
本文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国际大都市经济职能演变和城市发展动力的探讨,总结了国际大都市经济发展的最新特点和趋势,并通过对北京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现有问题的思考,提出国际大都市成功经验对北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谭静娟  罗伟  张修龙 《特区经济》2009,(12):195-197
依托区域经济圈建立的机遇和优势,建立区域旅游圈是许多地区旅游发展的共识。武汉城市旅游圈是在武汉"1+8"城市圈基础上提出来的,其范围跟武汉"1+8"城市圈一致。文章结合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基本特征,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建立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协作机制,政府要在政策、规划、利益、形象和融资方面发挥主导地位,同时企业也要从资源、产品、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方面加强协作和共享,以期对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燕 《特区经济》2014,(9):178-179
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和特征,以西安为例探讨如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并进一步分析西安高新区作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产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何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带来一种新的地域现象,即全球城市区域。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也许并不能像发达国家早期的国际大都市那样“单独”地形成与发展,而是内生于全球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因此,加强全球城市区域中的合作与协调,将对我国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形成积极的影响,并提高整个全球城市区域的竞争能力和促进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三大都市圈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面临着区域核心辐射源的缺乏、产业链条薄弱、区域协调机制缺失、交通体系不健全、城市层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本位论思想是影响其发展壮大的最大阻力。化解城市本位论思想,寻求制度创新,是促进我国大都市圈内部经济整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冰雪旅游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庆  熊继红 《特区经济》2012,(7):186-188
哈尔滨是我国中纬度的特大城市,气候寒冷,冬季旅游资源丰富。本文首先对冰雪旅游进行了简单概述;接着阐述了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开发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其冰雪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以期对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促进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殷为华  沈玉芳 《特区经济》2007,221(6):82-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产业分工的快速发展,国际主要大城市的产业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了世界主要大城市(纽约、伦敦、巴黎等)产业布局发展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对促进我国特大中心城市产业布局合理发展的相关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持续发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临港新城,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发展的条件出发来研究上海临港新城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产业同构现象与上海的发展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产业同构现象和上海当前发展的机遇,借鉴城市带发展的国际经验,探讨了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中的发展定位问题,得出结论:上海未来应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通过科教创新,从形象和功能上打造知识型、创新型的大都市,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其他城市共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