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疆 《中国市场》2013,(35):46-50
2013年上半年A股市场先期在经济好转与银行股估值修复的背景下强势拉升,随后由于经济增长乏力与房地产调控因素而停止涨势,最终在天量社会融资的情况下再度拉升,最后热钱流出,银行间市场爆发流动性危机导致A股雪崩式下跌。认为美国退出QE,资金回流美国,黄金进入熊市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未来中国很可能面对一场热钱大撤离的挑战,2013年后半年流动性对A股的影响甚至要超过经济基本面对A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李 《新财富》2009,(5):36-36
2009年以来,A股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一方面,A股似乎独树一帜,在国内强劲流动性推动下,股票市场估值水平大幅上升;另一方面,A股好像又在引导全球市场。在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的同时,欧美经济也在加速见底,最近1个月全球股票市场也逐渐出现企稳迹象。就在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做出经济即将复苏判断的时候,投资者却犹豫起来。因为影响A股市场的关键因素已经发生变化,从流动性转向了基本面。  相似文献   

3.
换手率究竟是投资者基于流动性溢价理论提前察觉风险脱身的表现,还是频繁交易下的股价泡沫?为此,本文以2013—2021年上证A股为数据来源,考察超额换手率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额换手率与股价崩盘风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结合流动性溢价理论认为,高流动性股票不会出现转手买卖难的局面,进而降低未来出现股价崩盘的风险,从股价崩盘风险角度研究超额换手率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2年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加,国内资产价格上涨等,大规模的"热钱"涌入我国。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深度改变着全球资金的配置方向和规模。它借助一些渠道大量流入我国境内,抬高了相关资产的价格。推高股指、拉高房价使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如果这些"热钱"发生逆转将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热钱的规模以及对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影响,认为应该通过控制热钱流动规模,对热钱进行疏堵结合的方法控制引导并利用。理论分析方面,主要介绍了热钱的来源、特征、进出我国的原因、渠道、流向以及国际热钱对我国股票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结论及建议,一旦热钱流出,预警指标发生变化,要及时防控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陈李 《新财富》2007,(2):50-50
国际投资者在H股市场获利100%后,2007年纷纷把目光投向更有吸引力的亚太周边市场。而依然相对封闭的A股市场,未来还将受资金推动持续强势上升。流动性的差异,将导致未来3个月A、H股的价差逐渐拉大,两个市场的联动性会降低。[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初步完成,中国资本市场具备了增加信息披露的两大外在动因——交叉上市与会计准则国际化。本文从市场流动性与企业价值两个维度,通过分别探讨AH股交叉上市的经济后果影响、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影响,与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交叉上市公司的经济后果影响。研究发现,交叉上市会降低公司的经济后果表现;会计准则国际化在降低了市场流动性的同时,提高了企业价值;会计准则国际化会降低交叉上市公司的市场流动性与企业价值、非交叉上市公司的市场流动性,提高非交叉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然而,在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流动性泛滥、通胀预期、热钱涌动、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再次摆在我们的面前.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它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利弊参半,尤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消费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以来,美联储放出"缩减"量化宽松(QE)的风声,这一政策的出台会对我国的房地产业产生何种影响?在美国退出QE预期的背景下,"热钱"的流动会不会引起我国房地产业的崩盘?本文从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成因、热钱流动对我国房价影响的实证分析及热钱流向三大方面综合考虑,认为QE的退出对我国房地产业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光彩》2007,(12)
6124点调整以来,由于A股市场整体偏高的估值,特别是一些国际投行看淡A股市场,影响了国内投资者的心态。而国际原油屡创历史新高,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继续贬值,再加上美国次级债危机进一步拖累全球金融业,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经济有所担心。上证综指的前14大权重股都是A H股,因此香港H股的走势对A股影响很大。短期内美国道琼斯指数能否走稳直至反弹,对H股指数的止跌将起到关键作用,这也是A股能否出现强力反弹或重拾升浪的一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我国一直重视加强对热钱进入的监管.热钱涌八我国与流动性过剩的逐步升级,极大地促成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本文着重分析流动性与国际游资的交互效应,阐述了热钱与流动性过剩的恶性循环,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相比与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运用分拆上市这种资产重组的方式刚刚兴起。本文以A股市场为现实背景,探讨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动机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12,(2):42-43
在接受2012经济大势的主流意见之前,不妨回顾一年前市场对于2011年的预判,当时广受追捧的观点如全球流动性泛滥、新兴市场将饱受热钱冲击等,最终被证明与事实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资金缺口转变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吸引外资的环境发展了很大的变化。外资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逐利的外资特别是投机性的热钱对我国簿前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新形势下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利用外资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程度不仅受其自身资产过去波动的影响,还可能受到其他市场波动的制约。美国十年期国债一直以来都被投资者视为最安全的避险资产,因此美国国债市场和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具有相关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美国10年前国债的收益率和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益率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他们之间的影响并不对称,美国10年期国债市场的波动能够影响上证A股市场,但是上证A股市场的波动对美国10年期国债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崔馨月 《现代商业》2023,(8):127-131
流动性溢价以及收益反转效应是证券定价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该因素也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在新冠疫情暴发背景下,流动性溢价对股票收益反转的影响。通过建立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运用Fama-Macbeth回归方法,分别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国A股市场中流动性溢价和收益反转效应进行验证,进而探究两者间关系并构建交互项进行调节效应分析。此外,本文以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为节点,分别对前后两个时间段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将此冲击与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疫情前后我国股票市场中均存在流动性溢价和收益反转效应,且非流动性对收益反转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而疫情后该抑制作用强于冲击前。  相似文献   

16.
A股核心矛盾将切换至“盈利修复和信用紧缩”,慢牛行情仍可能延续,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修复将成为2021年支撑市场的主要力量。2020年,风险偏好、流动性、金融供给侧改革等因素造就了A股上行行情,展望2021年,各大金融机构普遍预测,A股核心矛盾将切换至“盈利修复和信用紧缩”,慢牛行情仍可能延续,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修复将成为2021年支撑市场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言论     
《中国市场》2008,(11):46-47
<正>袁淑琴:A股市场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瑞银中国证券部总监袁淑琴日前表示,2008年A股市场呈现"脆弱的平衡",不能过分乐观,也不能太悲观。在袁淑琴看来,影响今年股市的负面因素包括,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通胀压力等;正面的包括中国经济依然健康稳定的增长、奥运会将对心理或实质上产生的影响等;而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大小非"减持的力度,H股、红  相似文献   

18.
《商》2013,(18)
<正>随着时间来到2013年第四季度,A股市场也迎来了2013年行情的收官阶段。四季度的股市行情,既是资金布局三季报预增股的着眼点,同时又意味着一年中最重要的行情即年报行情号角吹响。虽然前三季度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一般,对于A股市场在今年最后三个月的运行前景,还是给予谨慎乐观预期,年底大盘可能维持震荡势头。从历史经验来看,新股发行对市场更多是一个短期影响波动,并不能改变市场的大趋势。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担  相似文献   

19.
在CPI及经济增速双双下行的背景下,A股市场走势备受关注。本文以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从简单的Gordon模型出发,分别对ROE和股权资金成本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研究认为,资金成本下降有望在2012年上半年推动A股市场反弹;但下半年市场能否反转仍需等待和观察ROE的回升。  相似文献   

20.
陶冬 《新财富》2014,(1):34-35
A股个股在2013年表现差异极大,这是市场在告诉我们:中国经济转型中,旧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的增长模式开始露头;持续十年的货币扩张周期已经结束,银根紧缩已经开始,未来几年,守住风险门户可能比赚钱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