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政策性银行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与资金来源要求。比较我国与国际上政策性银行融资方式 ,有助于对我国现有拓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的再思考 ,以期寻求现阶段拓宽和完善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最优选择。不断丰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种类 ,丰富债券期限 ,利率结构 ,走市场化筹资道路 ,才是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分析、评价了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政策性产业扶持基金融资和农业产业投资公司融资三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模式及其各自的优势;以山东和天津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借鉴国外政府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分析了我国在融资模式及资金来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愈来愈受关注。研究根据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特点及与国外政策性银行比较,分析了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为政策性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加快立法,加快对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导向、功能定位、进退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立体化监管体系及监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及培训。  相似文献   

4.
“121号文件”使房地产开发商意识到资金来源不能仅仅依靠银行,拓宽融资渠道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房地产融资困境加以分析,就如何更好地解决房地产开发中的融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政策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财政直接融资为代表的固定资金来源模式和国家信用为依托的市场化融资模式。我国政策性企业建立初期,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与向中央企业再贷款。但这种资金来源方式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政策性企业巨额的资金来源需要。根据国际经验,走以国家信用为依托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加大向国内外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的规模,是解决我国政策性企业资金来源紧缺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困境体现在资金来源的效益性与资金使用的政策性之间的矛盾,并由此使其金融支持的成本持续上升,无法满足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融资需求。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尤其是对企业“走出去”提供的长期资金金融支持,需要一种重新配置“国家信用”的崭新金融安排,即实行“商业化运作”改革。商业化改革的任务是增强政策性资金的金融效用,开展多元化的商业性业务运营,通过提升国际化程度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从而解决政策性银行自身存在着的低效率高风险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政策性资金运作模式与效果和国际化市场运作的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对于支持国家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可以有效弥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缺口。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国家应从产权结构、组织结构、资金来源、业务对象、业务范围等方面入手,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依托现有商业银行及其网络优势,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从而为中小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8.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在进一步规范、做强、做大信用担保机构的基础上,拓宽资金来源与融资渠道,明确信用担保对象。同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坚持社会性、流动性、稳健性及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导、以商业性担保为主流、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9.
刘馨培 《中国物价》2023,(3):79-81+89
充足、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是政策性银行履职发展的基石。目前,政策性银行已逐步建立起了以市场化筹资为主体的多元筹资体系,但在金融改革深化、同业竞争激烈的现实背景下,传统的负债管理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各负债品种特性及政策性银行负债逻辑,提出优化负债管理的策略建议,为政策性银行建立可持续的负债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德云 《财贸研究》2003,14(3):43-45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系统地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指出中小企业信用资源的不足、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和国内金融业自身的整合与贷款紧缩是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并从政策性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三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拓宽其融资渠道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融资租赁行业的资金来源对于融资租赁业发展至关重要,拓宽融资渠道是改善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我国融资租赁业当前融资困境原因多样,但一些具体融资渠道仍有其独特优势,融资租赁业融资渠道存在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物流产业集群拥有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分工协作关系明确,对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相关要素支撑不够,缺乏政策性融资渠道,资金支持不够充足,物流产业融资压力过大,融资问题成为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政策性融资平台是物流产业集群重要的资金来源,在物流产业集群条件下建立政策性融资平台是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一种创新,建立和发展我国物流产业集群政策性融资平台是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推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政策性融资平台建设与发展,提高中国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必须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及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组织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物流金融创新,形成金融业与物流业的良性互动;加强资金监管,努力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融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融资的渠道不断拓宽。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以及通过银行、证券市场进行间接融资,成为当前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由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构成,股权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治理效能,而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则会提高公司治理效能。因此,本文就企业融资决策与公司治理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为提高企业治理效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各参与主体之间形成内在的平衡关系。在维持这种平衡机制的基础上解决各方利益冲突,平等合作,互惠共赢,才能使这个体系健康发展并达到效用最大化。本文以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相关利益主体间关系。其中相关利益主体有:银行、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所以本文重点分析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与银行、银行与担保公司及担保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金融租赁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创新型业务,随着银行改制上市的完成,目前我国已设立了六家银行系租赁公司。文章就目前银行系租赁公司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资金来源问题、业务定位、制度安排等问题展开论述,重点就如何拓宽银行系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过高、资金需求不足、资本结构调整缺乏弹性,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这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特征,提出政府应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企业发挥行业优势互助融资、提升融资实力等措施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7.
姜洪涛  徐攀 《商业会计》2021,(18):15-18
文章从国内外视角考察了融资担保体系的运作模式和治理机制。融资担保体系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弥补了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促进了中小企业融资。我国已初步建立国家、省级和市县区域内的三层融资担保组织体系,但融资担保体系运作模式和治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明确各层次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目标定位,完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以及贷款银行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和补偿机制,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激励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激发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潜力,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供给。  相似文献   

18.
高文 《商》2014,(39):129-129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金融结算手段之一,在优化银行资源配置、增加银行利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其潜在的风险也日渐暴露。本文分析了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相关风险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薛菁 《财经论丛》2016,(5):35-44
以6地区33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性银行贷款、民间信贷三种资金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效率进行实证考察,结果显示:三种资金对中小企业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政策性资金和民间信贷资金融资服务效率高于商业性银行资金;三种资金投向具有规模企业偏好,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践相矛盾;三种信贷资金行业服务效率差异明显,政策性资金对高新技术类企业融资服务效率高;民间信贷资金融资服务对象定位不明确,影响了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综合效率,亟需政策的规范和引导;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三种资金具有联动效应。这些结论为合理界定三种信贷资金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区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期,国内一些银行相继推出了池式发票融资业务,通过打包融资代替逐笔融资,简化银行融资手续,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供灵活、系统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