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11年我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各试点省市正紧锣密鼓开展机制和政策设计、法规和技术储备、MRV基础能力建设等工作。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各地探索的政策理解、重点、切入点、推进思路不尽相同,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试点工作2年多,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计的一些关键环节尚无实质性突破。鉴于此,本文重点对配额总量设置、配额分配、体制缺陷、法规创设、MRV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对国际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交易类别、成交量价格及国内碳排放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气候交易所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3.
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逐渐进入正轨。而随着碳排放权交易额的不断攀升以及碳排放权流动性的持续增加,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执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也显现出诸多不足。其中,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问题尤为明显。结合碳交易市场现状及现行准则,对会计核算处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阐述森林进入碳排放权市场的背景,指出并分析森林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必须要以4个环节的假设为前提,这4个假设分别是:气候变暖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CO2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碳捕捉技术的变化具有连续性和森林是可以经营的碳汇。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可保障碳排放权交易的良性运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在区分交易市场前提下,一级市场的碳排放许可证制度和碳排放许可证初始分配需以公平为先;二级市场的主体资格审查和信息披露需以公开为要;两级市场共有的独立政府监管机构、温室气体总量控制制度、碳排放权申报登记报告制度和碳排放监测制度需以公正为核。  相似文献   

6.
基于森林资源保护的碳排放权交易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政策为减缓气候变暖作出了贡献,但是受造林再造林项目规则的限制,这些森林资源的碳汇并不能进行交易,为了使森林恢复、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结合起来,同时保证中国的经济安全及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建议在国内成立一个自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通过交易机制的设计,促进更广义的森林资源进入交易框架。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本文阐述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产生和意义,并就碳排放权交易中各国初始碳排放权的合理配置、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中国林业的影响等重要问题在我国的研究情况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8.
立足我国当前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状况,从碳排放权市场的规模与价格角度,分析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影响因素。以广州市为样本,基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相关数据,结合广州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发现能源价格、不同产业的GDP增长率与当年碳排放权分配制度是影响碳排放权市场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尽快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碳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碳排放交易所涉及重点排放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借鉴相关的研究与规范,就碳排放配额的会计确认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企业碳排放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碳排放交易的会计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产权会计理论的指导下,肯定了碳排放权的产权本质,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研究碳排放交易的产权运作过程,并进行相应的会计问题分析,最后为建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提出建议,以期在理论上为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权配置。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GARCH族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的波动聚集性、持续性表现不完全一致;北京、上海和重庆存在负向的杠杆效应,广东和湖北不存在杠杆效应;从波动溢出效应关系看,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间的整体联动性不强;运用方差比率检验法得出,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均未达到弱势有效市场。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12.
碳交易市场林业碳汇供给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碳汇供给政策与林业经营者行为之间的博弈关系,并量化分析了双方行为变化对彼此收益的影响和最终均衡收益。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积极性、地方政府林业碳汇供给扶持政策都对林业经营者碳汇供给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出全面制定林业碳汇供给扶持政策和积极构建林业碳汇需求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制定全面的林业碳汇供给扶持制度,积极构建林业碳汇需求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和核证减排量一级市场最大供应国,却处于国际碳交易体系碳价值链的最底端,没有形成像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U ETS)那样比较完善的碳交易体系。本研究在介绍国际碳交易体系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得出中国目前尚未具备建立全国性强制型碳交易市场的条件;CDM一级市场严重受制于国际气候政策导向,依托我国已发展的大规模CDM一级市场,培育碳现货市场;针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优先建立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基于碳现货市场,大力扶持碳衍生产品市场等启示。分析自2013年1月1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国际气候政策变化,并预测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碳交易市场在20世纪初出现了迅猛式的增长,我国也在2011年批准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7省市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展碳交易工作。选取上述省市碳交易市场,利用pe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灰色相关法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不同碳市场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各地域碳市场的特点,分析其个性和共性,提出了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一定时间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量在短时间内很难下降.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因素分解法,定量分析了1978-2009 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黑龙江省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期货交易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碳产品仅限于碳排放配额、自愿减排量等碳现货,由碳期货带来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等功能也让渡给了国外投资者。因此,分析北京环境交易所的产品类型以及所存在问题,可为我国借鉴欧洲碳期货市场的构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从而设计符合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碳期货产品,丰富国内碳产品类型,进一步活跃市场,满足不同需要,降低市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经济》2021,(2):52-55
以广东的碳交易市场和电力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虑到电力市场是产生碳排的因素市场之一,而碳排价格也会对电力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利用多种动态模型得出碳交易市场与电力市场两者之间确实有交错影响关系。最后还从发展角度对改善碳排、实现技术改革、发展地方经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