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展供应链金融对我国企业投资东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认为,应通过创新业务模式,结合自身优势,提供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交易双方公共信息平台;完善供应链金融保障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发挥华人资源优势,加快供应链人才培养和建立健全企业投资东盟的激励协调机制等举措,解决我国企业投资东盟的融资难题,促进我国企业在东盟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军勇 《特区经济》2009,(10):209-211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的一个常设机构,其作用的发挥与金融服务环境密不可分。广西作为博览会的举办地也是与东盟接壤的桥头堡,本文主要分析广西当前为博览会提供服务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优化为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于2010年1月建成。在中国与东盟十国相互开放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市场之后,如何抓住自贸区机遇获得新的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关注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东盟商  相似文献   

4.
邓杨素 《广西经济》2013,(10):13-1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也是中国一东盟合作的重要支柱。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深化发展,日益密切的经济合作必然带来对金融合作的强烈需求。加强区域金融开放合作将进一步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国际的竞争力,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正式建成,其中金融领域的开放合作尤为引人注目。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一直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并且初步形成以"10+3"框架下清迈倡议和"10+1"框架下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为双基石的体制格局。本文在分析双方金融合作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近期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重点领域,并就珠三角地区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芳 《特区经济》2006,211(8):162-163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现状,探讨了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过程中存在的来自东盟和中国国内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情国力》2003,(11):63-64
中国与东盟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我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加入该条约的第一个非东南亚大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签字仪式,并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经贸合作的全新建议。这些建议包括:中方愿与东盟加快谈判,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于2010年1月建成。在中国与东盟十国相互开放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市场之后,如何抓住自贸区机遇获得新的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关注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的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  相似文献   

9.
关注     
动态News要闻中国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东盟10个成员国负责经济事务的部长1月14日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温家宝总理和东盟10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签字仪式。根据协议规定,中国将在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做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另一方面,东盟也将分别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中国做出市场开放承诺,包括进一步开放上述服务领域,并允许对方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比限制…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发展是企业进行资产配置所考虑的核心因素。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的供给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这势必会对企业金融投资选择带来影响。文章以中国企业微观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金融投资动机视角,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金融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利润追逐,而非预防性储备,金融科技发展会加剧投机性逐利动机,促使企业偏好金融投资活动,加剧了“脱实向虚”问题,该核心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金融投资活动的正效应在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样本中更大更显著,而且金融科技发展对风险承担水平更高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促进作用越大,企业金融投资的投机性逐利动机被再次验证。此外,检验影响机制后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通过改善金融投资收益增强了企业的投机性逐利动机,进而加剧了企业金融化问题。本研究从金融创新角度挖掘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驱动因素以及相关治理措施,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金融投资的影响,有助于厘清并验证中国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动机,进一步梳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问题与治理逻辑,为政府合理引导金融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下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玉  张庆  张传平 《改革与战略》2010,26(3):43-44,52
我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走上了大举海外投资之路。在承揽海外石油工程项目中,为确保工程能顺利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文章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境外石油工程承包企业带来的严峻考验,从汇兑损失、国际市场萎缩、安全形势严峻、经营环境恶化等方面阐述了境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风险,结合我国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TPP谈判、RCEP谈判的推进和南中国海冲突日益增多,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前日益复杂的中国—东盟关系形势下,文章试图寻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的路径。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掺杂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经济障碍和非经济障碍,并基于此状况,沿着增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互信、考虑中国与东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建立统一稳定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抵制区域外势力的干预的思路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推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广深  王金秀 《改革与战略》2008,24(1):154-156,160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低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第二,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失衡;它造成了我国教育发展滞后,居民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地区居民素质差异大等问题。因此,建立财政对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的占比,加大对中西部教育财政的投入并提高中等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是优化教育财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曹旭 《特区经济》2009,(11):219-22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作为我国能源支柱产业的电网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缓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化危机为转机,成为我国电网企业面临的首要课题。本文试分析金融危机给电网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电网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爱云 《特区经济》2010,(8):184-185
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极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但是,由于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致使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毛倩倩 《科技和产业》2014,14(10):14-19
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和文化背景的相似,东盟市场一直都是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的优先对象,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分析对东盟投资的国别选择和产业选择成为对外投资成败的关键。在对东盟市场的重要战略地位进行研究之后,将东盟各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同时根据东盟各国资源优势将各国家的产业进行纵向对比,然后结合中资企业的发展现状作出投资东盟市场的机会选择。  相似文献   

17.
江宁  张颖华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67-170
文章提出了在我国创建供应链金融公司构想,即培育供应链金融多元化市场主体,创建由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主导,为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化金融机构。文章分析了44立供应链金融公司的必要性,即通过供应链金融公司拓宽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其融资困境;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主体;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自身发展。文章最后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创立供应链金融公司的可行性:供应链金融的市场潜力;运用Diamond模型论证了其相对于银行所具有的信息成本优势;产业链集成优势和低风险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文小才 《改革与战略》2010,26(3):76-79,113
在我国,宜选用“三层次”模式作为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基本模式,具体架构应为金融国资委一金融控股企业一金融企业。金融国资委行使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职责。金融国资委应由国务院设立,作为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应采取非常设性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形式;金融控股公司代表国家履行国有金融的资产所有权;金融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