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对外贸易》2004,(7):37-37
德隆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德隆一家面临的问题,许多大企业通过类金融控股公司运作而过度膨胀的现象,更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
一个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由于依赖金融与产业的错误整合思维而沦落为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型企业,还不能让我们警醒企业盲目做大做强的悲哀吗? 德隆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德隆一家面临的问题,许多大企业通过类金融控股公司运作而过度膨胀的现象,更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
余涛 《商场现代化》2006,(29):345-346
金融业走综合化经营道路已是大势所趋,金融控股模式将是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方向。银行是金融控股公司最为重要的业务,缺失了银行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很难算得上真正的金融控股公司。而银行业本身也必须在竞争的压力面前及时调整战略,为综合化经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集团发展的模式选择问题,参考欧美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不同金融控股公司的特点后,文章提出了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背景下是银行等金融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中信集团开启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新模式后,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虽然国外对这种经营模式早已不再陌生,但对国内业内人士及学者来说,这种模式显然是足够令人兴奋的。为了使我国的金融控股模式要达到与国外混业经营体制同样地促进竞争优势提高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控股集团的协同效应。因此,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对于我国金融业多元经营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及“花旗”银行,它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便是国际金融业的巨无霸。花旗银行早在1968年就成立了单一银行控股公司,以其作为花旗银行的母公司。花旗银行把自己的股票换成其控股公司即花旗公司的股票,而花旗公司资产的99%是花旗银行的资产。花旗公司当时拥有13个子公司,能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业务。也正是这种多样化的金融混业经营使花旗公司在1984年就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持股公司。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华 《北方经贸》2002,(7):60-62
作者针对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现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选择、设立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及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策略提出了建议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函晟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228-229
近年来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有了长足发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脱法状态,蕴含着极大风险,金融控股公司亟需专门的法律规范和强势金融监管。拟从各国(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经验入手,在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应采取分步进行的方式,并对监管模式及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金融控股公司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是中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过渡到全能银行的必然选择。中国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策略是银行并购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以及国内金融分业经营带来的效率、竞争力低下问题,使得混业经营成为我国金融业长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金融控股公司为实施混业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形式。本文着眼于我国众多区域型金融机构,主要分析了区域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及其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金融控股公司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阎彬 《财贸经济》2003,(3):57-61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以及中国入世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尤以2002年中信控股的挂牌为甚.金融控股公司不仅是一类简单的金融中介,它的生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法律以及文化背景,且其运作效率的高低还有待检验.作者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历史的考察,分析了其形成的内外动因,明确了围绕金融控股公司的三个核心焦点,分别比较了金融控股公司与混业经营、全能银行的关系,并提出我国针对金融控股公司问题应把握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2.
范国胜  李荣 《中国物价》2014,(2):75-77,84
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对金融控股公司放松管制还是加强监管,经常是金融监管理论中反复争论的重要主题。本文介绍了国际上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的基本情况,对国内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和监管现状进行了概要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最基本属性,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任何金融活动都是承担风险以换取收益的过程。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是跨行业、跨地区多种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的聚合体,在金融市场上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如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从而成为金融业风险的聚合处和汇聚点。  相似文献   

14.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起草的合作监管《备忘录》被看作过是在探索未来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模式。混业经营能够为投资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投资将从中获得更多益处,但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完全的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15.
冯祈善  黄海莉 《商业研究》2006,(10):143-145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及经济的全球化,面对国际金融集团涌入国内市场,加快整合我国金融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迫切,金融控股公司成为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度的现实选择。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准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必须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确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探讨了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平平 《江苏商论》2003,(5):106-107
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将成为世界金融业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如何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其更具备竞争力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浅要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的缺陷,并试图探讨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飞  郝国政 《商业研究》2004,(22):102-103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一些金融机构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实现业务范围的扩张。各种金融控股公司的涌现对我国分业监管框架构成挑战,其业务活动会对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风险主要是金融控股公司缺乏相关的法律制约及不正当的关联交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治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股公司被认为是在现行体制下进行混业经营最好的模式,然而,它在公司治理方面却比一般金融机构更特殊、更复杂。如何改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公司治理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本文从内部治理出发,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内部治理问题,结合内部治理、委托代理理论知识和国外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