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美国总统布什以严厉的措辞发出警告,但在于3月5日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仍决定维持目前的原油产量不变。有分析人士指出,国际油价有可能在6个月内达到120美元一桶。高油价可能拖累美国经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经济很有可能被3位数的高油价所拖累,其通货膨胀状况也会因此而恶化。在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于维也纳召开前夕,美国全力要求欧佩克增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美元持续贬值,国际油价一再突破人们的心理关口创出历史新高,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加剧,这一切给世界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就成品油分销领域而言,持续降低运营成本,有效拓展经营领域,增加盈利来源成为石油销售公司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为何高油价与经济高增长并行不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几次石油危机曾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但自2002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却呈现与高油价并行发展的新情况.数学模型验证也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油价冲击与GDP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已经趋于微弱.进一步的原因分析表明: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通货膨胀,而各国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不断提高,防止了高油价通过拉高通货膨胀率影响经济增长;2)美元汇率与油价的关系自2002年以来出现反转,美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油价升高对美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3)高油价的成因从原来的供给冲击转变为需求拉动;4)失业率下降弱化了油价冲击的影响;5)石油在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及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6)主要石油消费国普遍建立了石油储备制度;7)高油价带来了产出增加及财富效应;8)石油美元回流,提高了石油资本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与近期石油价格上涨不无关系,但中国需求并非国际油价高企的根源。因为中国只是国际油价的被动承受者。而不是积极影响者,国际油价主要爱国际资本的控制和操纵;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对世界是机遇而非挑战。相反,要保证中国经济安全,核心内容是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和价格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11年以来,国际油价高开高走,5月初恢复至2008年4-5月份的水平,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达到113美元/桶和126美元/桶。当前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充足,基本面并不支撑国际油价走高,油价走高主要归因于中东北非局势、心理预期、市场投机、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估计目前国际油价中的"泡沫"为2530美元/桶。高油价增加了脆弱复苏中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但短期内不会改变整体复苏的态势;高油价对石油需求的抑制作用已经显现,经合组织(OECD)部分国家石油需求出现下降,主要机构调低了2011年石油需求增长预估值。展望2011年下半年,虽然世界石油供应比需求富余30万120万桶/日,但引发油价上涨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加之高油价对美国的影响明显小于其他国家,美国政府压低油价的意愿不强,因此预计国际油价仍将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体抓住国际油价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成功地将世界工厂从欧美转移到本地,并将欧美变成两个全球最庞大的消费市场。然而,2003年起,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上升,直到最近的147美元水平才缓缓回落。高油价直接导致了海运成本大幅上涨,燃料现在占航运公司成本的20%至30%。根据马来西亚船主协会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虽然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众多,但是从根本上看,供需仍是决定性的因素,需求在供需平衡中又处于主导地位.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大国,其年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因此,美国在全球石油供需平衡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美国国民经济对进口石油的承受能力,以及美国消费者个人石油消费支出的承受能力来看,当前的油价水平仍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还不能对美国的需求增长产生根本性的抑制作用,美国石油需求仍将适度增长.从名义价格来看,国际石油市场已进入高油价时期,虽然油价继续上扬的阻力已经较大,但油价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依据历史经验,80美元/桶的油价水平将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石油需求将会迅速下降,国际油价也可能随之大幅跌落.但从目前的国际石油市场的运作机制来看,油价进一步冲高至80美元/桶的可能性不大,大幅度回落到30美元/桶或以下水平的可能性则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经历美国股市泡沫破灭、伊拉克战争等冲击后,开始缓步进入复苏期。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趋好,主要表现在:2005年经济增长好于上年,2004年将好于2003年;美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日本经济形势转好,欧元区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总体向好,亚洲有望再次成为“增长极”。此外,世界贸易与投资恢复增长,活力渐显;股市与汇市调整加速,波动加剧;国际能源竞争激烈,油价稳中趋降。俄罗斯和中东能源市场加速开放,“能源商机”会使其引资能力增强。影响未来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主要是:俄罗斯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战略卖家;伊拉克石油生产正在恢复:西非、中亚等新产油地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胡志鹏 《中国石化》2008,(11):13-15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压力下变得越来越贵。除了节约石油资源,开发新的石油替代能源已成为各国解决石油危机的另一条出路。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是把双刃剑,在不利因素影响的同时,高油价给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机遇。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面对记者坦言:“因为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从国际上看,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正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经济会走到什么地步尚难确定;高油价、高粮价冲击着各国经济;国际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的滞胀局面已经出现。就国内而言,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物价上涨过快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不过,一季度统计数据公布之后,各方人士均认为“比预想的要好”,多少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