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开发建设杭州大江东新城,打造浙江经济大平台,将推动提升杭州、浙江以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大江东新城的城市架构和发展雏形,到2050年整个大江东新城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2.
特色区块,是展示城市特色的载体,也是人们感知城市“生活品质”的窗口。杭州推进特色区块建设,对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现状分析研究,提出了特色区块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途径,并提出了特色区块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谭燮良  王华 《浙江经济》2006,(12):52-53
“十五”以来,杭州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有优势产业为支柱,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双双越过500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已达到45.6%;电子通讯、机械装备、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耗电358度,同比下降0.6%;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03.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为15.1%;工业经济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导,江东、临江、临平、钱江等工业园区为新增长点,区县(市)工业功能区块为基础的工业格局;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最近公布的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名单中,杭州有42家企业集团上榜,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一位,其中大多数为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4.
金如森 《浙江经济》2014,(17):52-52
7月,杭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即杭州江东市本级区块)拉高标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围绕"四换三名",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一是招大引强,集聚名企名品名家。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工程。前进园区坚持做产业与做环境并重,主攻大项目、拉长产业链、发展高科技,积极面向国内外招引高端优质项目。  相似文献   

5.
盛成皿 《浙江经济》2008,(10):22-24
杭州开发区已经走过了15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站在新的起跑点上、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全力推进“主攻江东、决战江北”三年行动计划,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东部软件园     
《浙江经济》2008,(9):F0004
杭州东部软件园创立于2001年5月,是浙江省首家企业化运作的高科技园区,是杭州市“天堂硅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核心区块位于杭州市中心区域、电子信息街区,是省市智力、人才、技术、信息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东部软件园以“建设高科技园区、集聚高科技企业、发展高科技产业”为宗旨,致力于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市委、市政府对江东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江东区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当前,深化集聚区开发理念、明确各区块功能定位、细化相应对策建议,已成为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实现江东区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杭州大江东新城、宁波大北仑新区与温州瓯江口新区将成为浙江中心城市对外开放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基地、新载体和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定位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宁波,市区经济规模位居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之后,离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尚有距离,而且还面临不足,例如区块发展碎片化、高端要素集聚不足、产业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远低于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在下一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宁波如何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常敏 《浙江经济》2004,(6):39-41
一、杭州块状经济的发展概况和新特征。(一)区县主要块状经济概貌。杭州市各区县克服资源短缺、融资困难、劳动力价格走高等劣势,突破“自求平衡、自成体系”的封闭模式,依托发达的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并已成为各区县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比如萧山区块状经济2003年产值逾1000亿元、区块最多、规模最大;余杭纺织块状经济独占鳌头:富阳以通讯电缆和造纸业两大块状经济为支柱,其它  相似文献   

11.
方琳 《宁波通讯》2013,(22):80-81
东部新城,西起世纪大道,东至东外环,南起铁路,北至通途路,地跨江东、鄞州两区,分核心区与东片区两大区块,核心区面积为8.45平方公里,总面积1585平方公里。她位于宁波中心城三江片区东部,与三江口老城中心形成“一心二核”城市格局定位未来新的城市中心,为宁波实现城市发展战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2.
智能区块链技术是21世纪初期被广泛开发和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智能区块链技术在高碳产业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高碳产业生态治理的效度和水平,进而节约高碳产业的生态成本,提升高碳产业效益。文章利用数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生态治理智能化的客观事实,提出了智能区块链技术促进高碳产业生态治理的实证分析模型,指出智能区块链技术对于高碳产业生态治理呈现出差异化特点。利用智能区块链技术促进高碳产业生态治理必须重点治理火电产业、石化产业、冶金产业和制药产业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3.
《浙江经济》2010,(21):25-26
省政府初定建设14个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分别是环杭州湾区域: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宁波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舟山和温台沿海区域: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台州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内陆区域:金华产业集聚区,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衢州产业集聚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4.
将动漫产业作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点和重点发展,是充分发挥城市资源禀赋,有效实现产业竞争力的合理选择。本文以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为指向,在全面剖析杭州动漫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建议提出提升杭州动漫产业发展竞争力的战略指导思想、重点战略和重点工作,着力于推进“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打造,不断增强杭州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宁波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城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全国较大的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全市辖象山、宁海二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2015,(22):F0003-F0003
继8月底大江东十大项目百亿工程集中开工后,10月28日,大江东再次启动18个项目集中开工。据悉,本次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涵盖民生保障、公共事业、城市建设、创新平台、产业提升等多个领域。杭州市常务副市长马晓辉出席活动并宣布开工。大江东管委会主任杨军致辞。杭齿前进项目、新湾街道、大江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及项目代建公司有关负责人作表态发言。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中建钢构上海分公司中标浙江舟山第一高楼一主楼高达197.5米的舟山港航国际大厦工程,这是继杭州万象城、浙江移动项目之后,该公司在浙江市场的又一重大斩获。舟山港航国际大厦工程位于临城新区CBD商务二期临港综合商务区块,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如果考察浙江的通信基础产业,就会惊异于它的线缆生产的发展迅猛。2000年在成都召开的通信产品交易会曾就线揽市场的规范管理、罅无序竞争等问题进行研讨,并推荐了89家通信电缆企业,其中浙江占了19家,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而在浙江,富阳是在的通信器材生产基地,它的电缆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1/4以上,并且正在实现从电缆向光纤、光缆生产的转型,目前光缆产量也已经达到全国总量的1/4。到今年4月止,富阳年产值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杭州富通集团、浙江富春江集团、浙江华伦集团、浙江华达集团、杭州富阳红波通信电缆厂、浙江贝尔集团等9家企业。其中,杭州富通昭和光通信有限公司是富集团和日本昭和电线电缆株式会社的合作项目,专业从事光纤、光缆的开发研究和生产制造,拥有国家级的科技研发中心,是全国令有的6家既能生产光纤、又能生产光缆的企业。实际上,光纤、光缆产业已经开始成为富阳的一个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杭州的创意产业发展很快,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意行业,建立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很强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但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其他创意产业先发城市相比,杭州在政策环境、核心人才、人口素质和发展载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杭州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创意产业高端与中心。  相似文献   

20.
杨岸 《北方经济》2022,(11):34-37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演进,区块链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策源地”,加速推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是实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区块链产业迅速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应用不断涌现,但同时,我国区块链也面临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数据跨行业跨领域安全合规融合应用不成熟、产业生态体系仍需完善、高端人才储备有明显短板等问题。推进区块链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强基固本,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