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汇制下外汇监管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梁奕清一、新汇制下外汇监管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企业方面:1、资本项目结汇、调剂方式更新。为了减少货币投放,抑制通货膨胀,我国对外汇资本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暂行规定》,未经外汇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2.
1994年1月1日推出的我国新的外汇体制,是对原有的外汇管理体制实施的较大程度的改革。它标志着我国外汇体制经过15年的改革进程,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新体制中尤其以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结汇与售汇制、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三项重大改革最为引入注目。时到今日,作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人民币自由兑换也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人民币最终发展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的方向已基本上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基金加快推进货币可兑换进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戴乾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体制经过不断改革,在1994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从1996年7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并颁布实施新的《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管理制度的又一重大改革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郑重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并修订银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取消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尚存的少量经常项目下汇兑限制,在今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  相似文献   

5.
199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是新汇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在此基础上全面实行结售汇制。外汇市场运作正常,新旧外汇体制平稳接轨,形势较为安定。具体表现在①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8.7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②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全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18.7%,③累计结汇大于售汇,国家外汇储备比年初有所增加,④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调剂基本满足了要求,三资企业进出口迅猛增长。  相似文献   

6.
造成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存在着一种"流动性悖论".而造成流动性悖论的原因又可以上溯到国内金融结构的体制性缺陷,具体包括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人民币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等四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要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流动性悖论,长期看需要从经济与金融结构层面进行调整,近期则主要是汇率的调整,取消强制结汇制以及加强周边国家(地区)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7.
邓黎阳  王勇 《金融论坛》2008,13(1):3-10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中日益突现的新问题.出现于中国这样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与传统经济理论描述的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大不相同.中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不是资本要素的过剩,而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货币层面的摩擦型的流动性过剩.其形成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以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解决当前的摩擦型流动性过剩,有赖于实体经济非均衡的化解,更有赖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而实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其金融功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应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现实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货币供求角度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构建我国广义货币需求模型,对我国广义货币需求量进行拟合,发现从2005年起我国明显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然后,从货币供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外汇占款快速增长是导致广义货币供给过多的主要原因,而存款利率偏低、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等都减少了广义货币需求.最后,从货币供求两方面分别提出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利用流动性过剩来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9.
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国当前货币流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货币流动性过剩因素对当前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国当前货币流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货币流动性过剩因素对当前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6月20日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结汇、售汇及付汇行为,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特制订本规定。第二条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应当按照本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业务范围办理结汇、售汇、...  相似文献   

12.
监管部门和经济学家都在研究谈论流动性过剩.寻找流动性过剩的原因.2007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抑制流动性过剩.只有积极治理.才能够缚住流动性过剩这条大龙。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说就是"钱"太多了.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相对于实体经济的需求.货币供应量过多了.如果用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流动性.统计显示.2006年的广义货币达到了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根源与应对从紧货币政策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装 《银行家》2008,(6):63-66
编者按: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和中国为抑制通胀的连续加息大大刺激了热钱的流入,使中国外汇储备遥遥领先于全球各国,热钱与强制结汇制结合引发了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最终导致宏观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年1号)现将中国人民银行制订的《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予以发布,自1996年7月1日起实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日为了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改...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中日益突现的新问题。出现于中国这样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与传统经济理论描述的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大不相同。中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不是资本要素的过剩,而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货币层面的摩擦型的流动性过剩。其形成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以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解决当前的摩擦型流动性过剩,有赖于实体经济非均衡的化解,更有赖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而实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其金融功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应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现实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与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两个突出现象.本文首先基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数量理论,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然后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总结了流动性过剩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是指经济运行中货币投放量过多、流动性资金过于充沛的现象,近年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理论界和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客观存在、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危害等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得到某些较为一致的结论。但关于流动性过剩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  相似文献   

18.
数字印记     
《金融博览》2013,(12):9-9
1400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4月,银行结汇1400亿美元,售汇1132亿笑元,结售汇顺差268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1340亿美元,售汇997亿美元,结售汇顺差343亿美元;银行自身结汇60亿美元,售汇135亿美元,结售汇逆差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流动性过剩”成为中国经济讨论中出现的最为频繁的关键词之一,甚至在总理的工作报告里都谈到了这个。为了防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膨胀,央行在一年之内七次上调准备金率,但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那么,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化解当前市场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呢?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分析(一)表面原因1.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大幅增长自2004年5月起,我国贸易连续表现为顺差。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末,我国贸易顺差已达到175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3%。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吸引了大量国际热钱涌入国内,贸易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由此带动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外汇占款已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2006年1-10月,因为外汇占款央行被动地增加了货币投放1.6万亿元,是当期M1的增加额的1.48倍,即使货币当局大量使用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当期流通中现金仍同比增加近3000亿元。2.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近几年,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2022,(19):76-78
<正>银行结售汇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境内外汇供求延续基本平衡。8月,银行结汇2335亿美元,售汇2084亿美元,结售汇顺差250亿美元(见图1),综合考虑其他供求因素,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市场预期保持平稳,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近期,美元走强背景下非美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外汇市场反映汇率预期的相关指标运行平稳。8月,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1%,较今年以来月均值提升3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主体保持“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结汇意愿有所增强;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7%,与今年以来月均值基本持平,市场主体购汇意愿总体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