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立足财会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出台及财务共享服务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剖析财务共享服务对传统财会职能、岗位设置及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影响,并针对财会人才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财会职能的转型,探讨高校财会专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分层培养的目标定位,以“课程模块组合专业”模式探索人才分层培养的实现路径及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变革势在必行。"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人才应该是服务于新商业的业财融合型财会人才、运用新技术的IT财务复合型财会人才、具备创新思维的应用管理型财会人才、自主终身学习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财会人才。本文针对"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新要求以及财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建议,面向未来社会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财会人才。  相似文献   

3.
郑捷  李君梅 《北方经贸》2014,(9):155-155
坚持"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的工作目标要求,创新财会队伍建设理念,以分层级能力标准模型为基础,优化完善人员培训、人才跟踪培养机制,稳步提升财会队伍素质,为财务集约化管理深化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4.
王虹  史元  张墨  孙丽娟 《北方经贸》2011,(10):146+149-146,149
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课程改革,尤其财会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必须以其职业能力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财会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应通过加快构建新时期财会学专业课程体系及与职业需求相符合的“高素质、宽口径的应用型财会人才”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使财会专业毕业生能够缩短就业适应期,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核算型财务人员将不得不向管理型转变,基于业务与财务相结合的"业财融合"新型管理型财务模式的提出,在为上述转型提供途径和指明方向的同时,也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新型人才将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文章对"业财融合"下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业财融合"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中职财会专业教育而言,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中职院校只有建设科学、高效的财会专业实训基地,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实用型财会人才。受资金、会计资料保密、国家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财会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难度,文章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加强中职财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育应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并为当地发展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高职院校财会专业顺势而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财会人才的形势严峻。论文从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的战略角度出发,通过个案研究,着重阐述弹性学分制改革下,我院会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构建的"能力+素质"、"专才+通才"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及途径,以适应学院特色专业群建设需求,服务苏州及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统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目前高校财会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在教学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包括教材内容过于广泛、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考核忽视能力培养结果等。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针对当前财会专业统计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财会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科技水平的高速进步,电子计算机走入千家万户,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在不断更新。在这种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财会电算化的出现对财务工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财会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互联网的出现更是推动了财会电算化进一步发展。财会电算化的出现方便了财务工作,对财务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还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本文就财会电算化的出现,详细分析其给财务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研究背景展开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改革,应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从人才能力现状调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策略的提出三个维度展开分析。通过研究旨在推动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提升财会人才能力的基础上提升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将财会人才培养细分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并基于三个维度分别提出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促进财会人才的全面发展,使财会专业人才能够适应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财会工作需要大量精通新技术,理解新商业模式,深刻把握新业态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通过分析财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提炼出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需要的商业知识和决策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法律与风险控制能力、开放思维与创新意识等知识和能力要素,提出凸显"新商科"特色的应用型本科财会课程体系,强调依托产教融合强化开放合作办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并深入开展以商业案例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最终构建"新商科"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越来越看重有关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然而,针对目前财会行业的逐渐饱和以及高精尖财会人才的缺失,引进和培养财会专业的人才也需推上日程。鉴于中职生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以及财会专业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强对财会人才的培养,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配备齐全的教学研究设施也变得越发迫切。本文以财会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索引,结合目前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探索财会教育的观念转变路径,从而就中职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相关的策略与建议,最后对现行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完善。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兴行业对财会领域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各高校的财会院校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校根据企业对财务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教育方案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新型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之举。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既增强了在校财会专业技能水平的针对性培养,又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然而,现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成熟导致社会协调合作能力缺失等问题值得探究。文章以财会专业为背景深入探讨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的方向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徐瑛 《中国市场》2014,(17):99-100
高校财会面临各项经费管理的日益正规化和复杂化,以及对高校经费不正当使用的稽查难度增大,高校财会人才素质培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本文在剖析高校财会人员素质现状之后,从财会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两方面提出人才分类培养的具体对策,以期全面提升高校财务工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给会计行业带来巨大变化,对财务人员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问卷调查,针对人才市场对财会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对新形势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改革思路,以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会计技能型人才,需要以"互联网+会计"的融合与发展模式培养更高素质的财会工作者。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变革和互联网时代下财会行业的变革背景下,对高职财会专业人才的"432"式融合培养进行探讨。432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在政校行企联动融合指导下进行的,包括专业设置基本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架构及教学整体设计等。它可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并创新提出基于"互联网+"高职财会类专业人才多元融合培养体系构建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近几年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存在人事制度限制财会专业教师发展、重压之下教师工作重心偏移、财会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重理论,轻实践"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下,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于智能化操控平台、网络模糊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可有效模仿人类的思维意识来完成网络体系下的工作。基于此,文章对人工智能特性进行论述,指出财会行业发展现状,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阐述人工智能发展对财会行业中的影响,并通过复合型人才、财务与业务一体化、集权化管理模式对财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感文  刘莹  肖静 《电子商务》2009,(10):85-86
电子商务以其独有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因此使财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经济环境、管理环境和技术环境,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传统财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完善财会教育体系,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财会工作是企业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活动的总称,它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性因素。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为财会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专业财会信息管理系统。文中对当前企业普及使用财会信息系统的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说明财会信息系统在管理企业财务工作方面的优越性,说明了企业使用信息财会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