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当前,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显著特征之一,自觉进行数字化转型,进而实现数字生态进化已成为财富管理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当前,大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人工智能转化为生产力、区块链重构信任机制,这些技术正在改变着生产关系,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进而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数字化发展浪潮下,大数据被视为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性因素。“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将大数据视作战略资源,吹响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号角。习近平同志也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助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大数据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在最近几年已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手机的人脸识别,购物软件的智能推荐等,计算机,软件,统计专业重新成为填报大学志愿的热门选择,每个人都在近距离地感受着它所带来的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5.
<正>数据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爆炸式增长的资源,在生产领域,它从微不足道变得举足轻重,成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新经济形态。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趋向成熟,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顺势而为,如何通过数据要素融入经营模式从而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如何解决“保增长、保利润”两大难题,是当下亟须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刘娇 《中国外资》2020,(2):54-56
日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布《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杭州在“数字一线城市”十强阵容中位列第一,报告指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杭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我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快速融合,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7.
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数字经济”在我国成为一个热词,其发展也在重塑各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险科技”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保险公司改革创新、资本市场争相投资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权威声音     
《中国金融》2022,(5):4-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2月7日在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中指出第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9.
刘隽 《银行家》2022,(5):112-113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同时还明确提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可见,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行业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战略层面,从被动转型阶段演化到主动求变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是支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同处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梯队”的中国美数字经济进行比较研究,对寻找解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问题的现实路径意义重大。现阶段,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是支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美两国均处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具备各自的产业优势及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在此背景下,保险业逐步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代理人模式受到严峻挑战,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正>在银行业提质降本增效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生态场景建设逐步呈现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50万亿美元,总量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达41.5%。作为数字金融的重要参与主体,商业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正逐步推进组织架构、资产负债管理、生产经营方式的系列变革,并同重要平台型企业进行生态合作,在场景中供给金融服务以补充场景中的金融部分需求,进一步创新以提升金融服务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3.
2022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署名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实体企业蓬勃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既是全球发展趋势,更是我国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讲话中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占GDP的1/3。华为2018年GCI报告表明,过去15年,数字经济的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人类每天活动产生的数据量以ZB计算,每两年新产生的数据相当于过去的全部数据量总和,人的消费、交易、生活、出行、社交等活动已然数字化,一切都将可量化、可计算、可预测。基于大数据为核心驱动的业务数字化转型悄然已至。  相似文献   

15.
王炯 《中国金融》2022,(13):49-51
<正>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形态,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金融业数字化”等要求,助推多层次、全方位地发展“数字经济”。在这种背景下,面对“前瞻预测、贴近业务、敏捷管理”的现实诉求,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核心内容的资产负债管理,其传统方式的平衡性和有效性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并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出战略部署。在当今时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发生了重大变革,数字创新技术正在全面替代传统的信息技术,成为金融生产力的新核心,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7.
杨婧 《中国外资》2023,(24):60-63
<正>政府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既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又存在间接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路径机制上,政府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科技财政支出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标志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规划》还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将在“十四五”时期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公共数据金融应用逐渐成为激发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实践方向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据是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要素,对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数据二十条”),从供给侧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9.
李南青 《银行家》2022,(7):105-107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东盟国家深入交流合作提供平台与动力,应从改善贸易环境、发展数字经济、完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入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做深做实数字丝绸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报告提出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东盟10国都已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行列。从1991年到2021年的30年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1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