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运用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并且分别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并未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都对消费产生正向作用,中部地区老年抚养比与消费有负相关性,西部地区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入手,按照传统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办法,研究中国三大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以及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利用广义熵(GE)指数分析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差异贡献率,得出社会保障总体差异度下降且区域内差异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国内需求不旺这一问题 ,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但对消费启动的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就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社会保障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预期 ,只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能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 ,有利于释放储蓄 ,才能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拉动消费增长。同时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要积极开拓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 ;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社会保障要与家庭保障、服务保障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先根据1991-2001的时序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总的社会保障水平及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取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得出两者是负相关关系,且社保水平偏低;然后运用Eviews软件分别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和与社保水平相关的项目支出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应适度提升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少居民因即期保障不足多花的费用及因未来的不确定预期而增加的备用储蓄,以提升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释放出巨大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是关系一个国家或民族生死存亡的事业。本文以安徽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的相关数据为例,对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进行相关以及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安徽省社会保障性支出与居民的消费水平之间的确切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2005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保障待遇和服务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差距的不断扩大,这造成了社会保障这一正式的社会经济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调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再分配功能。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直接决定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强弱,从而引发地区间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的差异;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内财政关系的纵向失衡,会导致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也无财力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公共产品。所以,建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实质上是通过财力调节方式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促进政府间社会保障权责的对等,增加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其社会保障支出能力,使各地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达到大致均等。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合物,理应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也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实证研究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策略,有效解决现有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毅  郭辉  翁骏 《大众商务》2010,(14):303-304
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也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实证研究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策略,有效解决现有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促进居民消费的重点在于恢复居民的消费信心,保证居民较好的消费预期。居民消费倾向或是储蓄倾向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因此,只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预期支出的压力,才能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依据科技进步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机理,构建2001--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科技进步对全国及不同区域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进步对居民消费增长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科技进步的消费释放效应呈现中部最大、西部最小、东部居中的格局。通过多种举措加大R&D经费内部支出,运用新技术推动消费品产业的发展,注重对西部地区“瓶颈”产业的技术政策扶持,成为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可以考察经济转型期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少儿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生育率、家庭规模、居民储蓄率都与居民消费有同向变动关系.其中少儿抚养比对东部居民消费拉动作用最大,而生育率、家庭规模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政策含义是:在刺激内需、扩大居民消费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人口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属地化管理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由地方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小、水平低、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差,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而且背离了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因此,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是减少社会保障制度区域差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国内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提出改进之策,是在目前既定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口规模下,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人民币不断升值,CPI指数居高不下,及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投资和出口都受到一定的打击,因此刺激居民消费就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选项,而促进居民的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中国必须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与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方面的弱化与不足,并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和净出口长期以来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冲击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居民消费不足。近些年我国出现的居民消费不足,是由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长期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崇俭黜奢的消费文化等原因导致的。下一步要采取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转变居民消费理念等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是造成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建立了东中西部地区政府消费与GDP之间的时间序列回归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东中西部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只有中西部地区政府消费的短期波动对经济短期波动影响显著。最后分析了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差异与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得出基本结论是我国东中西部改革开放之初就存在的制造业发展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的变迁趋势有着很强的一致性;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地区差异可能导致了经济发展差异,或者说经济发展差异实际上主要是各地制造业发展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和就业机会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其净效果要通过实证分析来判断。利用我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具有增加居民消费的净效果,就业机会则具有减少居民消费的净效果。因此,要刺激居民消费的增加,需要鼓励技术创新,并要解决就业结构、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以及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在此前提下,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来增加居民消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居民收入差异与人口年龄结构两个视角,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不同层次收入群体及年龄结构差异与我国居民消费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期消费整体偏低,中年期消费倾向于居住支出方面,青少年期消费与教育支出存在较大关联;从区域来看,高收入地区老年期人口消费不足,中、低收入地区的经济环境制约中年期人口的消费水平;从居民收入差异来看,整体上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倾向于基础生活保障方面,中、高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更多体现在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及教育娱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消费产品上。总体上,缩减居民收入差距及提高老年期人口消费比重是改善我国居民消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