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开发是我国农村旅游扶贫的重要途径与有效手段。在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村落中已出现经济优势群体,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村落中经济优势群体的特征分析,探讨乡村旅游与农村扶贫之间的关系,总结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低碳经济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乡村低碳旅游是一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低碳旅游通过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政策的作用机理,促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逐步朝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民族乡村旅游在内外部动力机制作用下,向着民族乡村低碳旅游的方向发展,推动着低碳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提出民族地区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要树立低碳理念,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推广低碳技术,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政府、企业、游客三方通力合作,推进乡村低碳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较多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举措。分析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优势的基础上,总结1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模式可发现主要有综合型、核心景区带动型、公司集团型、特色产业带动型和特色乡村型五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产业链建设和鼓励社区参与,以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民俗民风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注重乡村旅游中的文化担当与品质、品牌构建,带动社会经济跨越发展,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之路。全力构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环境优化工程,加强民俗文化研究,启动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加大营销推介力度,完善民族文化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民俗民风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注重乡村旅游中的文化担当与品质、品牌构建,带动社会经济跨越发展,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之路.全力构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环境优化工程,加强民俗文化研究,启动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加大营销推介力度,完善民族文化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利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游客自述的旅游动机,并按旅游动机将小洲村乡村旅游市场分为"随便逛逛"、"休闲放松"、"文化/乡村体验"、"自然观光"和"陪同他人"5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应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综合游客的旅游动机、行为特点、人口统计特征以及满意感和行为意向,总结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以此为小洲村今后的旅游开发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情感乡村模式与璧山县乡村旅游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乐经济"、"幸福经济"等可统称为"情感经济",它为我们提供了"可触摸"情感的思维。在对情感经济回顾和"情感乡村"概念界定基础上,认为情感经济可用于乡村旅游实践。在璧山县"情感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通过挖掘"情感乡村"旅游元素、分析"情感乡村"旅游市场,提出快乐乡村、幸福乡村、浪漫乡村以及和谐乡村的乡村旅游项目设计理念,得出"情感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社区居民参与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湘西州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社区居民参与问题已成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湘西州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高等旅游教育既要立足本土化,也要走向国际化。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本土化是文化多元化和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旅游教育模式的"西为中用"、旅游实习过程的"漂洋过海"、人才培养方式的"中西合璧"构建国际化办学路径,通过专业建设"立足本土",教学内容"凸显本土",科学研究"服务本土"实现本土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发展是西部地区高等旅游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识别标志,这种根植于乡村性的地域生活方式体现了乡村旅游的本质。当"乡村性"缺失时,乡村旅游目的地个性消失,同质化严重。可通过采取基于"文化自觉"的心理认同、目的地产品化、差异化体验与特色化品牌战略和规模化开发与本地化联合经营战略等措施来构建基于乡村性的乡村旅游精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已成为重要的商业动态。通过民族地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业主对经营效应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创业满意度高、微型企业收入贡献大、微型企业收入满意度、运营满意度、竞争满意度均较高,微型企业收益呈变好趋势。与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经营效应具有正相关的个人因素主要是家庭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具有负相关的个人因素主要是年龄、外语能力、创业前经历和风险规避倾向;是否申请证照,业务类型与经营效应具有明显相关性,而是否采用电脑管理、网络预订、雇佣员工与经营效应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提出了发展乡村微型旅游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经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已成为重要的商业动态。通过民族地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业主对经营效应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创业满意度高、微型企业收入贡献大、微型企业收入满意度、运营满意度、竞争满意度均较高,微型企业收益呈变好趋势。与乡村微型旅游企业经营效应具有正相关的个人因素主要是家庭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具有负相关的个人因素主要是年龄、外语能力、创业前经历和风险规避倾向;是否申请证照,业务类型与经营效应具有明显相关性,而是否采用电脑管理、网络预订、雇佣员工与经营效应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提出了发展乡村微型旅游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但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与建设存在初级化和同质化现象,备受旅游者青睐的"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正在丧失,这些问题将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西安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的基础数据,经过分析,得出西安市乡村旅游市场的总体特征,进一步的交叉分析发现,不同职业的游客在住宿消费、出游方式和旅伴的选择上各有特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在乡村旅游活动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出游时间与停留时间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进而与全国其他城市乡村旅游市场特征相比较,考察其异同,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为典型的苏南模式乡村,集体经济发达,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从蒋巷村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态度着手,了解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调查可知,蒋巷居民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基础较好,积极性也较高,但缺乏政策引导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苏南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式与内容,提出:可通过首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的建设及其示范效应充分调动农民开发"农家乐"旅游的积极性;加快旅游新项目建设,吸引村民参与相关工作;鼓励村民参与娱乐、交通、购物设施的建设。以期为同类型村镇的社区参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刻领会,对山西省黄河板块发展乡村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选取2022年山西省评选的黄河板块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追溯其发展模式及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并对黄河板块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开发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黄河板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为黄河板块乡村旅游发展以及山西省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起到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贵州天龙屯堡"政府+旅游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充分整合乡村旅游各方资源,有效兼顾了乡村旅游开发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化提供了借鉴。北京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创新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组织认识;二是坚持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三是保证社区居民的参与权利和福利增长;四是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五是因地制宜进行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村旅游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乡村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盲目的开发,没有真正地了解乡村旅游内涵,导致乡村环境的恶化以及旅游资源的浪费。本文主要从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出发,阐述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社会以及民族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桂林龙胜平安寨为案例地,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推-拉"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旅游者到平安寨出游的旅游动机的潜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到民族村寨进行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力因素为"探索与发现"、"放松与提升"和"回忆与守望"等旅游需求;主要拉力因素为"乡村人文景观"、"乡村自然与生活"和"乡村历史文化"等旅游吸引力。最后提出保护传统民族文化景观,展现真实民族村寨;提升乡村休闲度假设施,满足游客深度体验;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促进城市居民出游等建议,希望能够见微知著为其他地区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在中国完成了产业的第一次积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强调人的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分析了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利益冲突、人才稀缺、围城效应、行为污染等问题;提出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须重视人的作用,强调利益主体关系的协调、人才的培养教育、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和活力的保持等要素。为更好地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实现旅游的综合效益,有必要对各利益主体的关系进行合理架构,对农民进行环境意识培育和服务技能教育,整合职教资源;要围绕旅游行业进行产业配套,形成乡村旅游一体化经营模式,坚持"经营者共生化";还需要消除或遏制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为污染"。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业中,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不能被忽视.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缺失"现象,指出政府履行的职能重心应随着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在乡村旅游的初始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依次发挥好开拓者、规范者和协调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