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利率平价理论,构造出一种估计货币汇率升值或贬值压力的方法,并运用升值压力指标对欧元、日元的汇率变动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欧元升值压力对欧元汇率波动会产生显著的滞后影响,并且,欧元相对于美元汇率与利率平价理论所描述的均衡状态之间的差距,能够成为预测汇率走势的有效指标,但日元升值压力与日元汇率走势之间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1是重要的宏观经济价格指标。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跨国长期投资收益以及资本流动等理论和实务的角度着重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并根据今年2季度以来上述几方面发生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作了简单预测。研究发现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主要是中美两国的价格差异、利率差异和经济增长率差异,但之间的相关关系却同传统的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相反。通过构建人民币汇率指数并对人民币/美元汇率进行跟踪和预测,认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都将面临贬值压力。  相似文献   

3.
选取人民币兑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的名义汇率,中国CPI指数及欧元区调和HICP指数的数据,以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的起点2002年7月到2018年12月为样本,依据影响中欧汇率的重要节点事件对样本进行分段与结合,对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PPP)成立与否进行协整检验。实证结论有: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及欧元平稳运行后的(2005年8月—2018年12月)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成立;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同样适用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2008年金融危机是影响汇率市场的重要节点事件,但长期不影响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成立;对PPP冲击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汇率本身,其次依次是欧元区HICP、中国CPI。因此,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对中欧经贸往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实证检验结果,对25个国家和地区1975年以来的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从静态来看,发展中国家名义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从动态来看,发展中国家在追赶过程中其名义汇率变动向购买力平价趋同。  相似文献   

5.
关于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买力平价学说是国际宏观经济学的一块重要基石.但其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很多争论,这些争论主要包括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短期偏离、购买力平价之谜与购买力平价的长期背离等方面.其中,对汇率的短期剧烈波动的解释、非线性的汇率变动与均值-回归行为、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性等都成为人们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开放经济下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与汇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经济的内外均衡产生重要影响.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影响,二是通过商品市场的影响.它们的共同影响决定了某一国家或地区利率对汇率的实际影响.基于利率平价与购买力平价两大基本理论,并利用广义货币模型与扩展的M-F模型进行多角度分析,才能比较全面、合理地解释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对汇率的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汇率)一直呈下降趋势.本文将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两个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左玮 《时代金融》2011,(26):4-5,9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日本与美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两个国家,也是与中国贸易关系最紧密的两个国家。本文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模型,利用日美两国的汇率及各自的价格指数,对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检验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国际汇率决定上的现实作用,并解释出现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左玮 《云南金融》2011,(9Z):4-5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日本与美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两个国家,也是与中国贸易关系最紧密的两个国家。本文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模型,利用日美两国的汇率及各自的价格指数,对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检验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国际汇率决定上的现实作用,并解释出现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名义汇率而言,实际汇率能更有效地反映一国的对外竞争力,理论说服力更强。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但影响购买力平价关系成立的短期或长期经济因素众多,从而使得实际汇率经常偏离平价关系。文章对有关文献中各种购买力平价偏离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学说演变繁复,大浪淘沙,基本骨干是三大理论: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货币数量论,二是决定汇率与物价(货币供应量)关系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三是决定各国利率水平与汇率走势关系的利率平价理论。三者共同构成当今各国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以经验事实来检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最差。众所周知,该理论有两个直接推论。第一,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名义汇率而言,实际汇率能更有效地反映一国的对外竞争力,理论说服力更强。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但影响购买力平价关系成立的短期或长期经济因素众多,从而使得实际汇率经常偏离平价关系。文章对有关文献中各种购买力平价偏离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购买力平价(PPP),国际费雪效应(IFE)和一般购买力平价模型(G—PPP)对深受亚洲经济危机打击的韩元的长期均衡性进行经验研究。在计量方法上,首先运用增广的迪基一富勒检验(ADF)对真实汇率进行稳定性检验;其次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对购买力平价再次进行验证,并检验两国间利率差的变化是否对汇率变化产生影响;最后采用Johansen的多变量协整分析方法,对5组真实双边汇率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通过对整个样本和亚洲经济危机以前的样本分析,证实了韩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之间购买力平价关系不成立;第二,亚洲经济危机以后,除了韩国和美国外,韩国和其他主要国家间购买力平价关系得到成立;第三,两国间名义利率的变化对于两国间汇率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证实了国际费雪效应的存在;最后,虽然整个样本期间5组真实汇率间均衡关系不成立.但是亚洲经济危机以前事实上存在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2003年1月至2015年9月中美两国利率平价偏离度,研究了这段时间内中美两国的利率平价是否成立,随后本文从"风险因素"和"资本管制"两大角度,考察了利率平价偏离的影响因素,其中"风险因素"可细分为"购买力风险""景气预期""资本市场风险""资产配置",而"资本管制因素"可细分为"法律上的资本管制""外汇干预""短期资本流动"和"贸易开放程度"。总体来说,这段时间内中美利率平价并不成立,"风险因素"和"资本管制"对利率平价偏离都有影响,而且资本管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应当更加注重资本管制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利率平价理论是最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但在我国,人民币汇率经常偏离利率平价所描述的均衡状态,而这种偏离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人民币所面临的升值或贬值压力。为此,本文基于利率平价理论构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指标P,并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人民币即期汇率、我国外汇储备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压力不能显著地解释人民币即期汇率的变动,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解释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这表明,利率平价在我国不是以汇率自由浮动的形式表现,而是以外汇储备积累速度的变化来体现。同时,由于中外利差变动对我国外汇供应产生影响,表明我国资本账户已处于事实上的准开放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基础上,加入非贸易品与贸易品价格差异因素进行扩展,运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了产出、货币供给、利率对1994-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各个因素。贸易品非贸易品的价差显著影响着货币模型的购买力平价和名义汇率的偏离,但是BS效应并不存在。主要原因是作为政策手段的人民币汇率一直被低估,名义汇率低于贸易品购买力平价。  相似文献   

17.
代继府 《中国外资》2013,(10):192-193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主要由两个理论组成,即套补利率平价和非套补利率平价。套补利率平价作为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石之一,多位学者用历史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该平价在历史上基本是成立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套补利率平价呈现出套利机会越来越少的趋势。随后,本文又介绍了一些学者对非套补利率平价的检验,并且就短期内非套补利率平价不成立的原因进行的分析。但是,长期来看,利率和汇率受基本面影响的因素更大,非套补利率平价应该有更好的解释力。本文引用了以前学者的结论,并借鉴其方法,采用更新的和更匹配的数据来考察长期(5年期)内非套补利率平价,并在假设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因为从理论上是成立的,所以可作此假设)的基础上,测算了英镑、澳元、加元三种货币的风险补偿,三种货币资源品属性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它们在非套补利率平价上体现出来的风险补偿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潘雯 《中国外资》2012,(22):31-32
汇率与利率关系对一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利率平价是决定与调整一国汇率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未来汇率的变化率与这段时间内两国利率的相对变化率一致。文章运用中美两国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利率平价不能完全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与两国利率差异之间的关系,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性不明显。最后,本文据此分析原因并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购买力平价"为代表的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认为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应该一致,然而近年来,人民币凸显了以"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并存"为特点的"价值之谜"。本文从购买力平价出发提出"人民币价值之谜"问题、在对"谜"的成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购买力平价的适用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决定通胀与升值关系的"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来解释"谜"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汇率决定理论新研究——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青  宋福铁 《上海金融》2006,(11):49-53
本文通过回顾汇率形成机制的有关文献、分析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引入可支配收入因素,建立了一个新的汇率决定理论———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论。首先,本文的切入点新颖,为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通过把我国的各地区假想成小国家的角度来考察新理论的正确性。国内数据的实证结果证实,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模型效果明显好于购买力平价模型。然后,将该模型运用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结果发现,现阶段人民币币值确被低估了7%~8%,但低估的幅度并不像欧、美等国所声称的那样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