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使我国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政府在制订宏观政策时,要将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财政与货币投入要保持适度比例,以防止过高的通货膨胀为界限,通过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就业量,以经济稳定、协调的增长带动劳动力有效需求。要通过劳动立法和社会保障立法,创造一个有效和公平的环境,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5.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而目前的社会经济体制及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城市化建设、制度改革、产业升级、机制完善、就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必然趋势。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产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环境因素不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追求和心态也各不相同。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制订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在中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权宜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和就业格局,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按照转移方式的演变,可以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转移濒于停滞阶段,内部转移占主导地位阶段和全方位转移阶段。同时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益的定量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全社会总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和引致作用。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四级的特征影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四级市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贡献,从而可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四级市场出发,完善劳动力市场;发展城市非正规产业和非农产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扣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扣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现状,然后逐一分析三种主要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也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务输出、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个私经济等是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13.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还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和制度上的障碍。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其产业升级,消除制度性障碍,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长期稳定就业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与此相关的诸多问题中,需要首先对转移就业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重点是与之直接相关的那些经济、政策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本文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推动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入手,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性进行探讨,认为:制度创新、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等都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构成、机理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概念本质上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更具实践价值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构成中有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之分,两的产生机理差异导致了针对两不同的转移战略选择。相对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进行内部消化,绝对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重点在城乡“中间带”。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的缺陷,我国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转移出去。为此,应加大改革力度,实现制度创新,从制度安排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矛盾突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吉林省辽源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结构特征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区域结构呈现出转移比重逐年上升,受到各城市产业布局的影响,省内外就业趋于平衡等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就业中存在速度慢、就业空间不足、转移能力弱、创业措施不完备等问题.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陕西省城市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在县乡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和农民工生活园区,有计划地实施并村计划等,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