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IS在矿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G 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矿山地理信息系统(MG IS)是将G IS应用于矿山的区域性地理信息系统,利用G IS为矿山生产、设计、规划等提供支持。文章分析了G IS在矿业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G IS用于矿业信息管理与预算评价的六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GIS技术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 应用于土地评价始于上世纪60年代,50多年来, GIS已成为进行土地评价的必备工作系统,在土地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土地单元是单一区域或多区域以及土地资源视为静态或动态为分类依据,将土地评价分成单一区域静态模型、单一区域动态模型和多区域模型,对GIS在土地评价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于土地评价的数理方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借鉴吸收了各方面土地评价的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土地评价的实际,提出了基于GIS的土地评价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六安市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整和优化茶叶布局和生产,充分发挥六安市的自然资源优势。[方法]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选择与茶叶生长相关的养分、土壤、理化性状和立地条件等13个因子为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实现六安市茶叶适宜性评价。[结果]六安市适宜茶叶种植区面积为1.329 8万hm~2,占该市茶园面积的36.4%。[结论]高度适宜区面积为5 504.3hm~2,主要分布于霍山县和金寨县,山高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土壤疏松、土质肥沃;适宜区面积为7 793.3hm~2,主要分布在霍山县、金寨县和舒城县,生态环境相对于高度适宜区次之,土壤呈酸性、弱酸性反应,通透性良好,适种性广;勉强适宜区面积为1.820 3万hm~2,该市均有分布,水、肥、气和热较为协调,质地以沙壤和轻壤至中壤为主,排涝能力一般;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水光热资源相对较差、土层极薄和排水困难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FUZZY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扬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阶段,城市土地粗放利用普遍存在,而土地供求矛盾却日益尖锐,如何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扬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扬州市土地集约水平一般,处于第三级,其中,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是制约集约水平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扬州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其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土地评价中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克服了传统的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的许多缺陷,具有自组织性和自适宜性。针对BP模型的训练时间过长,无法自动确定拓扑关系,难以对结果进行解释等缺陷提出了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插件技术的多用途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制多用途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实现不同类型评价业务、评价方法模型的系统集成。研究方法:在分析与归纳现有评价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多用途土地评价的"业务结点—业务过程"逻辑关系模型,并设计包含数据接口、专业算法和应用表现等层次结构的评价业务插件和调用插件的宿主程序架构。研究结果:开发了土地评价业务结点插件库,在统一的数据库和软件平台上,实现了多用途土地评价业务需求环境下的系统功能集成。研究结论:基于插件思想设计的业务结点插件和宿主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多用途土地评价业务的系统集成问题,开发的评价业务结点插件库提高了相关业务系统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7.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作为地理信息自动处理与分析的有效工具,近年来受到各行业科研及规划管理人员的青睐;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功能、特征,作为地理信息自动处理与分析系统的优异性以及所涉及的各个行业.并详细介绍了它在国内外海洋及内陆渔业领域中的发展、应用现状及GIS在我国渔业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对我国未来渔业GIS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关键字渔业;地理信息系统;GIS  相似文献   

8.
GI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系统组成、特点的分析,探讨了GI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规划应用过程,进而对GIS技术与旅游规划结合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提高集约利用程度,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有限土地供给的矛盾,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具体评价方法过程中,使用Delphi6.0开发工具,通过ADO技术连接数据库,然后利用OLE对象链结和嵌入技术,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有效连接;并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城市总体规划图的空间叠加,计算每一叠加图斑的潜力值,并评估每一宗地的经济潜力值。本项研究在技术方面对城市土地潜力评价信息系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某流域规划梯级水电站为例,讨论电站建成后要面临的水电价格风险,通过对该流域水电站价格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风险测度函数,先对单个电站进行价格风险分析测算,再统一对流域梯级电站的价格风险进行分析测算,为梯级电站水电价格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从土壤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构型、气候、土壤管理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指标,对麦积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影响该区耕地地力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麦积区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5等,1~5等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2.74%、9.18%、56.84%、30.45%、1.40%,其分别对应国家6~10等地;通过层次分析组合权重分析,灌溉能力、年降水量、有效磷、坡向、有机质为影响该区耕地地力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合肥市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查清合肥市耕地质量状况。[方法]利用GIS技术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等软件,从耕地的立地条件、剖面组成、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管理4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因子,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函数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合肥市耕地地力分五个等级,一,二,三,四,五等地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4.85%,31.47%,35.00%,10.24%和8.43%。[结论]一,二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庐江县和肥西县,主要是水田,地貌类型以平原、平畈冲田和台地为主,少数地区存在黏磐层障碍层,灌溉排涝能力较强;三,四,五等地主要分布在肥东县和长丰县,地形部位主要是中坡地、平畈冲田、陡坡地和塝田,耕层质地主要是重壤和中壤,障碍层类型为黏磐层和砂砾层,灌溉排涝能力较低,土壤养分含量与一,二等地相比有所下降;合肥市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巢湖市的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肥西县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城镇土地定级是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评价值划分土地级。在全面收集影响高阳县城区土地级别因素资料的基础上,应用MAPGIS土地定级系统,编绘高阳县城区土地定级因素图;再应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根据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初步评定城区各类用地级别;利用土地市场交易资料测算和专家评议等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最终确定土地级别。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整体掌握皖江流域耕地地力水平、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等,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皖江流域的耕地质量。[方法]文章基于农业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分别构建了皖江流域平原区和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现在较为成熟的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开展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皖江流域平原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8.7%,18.4%,22.5%,22.7%,13.5%,17.2%,2.8%,2.9%和1.3%,其中2等地、3等地以及4等地分布区域较广,所占面积较大;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2.2%,8.6%,14.2%,26.0%,21.3%,10.6%,9.0%,5.0%和3.2%,该区域主要有3等地、4等地、5等地分布。[结论]该评价结果对皖江流域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GIS及模糊神经网络对西南山地烤烟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GIS及模糊神经网络,为未来攀枝花西南山地种植烤烟区域规划提供生态适宜性指标数据。[方法]采用GIS及模糊神经网络技术,通过采集攀枝花西南山地烤烟区土壤和烟叶样品,收集整理攀枝花西南山地气候和地形地貌资料,对烤烟质量以及生产烤烟的生态条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确定评估西南山烤烟生态适宜性的因子,并对攀枝花西南山地烤烟生态进行适宜性评估。[结果]海拔高度、日照时数和土壤类型为攀枝花西南山地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估关键因子。四川全省9.52%的土地面积为烤烟最适宜区;烟区39.89%的面积为最适宜区,24.20%的面积为适宜区。[结论]应用GIS技术以及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对攀枝花西南山地烤烟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估,以攀枝花西南山地气候、海拔高度以及土壤类型作为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证实目前攀枝花西南山地主要烤烟产区,位于最适宜区与适宜区。  相似文献   

16.
应用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从土壤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构型、气候、土壤管理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指标,对麦积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影响该区耕地地力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麦积区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5等,1~5等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2.74%、9.18%、56.84%、30.45%、1.40%,其分别对应国家6~10等地;通过层次分析组合权重分析,灌溉能力、年降水量、有效磷、坡向、有机质为影响该区耕地地力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土地类型反映了自然地理特征的同质性。为做好农用地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等要求,有必要开展以土地类型为单元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方法 文章首先,在构建的西峡县土地类型的三级分类框架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叠置法与自下而上的合并法划分土地类型。其次,以土地类型的最小单元为评价单元,综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分别建立了针对耕地、园地和林地的适宜性评价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西峡县各类农用地的适宜性。结果 (1)西峡县的土地类型有3个等级,包括14个土地类、299个土地亚类和570个土地单元。(2)西峡县86%以上的区域为林地适宜区,约47%的区域适宜园地,而只有13%的区域适宜耕地。(3)各类农用地的高度适宜区(S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河流谷地地带。各类农用地的勉强适宜区(S3)在空间分布不均匀,且研究区北部的大部分山地区域均不适宜(N)作为耕地。结论 基于土地类型的适宜性评价可以识别潜在适宜作为农业利用的土地,并可为农用地的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基础,其使用的数学评价模型计算复杂、过程繁琐、评价结果抽象,因此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基础性的特点。利用GIS所具有的强大空间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可以弥补现有土地潜力评价模型的不足,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文章基于Arc GIS Engine(AE)二次开发组件、地理数据库技术、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利用VS2010开发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系统集成了数据加载、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编辑、空间分析和潜力评价以及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具备性能运行稳定、评价效率高,数据可视化等特点。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土地生产潜力分析评价,得到可靠、直观的评价结果。研究验证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GIS系统开发的可行性,为土地管理、农业生产规划等提供管理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正面临着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合理使用建设用地提供依据。[方法]评价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度、地质灾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均用地面积、人均GDP、交通便捷性和距建成区距离等指标对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1)重庆市受耕地保护限制的区县9个,主要分布于渝西地区; 受生态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14个,主要分布于渝东北和渝东南; 受耕地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4个; 受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限制的区县2个,分别为长寿区和江津区。(2)限制性等级划分结果为6个区县限制性等级为弱, 5个为较弱, 9个为中等, 7个为较强, 9个为强。(3)重庆市适宜建设区面积有限,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95%,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渝东北地区; 较不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所占比例较高,多数受地形坡度、地质灾害、农业用地及生态限制。[结论]重庆市土地资源限制性主导因素有耕地保护限制、坡度限制和生态保护限制,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大部分地区和渝东南适宜建设的区域较少且分布零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