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林业发展很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89%,林特产值突破140亿元。全市已初步建成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沿海与山区、城市与乡村相互补充的绿色生态屏障,城乡生态质量明显改善,为构建和谐宁波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市林业建设将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2.
李森 《发展》2004,(10)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的方向和基本要求。甘肃省泾川县在建国五十多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中,初步走出了具有县域特色的林业发展之路,但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3.
加强林业建设 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和谐唐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又快又好发展,构建和谐唐山,是我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题。用这一思想指导我市林业建设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林业的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是弘扬生态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弘扬绿色文明、保护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既是新形势下林业建设的基本内涵,也是建设绿色生态和谐唐山的重要保障,因此,林业工作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找准位置,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它涵盖了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力发展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又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反过来也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社会和谐是进步和发展中的和谐,离不开科技创新与进步。科学技术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振来 《发展》2011,(12):52-53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祝县高度重视以林业为主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经过全县各族人民和广大林业职工的不懈努力,林业事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天祝县委、县政府在对全县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实施“生态安全战略”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纳入全县总体发展思路,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伏世祖 《发展》2007,(12):95-96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才能保证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形成人人和谐共处、事业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林业局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机制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林业中心任务,以建设和谐林业生态文化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求真、求实、求突破,创新、创造、创特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感召力,为促进全市林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8.
林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林业建设包扩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建设和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三大体系。当前,中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而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和谐社会决定了和谐文化的存在性质,和谐文化又反作用于和谐社会,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辩证把握和谐的价值取向和理念,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处理好一元主导和多样化和谐发展、文化传统与文化融合,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等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无论依照经济学、管理学,还是依照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原则,利益共融、利益共享都是社会和谐、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根本性保障,安徽省构建和谐社会,也必须遵循此种规律.在“和谐安徽”建设中,需要确定利益共享机制,遵从发展优先、公平公正、统筹兼顾、利益保障和利益补偿等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落实“和谐安徽”的利益共享机制中,可以从五个“实施”和“积极”、三个“坚持”和“着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马成文  毛舒乐 《乡镇经济》2009,25(8):41-43,64
文章在说明农村城镇化对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安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促进安徽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贸区具有互惠互利、高度开放等特点,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安徽作为内陆中部大省之一,也在积极申报之列。首先阐述大开放战略与安徽省自贸区建设的互动关系,然后基于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指出自贸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核心支撑、体制机制、政策支持、开放格局等方面为安徽省自贸区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林业产业集群的内涵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分析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运用区位商法,测算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水平。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集聚水平普遍较低,而第三产业的集聚水平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林业第二产业中的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业和木制品加工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说明黑龙江省在这方面具有发展林业产业集群的潜力。从政策、资金、市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云南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问题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旭东 《乡镇经济》2009,25(9):55-59
文章在总结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近年来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归纳了云南林业产业发展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对云南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某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林高等院校是我国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农林高等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结构的差异会影响配置效率,而配置效率的高低对于农林高等院校作用的发挥乃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剖析农林高等院校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结构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4年农林高等院校数据构建了科技资源配置结构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改变经费拨款结构、人才配置结构等相关因素,仿真模拟各种方案下产出的变动情况,以此为依据讨论如何调整农林高等院校科技资源的配置结构以达到产出最优,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虹 《乡镇经济》2008,24(10):46-51
自2003年我国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后,经济就步入了新一轮增长的周期,连续4年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进入2007年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价格由结构性上升向明显的通货膨胀转变的趋势。安徽CPI走势整体上同全国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也体现为结构型上涨特征。同时,安徽物价上涨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文章首先阐明了安徽省CPI的走势特点,接着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希望能为安徽省防止通胀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产业结构的正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柳 《特区经济》2008,(9):190-192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为安徽带来了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财政收入,还促进了安徽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通过分布滞后模型实证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会对安徽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并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安徽产业结构演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众多领域专门人才的智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有助于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是一种双赢模式。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分析了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的状况,并从政策落实、就业期望、教育模式等5个方面进行障碍性因素分析,寻找解决促进农林高校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作为泛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产业是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产业选择的约束因素,构建了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选择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安徽省在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均有部分产业具有成长为主导产业的潜力,适合安徽发展,能够帮助安徽更好地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分工。  相似文献   

20.
林产化学工业是林业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化学工业的发展对繁荣林区经济,实施海西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年福建林业森工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发现林化工业产量增加,但产值下降,占全省林业工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工业增加值减少。必须改善管理水平,大力引进外资,增加R&D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