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作为我国特有的物权制度的典权 ,其性质应为用益物权。典权与典当、附买回条款、与日本的不动产质权等类似法律制度有质的区别。典权作为中国固有的制度 ,具有宏扬民族文化 ,增强民族自尊和增进民族自信心等重要作用 ,不仅不应该废止 ,而且还应该从我国物权立法出发重建典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康纪田 《市场论坛》2007,(7):14-15,13
矿业权的物权属性,说是什么就像什么。探矿权从虚无的矿业权中独立出来,同样有用益物权、准物权、特许物权等多种争议。独立的探矿权仍然是权利多面体。分解传统的探矿权并重构为勘探性矿产使用权和矿山企业产权,两者有如土地使用权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必须分开设立一样的重要。矿产使用权独立存在并认定为用益物权,可以定分止争,能有效界定矿业领域里的公权力与私权利,以改变公权力缺位和越位的权力格局。而且,能认定国家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苏金文 《中国市场》2015,(9):167-168
结合立法层面的相关规定和基论于对甘肃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的调研两方面的内容,对现行宅基地用益物权体例的运作机理提供一种立法学角度的解释性范式。  相似文献   

4.
排他效力是物权的一项独立效力,不应仅仅指相斥物权之间于成立上的排他效力,还应包括相容物权之间于行使和实现上的排他效力。物权的排他效力具体表现为:所有权之间的排他效力;用益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担保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所有权与定限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  相似文献   

5.
《商》2016,(3)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法上语言技术粗糙;司法上运用超出此罪应有半径;且此罪与故意杀人罪关系暧昧。而此罪运用的实质问题,就是公法益和私法益的衡平问题,可谓电车难题在刑法上的凸显。  相似文献   

6.
排他效力是物权的一项独立效力,不应仅仅指相斥物权之间于成立上的排他效力,还应包括相容物权之间于行使和实现上的排他效力。物权的排他效力具体表现为:所有权之间的排他效力;用益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担保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所有权与定限物权之间的排他效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物权法秉承物权法定的原则,规定了所有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而这些法定物权种类的确立,以及动产和不动产物权取得和变动规则的发展,直接决定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内容与形式,必将影响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8.
《商》2015,(47)
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宅基地流转是对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土地用益物权的保护,并且用益物权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资格和法律个体是连接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只有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成员才拥有对农村宅基地的用益物权。本文就从宅基地流转对策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首先在立法上确立了所有权保留制度。该制度以价金清偿完毕作为所有权转移的停止条件,买受人提前享有对标的物的占有和用益,出卖人以作为物权的所有权保障其价金债权。然而,我国有关所有权保留的法律规范仍缺乏体系化与可操作性,同一法律部门下的法律条文存在冲突。通过对所有权保留法律性质的考察,结合德国民法理论与我国现实立法,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所有权保留法律性质为附停止条件的物权行为,能否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不影响买卖合同无条件生效。(2)担保理论仅在功能上体现了所有权保留的特征,不能替代附停止条件物权行为理论。(3)无论买受人是否行使回赎权,出卖人行使取回权则导致合同解除。  相似文献   

10.
赵恩忠 《商业研究》2002,(24):53-57
追及力作为物权之效力 ,有其独立性。在物权法逻辑体系中 ,与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以及物权行为无因理论互为依存、互相制约。从追及力的角度考察各国的物权立法 ,有偏重于对事实物权 (真实物权 )保护者 ,有侧重于交易安全及善意第三人 (法律物权 )保护者 ,法律价值的体现各有千秋。我国无物权法传统 ,在未来的我国物权立法中 ,应结合我国国情 ,平衡真实物权人与法律物权人之利益冲突 ,在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中关注追及权的设计 ,以使立法更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我国应采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以公示公信为原则 ,以善意取得为补充来构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张军  李菲 《消费导刊》2012,(12):154-156
流质条款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立法当中皆为绝对禁止,之所以如此,本是为保证合同的实质公平、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但若对此绝对禁止则有矫枉过正之嫌,背离私法自治这一基本原则。其实,流质条款并不违背担保物权的创设初衷和本旨,恰恰相反,其正是私法自治、合同自由、意思自治的绝佳表现,且有利于减少纠纷、降低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对于流质条款的法律效力实有承认之必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公司法》对股东的出资形式做了拓展性规定,允许金钱之外的非货币财产满足货币评估作价和可转让性条件即可出资,但这一规定过于笼统,在实务中多有争议。本文重点对无形产权、用益物权、股权、债权等现物出资形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对债权出资进行立法规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永超 《商》2014,(22):57-57
《物权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定性为用益物权,但是目前为止,我国的承包经营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本文分析了承包经营权物权化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物权变动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而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是立法的核心性问题.从物权变动的三种立法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物权法对物权变动的立法选择,最后归纳了我国现有法律中关于物权变动两个主要要件--登记和交付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李凤伟 《商业时代》2012,(31):104-105
动产责任转质是否被立法承认,世界各国有很大不同。动产责任转质的存在与是否承认动产间接占有有关,责任转质不构成无权处分,责任转质的承认也不会混淆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此外,动产责任转质能有效地平衡出质人、质权人(转质人)、转质权利益关系,责任转质制度比质权善意取得制度更有利于出质人的利益保护。我国没有理由不承认动产责任转质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评析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现行宅基地法律制度是直接关系到农民权益、社会稳定的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一项特有的用益物权制度,具有鲜明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性质,目前,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司法部门应加快对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进行评析,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权利立法是中国物权立法的重要内容,物权法对其如何规定则涉及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土地权利立法必须以物权立法的价值为指导,以平等独立的现代物权理论为支撑,以公私法相互交融为方法。在具体制度构建上,应以生存利益高于一切来决定土地利用权利制度的取舍,以现代民主的要求来构建土地所有权的运行机制。据此,独具中国特色的土地权利制度就能够形成。  相似文献   

18.
高海 《财贸研究》2012,23(6):146-152
兼顾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用益物权的自由支配属性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生存权保障功能,是当前学术界主张的农地入股的主流立法理念。但是,基于此立法理念进行的制度设计,既可能面临实施的困境和法理上的自相矛盾,也可能会导致入股者享有的农地增值收益权、融资担保权、征收补偿权和农地发展权严重受限或者受损。而将农地入股的立法理念更新为对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双重关怀并以此构建相关制度,不仅可以弥补当前农地入股主流立法理念及其制度设计的缺陷,有化解农地入股中的一系列二元主义争议,而且还有充分的法理根据和现实依据,有利于实现农地入股合作社的立法价值。  相似文献   

19.
牧区草场承包经营权的诸多弊端源于它的债权属性,从西藏牧区草场承包经营权的物权规范与债权规范之区别研究着手,认为草场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其有必要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原,应对牧区草场承包经营权债权物权化,依法使草场承包经营权成为一种具有完全物权特质的新型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20.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的核心制度之一。它是联结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纽带。民事法律行为制度蕴含着深远的学术历史与学说背景,具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既是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又整合和完善着整个民法体系,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立法上对完善和发展我国民法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