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24)
对于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的途径是将生产要素从低边际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边际生产率部门,同时,这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生产函数的建立,对劳动力配置不同部门的边际生产率进行估计。从得出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来说,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从而能够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来说,具有十分良好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基于1978-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从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理出发,建立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积极的影响。根据我国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一方面我国应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此同时提高转移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以此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河北省1990年~2004年数据,测算出农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值。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的增长。分析成因,增加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加快转移是提高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取得的平均9%的增速中,劳动力的流动的贡献占了21%。著名经济学家蔡防认为,带动中国经济今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必然是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而这台引擎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因此,加快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取得的平均9%的增速中。劳动力的波动的贡献占了21%.著名经济学家蔡昉认为。带动中国经济今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必然是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而这台引擎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因此。加快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拥有12.7亿人口,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能否使劳动力得以比较充分地就业,不仅决定了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不仅如此,改革以来经济增长的经验还表明,把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等相关问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增长方式转变的模型,实证回归的结果表明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产业部门向高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可以提高社会总的生产率.具体来说就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可以提高TFP,其中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转移效应要高于第二产业.据此,本文关于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是大力发展浙江的第三产业,由一个部门带来的扩散效应可以推进经济的总量增长.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深刻影响城乡经济的发展。文章基于湖北省12个市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动因,之后探讨城乡劳动力迁移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得出了工资与教育水平等因素拉动劳动力转移,从而推动产业经济增长,第二产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产业等结论。最后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工资水平、积极促进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动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本文从生产函数出发,将就业结构变动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得出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流动时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与明瑟收入方程,建立关于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教育差距的计量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由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和城镇就业概率共同决定。根据这一模型,对近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与城乡教育差距相关性很强。这对我国通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特别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顺畅地解决农民问题有着特别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小娟 《商》2014,(2):206-206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货币收入进而提升农民的购买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可近些年沿海区域的“民工荒”现象暴露出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存在问题,这种趋势的延续可能会阻碍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介绍,提出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直接带动了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这种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又和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又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劳动生产率角度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动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利 《商业时代》2012,(32):4-5
本文从重视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分析,考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面板数据,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贡献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依据各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特征,对六省进行了归类。研究表明:江西、河南和安徽三省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高,其他三省该贡献率较低,均小于10%,且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相对较高,六省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均小于50%,说明六省增长方式都较粗放;层次聚类结果表明,江西、河南属于第一类,物质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量贡献率较高,增长方式最粗放;山西、湖南和湖北三省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相对较高,增长方式相对集约;安徽省则介于两类之间。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改革开放,为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的崛起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农村工业化道路。早期"离土不离乡"的乡镇工业由于农村的"廉价"土地和剩余劳动力造就了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低成本,而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则使西部地区产业继续保持了这一低成本优势,吸引了东部地区一些重要产业转移和采购。农民以低成本的方式进入了工业部门,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对转移导致劳动力配置对GDP增长的贡献平均在1.5个百分点,这还不包括其对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的贡献。西部地区实施工业化进程产生了两个结果:一  相似文献   

16.
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的人口构成使得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表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情况。尤其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落后,接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先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的解决对策,借广大读者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贸易的劳动就业效应:贸易结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旨在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在劳动就业以及城乡劳动力转移中产生的作用。文章认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劳动就业水平的提升;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劳动就业结构;城乡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比重的降低,不能仅仅依靠农业的发展,而必须以第二、三产业发展为依托,不能单纯依靠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的增加,而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联动;对外贸易劳动就业效应的可持续发挥需以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为基础;社会劳动就业的增长,就业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8.
《商》2015,(6)
产业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在逐渐发生,会对经济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村劳动力人数庞大,构成了我国庞大劳动力资源的基础。农村劳动力往往随着产业转移而在地域上产生流动,产业转移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趋于饱和,中西部地区承接条件日趋成熟,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国家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制度改革,同时完善农村劳动力保障体系,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东粤东、粤西、山区地区1998-200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和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广东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经济增长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其中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和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显著的正效应,建筑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负效应。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投入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引起的经济增长非常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