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知识是使组织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资产,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应变力,知识管理是未来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提升江苏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传统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主要从提升江苏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江苏省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加深和全球范围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分析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从总体竞争力和行业角度对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美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我国偏弱,但发展潜力很大;从行业角度来看,我国的建筑服务业和计算机信息服务业拥有很强的贸易竞争力,而美国在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行业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为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以下对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发挥集群效应,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郑璐 《中国市场》2009,(9):54-55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不再是以单纯的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本作为战略资源,知识正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资源。因此,研究企业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环境的变革和组织的发展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会给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时滞现象,企业如果能够积极采取措施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能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性服务介于消费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意义重大。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属于起步阶段。在国际贸易中尚不具备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面对激烈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应加大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健全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贸易。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攀 《中国市场》2010,(13):25-26
2008年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56507.0亿元,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为46.9%,占GDP的比重仅为18.8%。本文首先从宏观上阐述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以2004—2008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为例进行说明,并用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该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对其竞争力加以分析,最后得出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正处于起飞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及其与非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程度很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童敏 《商场现代化》2008,(1):137-137
进入21世纪,传统组织的局限性暴露无疑,急切需要对传统企业进行创新变革。本文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了其对传统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对传统组织进行变革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选取显示性比较指数(RCA)、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显示性竞争力指数(RC)指标对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显示性比较指数结果来看,建筑服务处于极强国际竞争力水平,运输、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国际竞争力也处于较强水平,其他生产性服务基本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将进口因素加以考虑,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力指数表明除了建筑、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外均为负值,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比较劣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管理熵理论的新视角,构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管理熵评价模型,对武汉中南电力设计院竞争力进行评价表明,在经济能力、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人员结构、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经济子系统对提高其竞争力的影响显著,其次为科技投入、人员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而由于专利产品的比例和科研成果成交额两项指标下降,导致在科研产出较差,对整个竞争力的提高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南电力设计院要培育更强的竞争力,必须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政府也应出台鼓励设计院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这个新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识别和获取相关知识,如何将其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如何为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而保存和分配这些能力。可见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和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分析,运用Eviews 6.0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得出: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而提出了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辉  王坤明 《江苏商论》2012,(6):99-102
本研究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及分类,本研究依据迈克尔.波特产业竞争理论并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相关文献选取26个指标构建辽宁省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与排名。基于此提出提升辽宁省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知识积累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 《市场周刊》2004,(6):82-83
企业是知识积累的集合体,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于企业的知识积累能力的强弱。本文试从知识积累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力,指出企业的知识积累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核心基础。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必须将积累的知识全方位整合到企业竞争力中,获得企业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美辞 《商业研究》2011,(2):100-106
作为一种高级要素投入,生产性服务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这种积极效应。生产性服务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交通运输仓储服务更能促进劳动和资源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金融保险服务、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更能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与重要保障。中小软件企业必须建立知识管理体系,通过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促进知识管理与软件过程管理的融合,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以增加企业内部知识的存量与价值,形成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组织文化,不断提升知识员工和整个组织的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才能达到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业是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描述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偏离—份额法探析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最后,从发展产业集群、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提升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是行为科学与管理会计相融合的管理会计分支,主要研究经济环境中人的行为和影响其因素。调节员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扩大员工行为对服务业企业的正面影响。服务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其目的在于引导和激励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客户的价值,保持服务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竞争力理念的探讨出发,寻找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式,从宏观角度将国内各地区确定为进行生产性服务业成效评价的基本单位;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各项指标进行了分类,结合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践拟订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深入探讨有效率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岩 《现代商业》2007,(33):146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所特有的、不易被复制、具有延展性的能力,其表现形态为包括积累性知识和技术、关键人力资本、独特的管理资源、企业文化、品牌资源等.本文拟从知识层西进行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