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章从哲学认识论出发,根据金融主体、金融客体和金融环境三方面,通过对三要素在国际金融中心历史进程中重要作用的考评和梳理,分析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和趋势变化,为我国金融中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哲学认识论出发,根据金融主体、金融客体和金融环境三方面,通过对三要素在国际金融中心历史进程中重要作用的考评和梳理,分析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和趋势变化,为我国金融中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弘  赵彦 《现代商业》2014,(1):132-134
本文在国内外关于金融产业集聚作用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安市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进行分析,并通过与郑州市、重庆市等五个城市的金融产业集聚状况进行比较找出西安市在金融产业集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为将西安市建成西北金融中心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金融小镇为切入口,研究金融集聚的动因,利用2015年~2016年10个主要金融小镇的市域面板数据模型,从金融集聚驱动机制角度出发,对金融集聚的动因进行剖析,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动因进行检验,实证研究表明,集聚效应、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对金融集聚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政府扶持对于金融集聚的影响不显著,并给出相应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尹丽 《商业时代》2012,(29):142-143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314"总体部署,重庆的城市功能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为大力发展重庆经济,推进重庆金融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将在对区域金融中心相关理论和内涵、形成动因等方面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借鉴我国国内较成熟的金融中心发展路径,结合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劣势展开分析,提出重庆金融发展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睿姣 《北方经贸》2021,(3):119-121
金融地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借助多种方法和一系列强而有力的工具来分析解释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腹地理论"是现代金融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信息腹地论"强调"信息溢出""不对称信息"和"路径依赖",不仅解释了某个城市为何能在该区域内成为金融中心,长久生存,而且也度量着一个城市金融中心地位的变迁。研究运用金融地理学相关理论,详细分析建成我国金融中心的条件,并通过对比分析北京、上海和深圳成为我国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指出上海最有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上海、北京、深圳三大城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定位应该具有层次性。上海可以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完备的全能型金融中心,北京可以建设成为资金结算中心、金融信息处理和政策制定中心、银行批发业务中心,并发挥对环渤海经济圈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功能。而深圳则应该利用其与香港邻近的优势发展成为珠三角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8.
厦门自贸区的设立为厦门金融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厦门朝着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在厦门市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现状基础上,通过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区位熵指数的测算,同时与上海市金融业进行比较,分析厦门市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厦门市金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呈现出集聚态势,并且集聚程度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为将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金融集聚论为指导,探讨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的必然性和意义,研究分析构建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约束性条件,提出架构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路径选择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何震 《北方经贸》2011,(10):84-84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为的影响,金融的发展包括金融集聚以及金融中心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政府行为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去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对金融集聚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部崛起是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中部经济的腾飞需要有完善的金融体系作支撑。构建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实现金融集群,是实现中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资金保证。认为南昌具备构建城市金融中心的比较优势,并就如何构建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滨海新区近几年金融业飞速发展,产业集群化趋势已初步呈现。但是,由于我国金融业产品同质化情况尚未改变,虽然金融业在滨海地区集聚,但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的集群优势。鉴于此,提出滨海新区的集群化发展,要首先优化营销策略,改变产品同质化现状。  相似文献   

13.
沈滨  宋鹏程 《商业时代》2012,(33):130-131
近年来一些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此伴随的是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为框架,详细分析了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的内在关系、产业转移的区域因素和产业分梯次转移的产业因素。指出了一个产业的生产效率、交易成本、规模报酬率和市场规模在产业分梯次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娥 《商业时代》2007,(2):105-106
除了少数学者进行过金融产业集群探讨外,在产业集群的理论中金融业多半只不过是作为产业集群的市场服务体系被研究。本文试图通过产业集群理论来分析金融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因,并分析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现状,希望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状况及金融发展水平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南宁市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所具备的条件,并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经济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背景之下,这一优势将更加突出。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背景下应如何抓住历史机遇,促进优势产业和资源的集聚,发展聚集经济,从而对广西经济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从新经济地理学出现以后,产业集聚成为研究热点,而产业集聚最优规模的研究却不甚明朗。本文整理了城市经济学下城市成本与新经济地理学下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演进,并且着重提出了地租对于产业集聚最优规模的影响。根据学者的研究,空间上存在产业最优集聚的水平,级差地租是集聚出现的前提条件,同时级差地租可以成为度量城市经济活动聚集的变量。最后文章总结提出有关产业集聚最优规模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中心与金融中心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很多,但是何谓金融中心呢?金融中心与非金融中心到底有何区别?目前理论界尚无定论。本文从功能的角度,首先对金融中心进行界定,并对金融中心的功能探讨,提出了金融聚集和辐射功能是金融中心区别与非金融中心的标志的观点,最后对金融中心的功能发挥的条件进行了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9.
史晓辰 《中国市场》2009,(44):80-82
本文针对当前FDI在我国分布不均的情况,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新经济地理学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本文采用锡尔系数方法分析了FDI在我国八大经济区间的分布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FDI区域动态演变特征及FDI来源国的集聚特征,最后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有关理论对FDI在我国集聚状态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0.
金融产业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通过构建珠三角金融产业区位熵及广州、深圳、东莞和珠海区位熵的趋势回归模型,得出的结果表明,1996年至2011年间,广州和深圳金融专业化程度较高,有明确的金融功能定位。区位熵的标准差显示深圳、惠州、肇庆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广州的集聚趋势与时间成负相关,深圳的集聚趋势与时间成正相关,东莞、珠海回归结果不显著。本文认为广州、深圳在金融产业上应形成资源互补,在构建区位金融中心时形成错位发展,更利于发挥各自的金融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