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但两者关系在不同阶段、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及特征.文章利用关联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开展全国、省级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分析,发现全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总体协调性较强,但波动明显;两者的协调度在省份之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为了增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转变城市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对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历史演进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看,城市的经济职能在于其作为集中的交换场所促进了交易频率的提高和流通业的不断发展.因此,旨在检验城市化与流通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无疑是锦上添花.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多数宏观经济变量表现出非平稳特征,而协整以及建立在协整关系基础上的误差修正模型为研究非平稳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利用1960~200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和流通业发展的年度数据,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对应的误差修正模型,以此作为定量分析城市化对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基础.研究表明,从长期看,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促使流通业增长2.4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耀彬 《商业研究》2006,(24):23-27
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方法,分时段地对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样本区间内,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并不一致,二者之间有一个由松到紧密的相关联系过程;不同样本区间内,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也并不相同,这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与外生性密切相关;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互为推进的,着眼于多要素的综合是协调好其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建国以来全国及各省区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描述,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并采用国际上流行的Panel data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大问题。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诺瑟姆(R.M.Northam)认为城市化水  相似文献   

6.
《商》2016,(13)
作为世界上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发展势头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之一,在理论上拥有其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本文将通过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过程中宏微观经济分析,为城市化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武汉市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研究在市区总人口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城市内部不同地区人口增长与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巴曙松  杨现领 《财贸经济》2011,(3):96-101,137
从单个国家不同阶段的纵向来观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横向跨国对比来看,不同国家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统一的范式,城市化既可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未来城市化的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人口结构也将逐步跨越老龄化的时间窗口,这会对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产生负面冲击;同时,中国分散型的城市化抑制了创新、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带来的增长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了较强的"中心偏向","中心—外围"式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扩大了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9.
房价上升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价波动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与资本的集聚带动了房价上升,而房价上升对人口与资本的增长又存在负反馈机制。本文分析了高房价对我国城市化的阻碍作用,认为稳定住房价格有利于城市化战略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近期未来的人口―经济增长的预测,分析了城市化增长对未来纸制品消费的影响.用"自相关误差回归"的方法检验人口和城市化增长的不同发展路径对于纸制品消费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对纸制品消费影响很大,更快的城市化进程,相应的影响会更强烈.比较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城市家庭经济因素相对更加明显.在近期的未来,随着纸制品消费的增加,其对环境污染的压力也会增大.  相似文献   

11.
将城市便利性引入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分析框架,以解析中国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失衡的形成机制,为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思路.研究表明: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有动力推进土地城市化,且土地城市化对城市便利性程度的提高具有正效应,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快速上升的房价限制了农村迁移人口对城市便利性的获得,土地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的城市便利性程度对人口城市化的总效应却为负,从而导致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失衡.为此,需要协调提高农村迁移人口对城市便利性的获得程度,让城市便利性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市场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区经济差异与城市化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建国以来全国及各省区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描述,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并采用国际上流行的Panel data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选择有效的城市化路径,构造合理的城市体系至关重要。以省区为分析单元,将各省区不同规模的城市看作是相对独立的城市体系。通过首位城市率和城市集中度等指标量化各省区城市体系的结构,并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仍然表现出一种城市数量众多,但集聚不足的局面。从首位城市的角度看,各省区表现不一;从城市集中度的角度看,各省区的城市集中度大体上表现出一种更为分散化的特征。因此,存在着一条沿着城市规模由小到大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的框架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分析了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假设城市规模扩大产生集聚效应并反映为拥挤效应的降低,将拥挤效应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纳入生产函数,分析经济稳态的演化路径,得出最优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拥挤程度和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分析扰动稳态的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据此给出了一个估算最优城市规模的简单模型的结论。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城市的最优规模是可变的,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城市化进程应该适度有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呼和浩特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废水、废气排放总量以及城市烟尘、扬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 因此,研究呼和浩特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寻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对呼和浩特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灰色关联度法,定量分析了呼和浩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并提出了呼和浩特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性建议.西部大开发以来,呼和浩特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总量,城市烟尘、扬尘上升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成为制约呼和浩特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春来 《商业时代》2007,(19):95-96
在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基础上,本文指出大城市优先增长理论和中心城市论的局限性,并结合我国经济与城市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发展城市化的路径,即通过构建区域经济中的城市联盟体实现区域经济与城市化的整体提升,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现有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上海市1978-2009年城市化率与实际人均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上海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经济增长对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对较强,而城市化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上海应充分利用举办世博会产生的城市经济效应有利时机,进一步促进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武汉市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的基础上 ,研究在市区总人口持续增加的情况下 ,城市内部不同地区人口增长与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协整分析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78-2009年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金融深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金融深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健康和健康不平等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间存在稳定的正向梯度关系,但对这一关系如何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却了解得不多.使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双变量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和集中指数分析了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社会经济差异的年龄模式.结果表明,我国城市老年人ADL丧失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ADL丧失的社会经济差异却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研究结果提示,在进入老年阶段之前和老年早期,缩小健康社会经济差异对于推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