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新区建设是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分析推动高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驱动要素基础上,分别从创新资源集聚、产业结构调整、园区管理优化、产业价值提升四个角度,对高新区的演化历程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构建了高新区发展定位的抉择模型,并充分结合天津市高新区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从现状和理论双重视角作出了天津市高新区发展定位和未来发展抉择,提出了形成开放创新模式、加大核心资源集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四大战略措施,希望对做好天津市高新区建设有所裨益,对我国其他省市同类高新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能够加强区域对创新资源的吸附性、强化企业的根植性与激发企业的高成长性,这对于区域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理论上论述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的生成机理、运行机制和内在的发展逻辑,并且对比研究美国硅谷和天津高新区两大科技产业园区,总结各自的发展特点.最后,对天津高新区如何营造创新生态系统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准确把握创新型园区创建的进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对策和建议。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创新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依据科技部提出的《创新型园区建设指南》建立了包括创新体系、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效益、创新效率、园区总量指标在内的5个方面35个创新型园区的评价指标,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文章最后建议,为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应该加强三方面工作即:吸引科学领军型人才加速园区创新实践有重大突破、激发园区创新活力、建立跨区域知识创新平台加速知识共享和知识资本增值。  相似文献   

4.
高新区作为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类政策工具,受到决策者青睐。国家高新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已获得各界共识,但关于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上海张江示范区为例,按照园区注册企业是否在园区内经营进行分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选取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张江示范区发展存在着只有"高新"而没有"园区"的情况,是否在园区内经营对企业创新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园区经营企业甚至在新产品方面表现更逊,企业创新显著受到园区创新政策的影响。国家高新区在发挥优惠政策激励的同时,更需要聚焦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业孵化链条、提升研究机构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加强园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建立科学的高新区考评机制,以引导园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新区作为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类政策工具,受到决策者青睐。国家高新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已获得各界共识,但关于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上海张江示范区为例,按照园区注册企业是否在园区内经营进行分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选取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张江示范区发展存在着只有“高新”而没有“园区”的情况,是否在园区内经营对企业创新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园区经营企业甚至在新产品方面表现更逊,企业创新显著受到园区创新政策的影响。国家高新区在发挥优惠政策激励的同时,更需要聚焦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业孵化链条、提升研究机构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加强园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建立科学的高新区考评机制,以引导园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科技园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创新型园区建设必须形成高新区的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协同效应.同时,提出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创新试点单位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经济世界》2002,(8):56-57
中国西部重镇、古都西安确立新世纪发展蓝图,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力争在“十五”期间达到国际水平,2010年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据西安市市长助理、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龙虎介绍,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APEC科技产业园区,最近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五”期间至2010年中国5个示范高新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区的园区文化是处于中观层面的产业文化形态,既区别又包含于宏观经济社会文化总体,又不同并涵盖了微观企业文化个体。其核心是体现一种基于制度创新导向和"政府+市场"模式下有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创新紧密结合的精神特质和文化表征,以及满足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硬件文化与软件文化、产业多元性文化与企业个性文化的一致性表达和整体传播。在对国内典型高新区园区文化特征进行比较与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完整的中国高新区园区文化体系建设框架,其内涵包括园区制度文化、园区精神文化、园区形象文化、园区展示文化、园区行为文化、园区创新文化、园区产业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9.
《江南论坛》2011,(7):66-67
近年来,江阴市农林局始终以“创新驱动、园区带动”推进现代农业,坚持以“安全、高效、科技”为标准,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把工业强势转化为农业优势,坚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有力推动了江阴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科学仪器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打造科学仪器产业高地,提高中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借鉴和总结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形成适用于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园区的管理和运营策略,并提出加强产业园区管理,促进创新资源和优势项目聚集,为科学仪器类项目提供优惠政策、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德勇 《经济问题》2008,(6):120-123
国际科技园发展的历史证明,特色园区建设是我国高新区发展的趋势,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各国家级高新区也正在摸索中.从产业集聚和创新体系建设两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并以太原高新区特色园区建设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自1988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后,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国家级高新产业技术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利用EMS Version1.3.0软件,各选取3个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指标对全国41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效率与规模报酬分析将我国的高新区按整体效率强度分为三类,并对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敏感度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各高新区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但从全国范围来看,2008年我国高新区整体效率较2007年略微下降,这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下降所导致的,因此我国高新区应当更加重视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国家级高新区整体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3.
田刚  卢尚坤 《经济师》2014,(5):94-95,105
生态产业园区是废弃物交换、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的一体化产业组织形态,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通过对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经验的梳理,对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发展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提出了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生态定位的发展思路;以企业间的互利共生性定位、产业资源的适宜性定位、绿色生态项目的优先性定位、知识创新型环境的支撑性定位推动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实现产业园区的健康、绿色、有序与协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培育大量的高层次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人才。高层次创业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高层次创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的地位。高新区作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迫切需要集聚大量的高层次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新区是孵化、催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建设高新区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的一种普遍做法.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各国的高新区作为智力资源的密集区,不仅是区域创新的基础,更是国家创新体系形成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高新区创新模式特征的分析,结合太原高新区新产业园区规划的实例,试图摸索出园区规划在高新区创新环境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新常态”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明显,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义重大。但在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质态、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协同发展、环境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难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提出必须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增强创新型园区建设、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既承担着公益性基础研究,又承担行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经费实行差额拨款,既要搞研究创新,又要面向市场。因此,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科技产业经济创收是其必然的选择。笔者深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延荣 《技术经济》2004,23(10):24-26
<正>一、高新技术园区的文化创新战略的基本内涵 1、文化创新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以创新为主旋律的 创新文化,但从世界高新技术园区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创建具有我国高技术园区特色的创新文化和创业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观察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认为:高科技园区不仅是新的产业区,而且是新的创新区和新的科技文化社区,并且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相互作用,形成三重螺旋的空间构造。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给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是:国家高新区在发展新阶段必须构建新型园区形态,而这种新型园区形态的重要形式就是建设科技新城。  相似文献   

20.
李翔 《生产力研究》2012,(6):128-129,144
2005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之后,有200多个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部分城市也制定了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然而,较之于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级创新型城市,国内的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尚未形成成熟的、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文章认为,根据"星模式"(the Star Model)将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置于国家创新系统核心位置的启示,国内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更加重视和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作用,加大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规划、管理与政策扶持力度,将其全面纳入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系统中,并充分发挥其在创新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