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越来越多的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感受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在探讨理论("知")与实践("行")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理论与实践割裂的原因,并指出现存的"仅知不行"与"行仍需知"两大困境。同时,基于德鲁克之路与马奇之路的管理研究路径分析,本文认为,可以融合德鲁克与马奇两人不同的独特之路,走出一条弥合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巨大鸿沟的第三条道路,实现管理学术研究的"知行合一"之道。此外,依托阴阳平衡原理,本文提出了通过重建范式、重建评价标准、重塑应用导向型商学院及夯实哲学基础可以提高学术研究的"知行合一",并基于实践与理论的非对称性动态耦合分析,提倡管理学需开展"共同参与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比较管理学是一门仅有30余年历史的新兴学科。鉴于研究者进行比较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出发点租目的不同所导致的非积累性研究,使比较管理学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在此,笔者试图在综合众多比较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民营化构成了转型经济最重要的变革之一,目前围绕转型经济民营化问题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论。本文针对国内民营化研究倚重经济学视角的局限性和不足,从管理学特别是组织和战略管理视角对民营化与企业治理结构、资源、能力以及内外部制度环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基于对既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本文明确了管理学视角下民营化研究的理论前提和边界,阐明了民营化的管理和组织复杂性,最后为未来民营化组织和管理研究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民营化构成了转型经济最重要的变革之一,目前围绕转型经济民营化问题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论。本文针对国内民营化研究倚重经济学视角的局限性和不足,从管理学特别是组织和战略管理视角对民营化与企业治理结构、资源、能力以及内外部制度环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基于对既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本文明确了管理学视角下民营化研究的理论前提和边界,阐明了民营化的管理和组织复杂性,最后为未来民营化组织和管理研究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祯 《山东经济》2012,(5):52-56
管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研究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必须强调应用与实践的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去年首次明确提出实践导向,管理研究必须融入中国国情,要进行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因此,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研究是当前中国管理研究的需要。对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可以有以下四点认识:管理首先是一种实践;管理实践研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应实现与中国管理实践的互动;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研究,难度在于"直面",效果在于行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日趋迫近,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所提出的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念,已成为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有关研究的重要成果不断涌现,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管理理论.面对热点,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我们应积极研究并实践学习型组织,但是也有学者对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且先称为理论)提出质疑.究竟应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待学习型组织,本文以学习型企业为例,尝试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系统理论的全面、系统和发展的观点,结合管理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讨论辨证地认识学习型组织及其内外部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方群主编的《简明管理学》一书,以介绍西方管理学理论为主,努力发掘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紧密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进展,以及西方有代表性的管理学流派;从计划、领导、控制、决策、风险管理和系统工程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主要职能和现代管理方法;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了美、日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特点,并颇有见地对未来管理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本书既简明通俗,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8.
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和研究领域,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1954年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的问世则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正是德鲁克创建了管理学这门学科。2005年11月28日的美国《商业周刊》的封面故事是:“彼得·德鲁克:发明管理的人。为什么彼得·德鲁克的思想仍然重要?”  相似文献   

9.
管理学缺少了管理实践就成了空中楼阁;管理实践缺少了管理学的理论阐释,只不过是一个个故事而已。建立在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德鲁克管理学,是管理实践与理论阐释交相辉映的管理学,是真正的概念化、理论化和充满时代精神的管理学。德鲁克实践性管理学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思想,而且还是管理实践中很多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也许,这些解决方案,远远看来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或是一种冲动和一种象征,但却及时揭示了特定历史语境塑造的特定形态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标志着管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管理学发展至今恰满100周年,我们应约撰写这篇文章,权作对泰罗制诞生100周年的纪念。本文首先论述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于管理学发展的奠基性作用,然后阐述了管理学发展所经历的工厂管理、组织管理和组织间管理阶段,接着从管理理论发展的角度总结了管理学研究的内在规律,最后对未来的管理学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管理理论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技术概念的辨析;对科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科技管理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要素;对高校科技管理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对高校科技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高校科技管理现有状况下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卢桐  宋彦 《辽宁经济》2009,(4):56-56
管理学是管理实践的升华。如何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客观地评价中国管理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创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中国管理学,是亟待中国管理学界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标管理理论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籍奥地利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理论体系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目标管理理论的意义和内核,讨论了目标管理引发的论争,并说明了目标管理理论对中国管理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组织同一性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同一性理论引起了许多西方管理学和组织学研究者的兴趣 ,已经成为前沿性管理学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组织同一性的内涵 ,对组织同一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考察 ,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深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淑华 《理论观察》2014,(6):164-165
阐述了研究经济与管理实践中心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意义,并在分析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实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校经济与管理实践中心实验室开放模式,使开放实验室在经济学、管理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内管理学界近来就管理研究的价值取向、范式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但争论中涌现的共识是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差强人意,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寥寥。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管理研究逐步与西方主流研究标准“接轨”,却与中国管理实践渐行渐远。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与恢弘蓬勃的中国管理实践不相匹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尽管管理学"人性假设"理论层出不穷并不断延续,但其自始至终未能解释人性本质这一根本问题,这除了导致管理理论的虚假繁荣外,并没有真正地为管理实践提供足够支持,反而加剧了对人的片面化理解。而这一切问题都源于管理学"人性假设"理论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管理思想进行变革,构建促进人...  相似文献   

18.
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科技越发展,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越大.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各种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学科也蓬勃发展,管理学中有人本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研究也有了长足进展.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会计却没有赶上时代的潮流,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揭示仅仅局限于物资资源信息,这远远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人们还迫切需要企业提供与他们决策有着密切关系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后,管理学已进入了比较管理学的时代。美国80年代推出的四大管理学畅销书《日本的管理艺术》、《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寻求优势》和《企业文化》均为比较管理学的专著,这无疑是对此最有力的说明。所谓比较管理学,是建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管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管理学分支,  相似文献   

20.
科学视角主义是在逻辑主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想,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科学知识的条件性。本文分析了现行的管理研究范式,探讨了引入科学视角主义的动机及可行策略。目前管理学界流行的研究范式是:强调研究的理论基础、偏爱验证性研究、追求研究结果的统计意义显著。研究者为了迎合这些要求,可能会采取一些有问题的研究行为。而这些行为的一个严重后果是:现有的管理知识库中,充斥着大量假阳性研究结果,这对管理学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本文分析了上述研究范式的科学哲学思想根源,指出逻辑主义对这一研究范式的影响甚深,论证了以科学视角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管理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有问题的研究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破除目前管理研究忽视假设条件与情境因素的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