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客.正确把握当前的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是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企业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崇鹏 《当代经济》2009,(13):33-34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劳动关系的参与者、协调者,要以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着力点,切实维护职工的民主权益、劳动经济权益、合法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全社会形成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而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和家庭安康,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以促进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使劳动关系各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企业改制改组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把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探索保持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企业改制改组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把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探索保持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2011年8月,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7.
和谐劳动关系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力资源的发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各项建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8.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因素。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紧张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论述了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的现象及原因,提出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很多,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方面。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劳动关系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运动发展的历史选择,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中国工会的本质特性,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工会的特色,充分发挥工会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各级工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钎,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靠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在推动改革发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为什么要建设、怎样建设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社会要依靠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要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从劳动关系生成的市场环境入手,从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者、用人单位或雇主)的博弈对比力量出发,通过政府(第三方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或雇主)及工会组织(协调主体)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赵霞 《经济研究导刊》2008,(13):195-197
随着人与自然矛盾的突出和演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生态环境问题的妥善解决逐渐提上日程。发展经济高效、生态平衡的产业,建立社会和谐、生态健康的环境,从而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自然与人类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亦称为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刘文俊 《经济地理》2007,27(2):350-352
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谐旅游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实践和谐旅游的重要基石。当前,在我国和谐旅游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陋习,表明我国公民文明素质的缺失,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因此,我们应开展全民旅游文明教育、加强旅游行业文明建设、建立旅游文明长效机制、优化旅游环境等,确保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中国社会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微博",即孔子的言论与主张。圣人孔子所追求的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就是和谐,它融会于孔子"微博"始终,贯穿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许多言语中。他的许多语录在今天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的儒家思想"和"、"中庸"等在当代社会依旧展现着丰富和鲜活的生命力,经过岁月的更迭,历久弥新。今天,不断流行的微博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颇受大多数人的欢迎和关注,因此,探索孔子"微博"对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提供的深刻思想渊源,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同时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旅游业符合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为了发挥旅游业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主要作用,文章提出基于耦合理论的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构建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模型,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承认文化差异,更需要建立畅通的族际沟通渠道。个体交往需要宽容,族群交往需要宽容,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也需要宽容。宽容是理性解决冲突的策略,是各种文化繁荣兴旺的必要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民族交往日益频繁,在处理民族关系过程中,提倡文化宽容,已成为多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案件中所涉外商投资企业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我国现有引资政策存在不足:以政府为主导,造成盲目投资;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使外商投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生产要素价格进入市场。笔者认为应当取消外资优惠待遇,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外商向服务业投资。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延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对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阐述;二是揭示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20.
陈雪峰 《生产力研究》2012,(10):33-34,10,26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邓小平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有着十分深刻地认识,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法,新时期这一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执政党群众基础的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