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环境社会学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范式。该理论着力思考"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把环境变革和改善作为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认为"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是国家和地区走向环境友好以及社会安全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回顾和分析生态现代化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观点交锋试图说明,生态现代化理论具有相当的演进和发展空间,它依托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的根本理念,从技术创新和应用、制度创新和整合、组织创新和发展等多个角度拓展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思路,为环境变革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什么样的方法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立足国内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现实境况,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中国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总结与升华出一系列原创性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总体而言,这些原创性的科学方法论主要表征为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在绿色发展与绿色生活方面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生态系统协调方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建章立制方面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生态现代化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现代化为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战略选择,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要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首先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熵权法与TOPSIS法分别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的生态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北美五大湖区环境治理的经验提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生态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认为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中上海、浙江、江苏的生态现代化水平较高,安徽、四川和湖北的生态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现代化建设中,要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区域环境治理合作制度建设,培植环境治理的区域合作组织,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4.
生态现代化与广州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烈  李丹燕 《经济地理》2004,24(1):134-138
生态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源于对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对传统不可持续的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变革。文章分析和探讨了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及生态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广州为例,分析其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并提出实现广州市生态现代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现代化是第二次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循环经济,实质是生态经济,是生态现代化的着力点,是滋生绿色经济的沃土;绿色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生态现代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生态现代化与构建和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态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与内涵 生态现代化是一种利用人类智慧去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进步的理论.荷兰学者摩尔在1995年用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了德国、丹麦、荷兰、瑞典、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概括了生态现代化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
苏南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生态是苏南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创新生态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推动苏南现代化进程。苏南创新生态主要由创新要素、辅助和服务要素、环境要素共同构成,不同要素之间形成了共生演化。苏南创新生态在演化过程中表现出多样性增加、关键主体主导能力增强、根植性加强和开放式创新深化等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生态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制度层面分析了中国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基本状况、模式特点与成因,并对中国未来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取向进行探讨。中国在生态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形成了中央政府主导型的制度模式,这主要表现在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安排特点、治理权力分配与规制政策工具等四个层面。这种制度模式的形成与中国所处的现代化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公民社会发展程度及政府激励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与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应更加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及市场机制在推动生态现代化中的作用,形成国家与社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市场与行政共同协调治理生态环境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现代化与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追求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共赢为指归的生态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内容,政府推动与引导对中国生态现代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新世纪以来,与政府在经济增长上强力作用相反,环境问题上"政府失灵"凸显,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政权软化。面对环境难题,政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引领生态现代化能力,构造与生态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权力运行方式和体制。  相似文献   

10.
生态减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形成了由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方案,开创了人类减贫事业的新形态。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生态减贫事业在治理预期、治理结构和治理策略等方面存在“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风险,减贫致富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受阻。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后扶贫时代,生态减贫的现代化发展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实现,其路径包括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生态减贫法治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和减贫治理主体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经济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经济关系,是把经济系统纳入生态系统,一统改虑,使得农业生产长久持续地发展。枝江市是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试点市,通过运作认为;除适应市场要求搞好结构调整外,重要的是合理定位,科学运作,全面优化环境建设,文章就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水利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保障。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生态文明和水利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定位和要求。要充分利用“水”这一要素,兴水利、除水害、保发展、惠民生,充分发挥现代化水利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夯实现代化水利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新的一年,如何以监测现代化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以监测的高质量发展支撑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此,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行动指引,要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提升绿色竞争力,与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契合。论文建立了生态文明目标行动导向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逻辑分析框架,提出了实践路径。具体来说,就是以生态安全为底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特征,以生态与产业融合、制造业转型升级、清洁能源体系、绿色消费模式为核心内容,以绿色金融、考核评估和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蚌埠市的城市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都需要新思路、新理念。为适应建设皖北重要中心城市的需要,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生态市已成为蚌埠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加强对西方国家生态治理理论成果的吸收与借鉴,将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现代化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盛行的现代环境治理理论,其成功的经验在于利用现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实施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依靠技术革新和实现渐进式变革。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如执行赤字、无力解决持久性环境难题、"N"型曲线困境、地域局限性和缺乏全球正义等缺陷。它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启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强势的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和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祁燕 《江南论坛》2014,(5):38-3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融合起来,共同发展.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所在,也是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了更新的注解和更高的要求(陈孝兵.《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理论自觉》[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3,(2)).作为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点不能再局限于从环境问题的政策法律监管和事后处理,发展生态现代化为高新区建设生态文明创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开辟出一条新的“蹊径”.  相似文献   

18.
白雪 《江南论坛》2023,(12):48-52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构建,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交融汇合的纵深样态。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构建之本质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生态侧面,核心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目的是从法治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等维度构建中国式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从而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正苏州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实现"四化同步",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经验。二是要扎实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以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为目标,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样板。三是要顺应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把握苏州现代农业当前特征,以率先实现农业二次现代化为目标,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20.
陈峰燕 《经济师》2010,(8):34-36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都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的。生态现代化理论表明经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的正向结合不仅是可欲的,也是可行的。生态现代化建设是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涉及面十分广泛,牵扯到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多个层面的诸多问题,文章指出,应树立生态意识、实施生态经济战略、完善制度、创新科技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