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群取得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创造世界奇迹与城市群建设取得非常显著成就的40年。40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翻了1.5番,超过了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3.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了城镇化初期和中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即将迈入后期成熟阶段;在数度调整与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召开了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完成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历史性重大调整;抵御住了来自"伪城镇化"的冲击,通过"去伪存真"提高了城镇化发展质量。40年来,我国城市群的研究与发展顺利完成了从激烈的理论纷争到实践应用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到引领全球城市群发展的21世纪新时代,城市群连续15年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国家及国际战略地位得到快速提升,对国家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展望未来,我国城镇化与城市群的发展将以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基础,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向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方向发展;继续将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推进城市群向高度一体化、绿色化、智慧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城乡融合发展高度,合并召开中央城乡工作会议,合并编制《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合并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同步化、融合化、共荣化方向发展,同步提升城市与乡村发展质量,让城市与乡村共同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2.
李骁 《资本市场》2010,(3):22-25
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向,而推进城镇化发展是保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动力。近年来,中国政府把推进城镇化提升到战略高度,并开始着手改革户籍和社保制度,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从过去延续到未来的中国城镇化之路将经历三个阶段:异地城市化、回归城市化和本地城镇化。当前,“回归城市化”已经开始显露苗头,在未来十年将会得到充分演绎,成为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难发现,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城镇化图景中,蕴含着值得长期关注和投资的丰富良机。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5,(12)
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规律高度把握基础上提出的新使命。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城镇化的质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在总结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成绩和问题基础上,深入剖析制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瓶颈,提出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型城镇化作了全面解读和部署。常州市作为率先发展地区,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更加自觉地把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走出一条高效集约、城乡一体、功能完备、环境友好、社会和睦、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推动由粗放增长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由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发展一体  相似文献   

5.
"人民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平等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均衡城镇化和协同城镇化的有机统一,是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和红利。新型城镇化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过程和发展要求等方面与分享型经济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分享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澄清两者的内涵、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分享型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衡阳市城镇化进程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推动衡阳市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城镇化发展的宏观动力来源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要做好城乡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人口半城镇化率的研究是人口城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提出半城镇化率演变模型的基础上,对1982—2014年中国人口半城镇化率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概括,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省域间人口半城镇化率水平的时空差异,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影响人口半城镇化率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半城镇化进程经历了缓慢增长阶段(1982—1995)和快速增长阶段(1995—2014)。(2)2005—2014年,中国大部分省市半城镇化率提高明显,高度半城镇化省市数量增加明显;东部地区半城镇化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高度半城镇化省市有向周边扩散的趋势。(3)经济因素是推动半城镇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效率偏低是影响阻碍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如何优化提升城镇化效率成为专家学者及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的话题。新型城镇化注重质量与效益,对传统城镇化的校正与优化,也是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转型方向,是有效破解城镇化低效率问题的金钥匙。因此,文章基于城镇化效率优化的研究角度,系统梳理城镇化、城镇化效率的内涵、测度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在厘清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阐述新型城镇化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为科学测度和评价新型城镇化效率提供可供参考的衡量标准与范式,也为新型城镇化效率优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选择菜单,丰富了新型城镇化效率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型城镇化作了全面解读和部署。常州市作为率先发展地区.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更加自觉地把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走出一条高效集约、城乡一体、功能完备、环境友好、社会和睦、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纵观美国经济崛起历程,经济快速增长期与城市化加快推进期同步,即城市化与工业化高度协调,城市化从早期发展小城镇到大城市进而再向城市群(带)、城市精明增长方向演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在城市间均衡发展,这些都是美国崛起的关键所在。进入大国博弈新时代,我国也将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期,应积极借鉴其发展经验,逐步解决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城镇化发展滞后问题,加快解决地区、城乡、城镇之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在资源高度稀缺的条件下尽早实施城镇"精明增长"计划。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城市规模大和小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未来发展的关系;城市自身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新型城镇化是理想的城镇化,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城镇化,是避免"走老路"的城镇化,是健康发展的城镇化,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种可以幸福工作、生活于其中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从旅游产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构建旅游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分析2000—2018年洞庭湖区17个县域旅游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及其演化机理。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洞庭湖区旅游产业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整体水平偏低;城镇化指数呈现明显快速上升态势,整体水平较高;生态环境指数大致呈"W"型变化趋势,且整体水平偏低;旅游城镇化指数不高,均值为0.3737,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基本上与城镇化指数变化一致。②城镇化指数旅游产业指数生态环境指数,说明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同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子系统具有高度协同性,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具有反向性,反映出城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产生了强大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城镇化指数的整体提升。③近20年来洞庭湖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明显,旅游产业指数和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湖区中部县域较低,外围县域相对较高,基本上形成以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县域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生态环境指数的地域分布格局表现为湖区中部县域明显高于外围县域,基本上形成以沅江市和南县2个县域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旅游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城镇化指数、旅游产业指数的格局基本相似,与生态环境指数的格局基本相反。④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条件、城市发展历史和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战略及政府政策等是驱使旅游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河北省在"十二五"时期,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十二五"时期正值河北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既要关注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更要加强对城镇化内涵与质量的考察与测度,避免冒进式城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2013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新型城镇化提高到"河北发展的新引擎"的高度,并从战略上明确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要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充分释放城镇化这一"新引擎"的巨大能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质量。河北省目前的城镇化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城镇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 ,阐释了集约发展是城镇化理论的深刻内涵 ,其城镇化概念中的质量提升、城镇化模式的历史演变、城镇化聚集理论的核心问题基本都是集约发展 ;分析了欠集约发展是当前农村城镇化的突出问题 ,表现为人口欠集约、基础建设欠集约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集约型城镇化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是: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郊区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城镇化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要遵循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实施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六大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对数模型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对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分析造成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房价是拉大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关键性因素;人均收入和人才竞争力对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具有显著的影响,加快人才流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是缩小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有效措施;国家在公共支出和税收方面的宏观政策优化可以有效平衡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机理,借鉴已有的耦合理论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以兰州市为例,对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二者的发展存在高度相关的耦合关系,并且协调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要高于旅游经济,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增长速率逐渐趋缓,整体处于低水平协调,仍未完全建立起融合协调发展的促进关系。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对旅游经济的扶持,推动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镇作为一种人类生产生活的聚落形态,自古以来即已存在。城市化的概念则是与工业革命的发展相伴而生;在中国,本土学者似乎更倾向于"城镇化"的内涵表达。在当下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浪潮中,认真梳理分析城镇化内涵,找到一条本土化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较优路径显得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了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后认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涵应在机制与体制层面上来理解,无论是"机制"还是"体制"内涵的表达,均是城镇化发展的两个方面;两者应形成协同合力,不应分割对立;两种城镇化路径的有机融合、功能互补和资源整合才是当下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较优选择,这也符合当下中国巨大存量城镇化发展的国情。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对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能够把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结合,释放更为充足的经济发展效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面阐述,引申出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对其内在支撑依据和战略意义进行了总体说明,多维度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推进产城融合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两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方面耦合机制,建立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对张掖市2008—2016年的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稳步上升态势;(2)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08年的严重失调到2015年以来的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