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与发展观的范式变革--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先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强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3):62-64
可持续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标志着发展观的范式变革.如果说以征服自然为表征的“人类绝对中心论”,是发展观传统范式的核心观念之一,那么,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则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如果对“人类绝对中心论”不加清洗,要达成人与自然之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
宋正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8-11
科学技术在传统发展观的构建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在传统发展观下得到长足发展,但人的全面发展却受到漠视,科学技术逐渐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桎梏。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发展观的质的飞跃,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科技异化。科学发展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发展观与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形成微妙比照,它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本主义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表征发展观的历史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人本人”对“经济人”视阈边界的拓展为发展观矫正目标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哲学基础;而发展观转型的深层基础则是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对人的全面研究,它为人本主义发展观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确立为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刘金海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5-7
人类对发展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发展中国家研究发展问题,必须要结合本国国情,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国创立的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观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梳整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发展观的演变。探讨不同发展观对当时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与影响,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恩奉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9,(6):23-25
在近10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成熟的金融体系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地位,使美国在操控最近一场危机中占据先机。从当前情况看,遏制宏观经济下滑的势头,防止由实体经济的下滑进一步演变为金融领域的危机是我国目前必须采取的防范措施。面对这场危机,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省经济已经回暖,但短期内财政经济的压力仍然很大。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而正确应对不仅有利于渡过眼前难关、促进经济向好.更有利于把握长期发展、追求更高目标。 相似文献
7.
黄敦兵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0(6):90-96
毛泽东早期发展观产生的大背景是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毛泽东进步师友及其学术思想与人格魅力、个人的博学勤思的理论学习与革命实践活动,共同促成了毛泽东发展观诸多层面的成形。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制度、关系与价值观念的综合体,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本概念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把经济学和社会学巧妙而又自然地结合起来。把社会资本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有助于扩大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突破传统分析的局限性,推进发展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观的不断演进与创新,并有助于拓展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全球问题和发展主题的视角.分析了传统发展观产生危机的根源和弊端,由此必然导致向现代发展观的转型;着重阐释了现代发展观形成中的基本特征和诸种形态;认为发展观的发展既不会终止.也不存在完备的、终极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0.
黄福寿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80-85
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产生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类似的社会历史背景,二者面临相似的社会历史问题,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来源。生态社会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认识问题的新视角;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协同发展,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提供了参考;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强调要发展基层民主,培育公民社会,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政治,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世界背景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世纪。高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我院在50年的办学历史中,齐心协力、艰苦创业、奋发图强、锐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展望未来,要促进我院的改革与发展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对办学目标进行定位,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桂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2):5-9
从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经济理念上的重大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本质要求;狠抓景区(点)建设为中心,加快广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发挥旅游业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作用;加强广西旅游业与国内外、区内外旅游市场的联动与合作等6个方面,论述以科学发展观来推动广西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围绕什么是经济逻辑学、为什么要单独提出经济逻辑学和怎样研究经济逻辑学这三个重点的基本理论问题,深入总结了26年来经济逻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将其研究历程分为迷茫、曙光、争鸣和热潮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每个阶段经济逻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概括分析了经济逻辑学研究的五个特点,并从五个方面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范畴当中,并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支撑和保障.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深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奕凌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2(3):33-35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如何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形成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已是摆在中国经济学家面前的重大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下,对上述问题进行考察不难发现:区域创新能力的构建、区域有效需求的增进、区域物流系统的构筑,是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由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下探寻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便构成本文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提高国家软实力需要注重科技文化的建设。科技文化软实力的生成和发展表现为在历史、当今与未来三维视域互动中的有形资产(科学理论、科技成果等)向无形资产(科学精神、软实力等)转化,无形资产又推动有形资产发展的过程。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需要将科技的创新与传统科技文化进行融合,实现传统科技文化的转型,长远来看,需要增强科技文化传播影响力,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科技文化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8.
黄灼明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20(4):5-8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否则难以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要点有三:一是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的规范化问题;二是改革的配套协调问题:三是政府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尹德洪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4):514-517,521
法和经济学的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既有从法律视角对法和经济学的研究,又有从经济学视角对法和经济学进行的研究,不同视角的研究拓宽了法和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从组织角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集体行动困境"。提出:在组织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产生上,根源是短期效率和长期适应性的矛盾;在内在机制上,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键在于激励和交易成本,激励旨在通过主动改变规则获得更高的收益,交易成本旨在缩减交往成本;这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伴随着产权的调整和再分配,对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及其主要受益者拥有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对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