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问题B益迫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明确指出要“造就企业家队伍”。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企业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者,企业进入市场的推动者,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者。因此,我们要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加速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企业家职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把企业家与“创新”联系在一起。创新格的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具体包括五个方面:1、采用一种新的产…  相似文献   

2.
<正> 企业家管理市场化,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家队伍管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在企业家选择、使用、淘汰、流动过程中的作用,使企业家队伍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生力军,深入探讨企业家管理市场化的必要性、社会环境及其现实途径,是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企业家队伍的伟大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在企业家管理市场化方面,应该进行大胆的探索。 一、企业家管理市场化的必要性 1、企业家管理市场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 首先,企业家市场是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者,又是社会中的高级人才,所以企业家市场(又称经理市场)既是劳动力市场中层次最高的市场,也是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务院已明确要求,在所有企业中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为了使这一重大改革措施更顺利的实施,很有必要进一步解决职工中的认识误区,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从而促进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重大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把企业推上市场,劳动力要进入市场。这就必然要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的用工制度。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4.
盛军锋  吴彤等 《发展》2001,(5):50-51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是要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即政府行为必须从计划经济下的模式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行为模式,这就是说,政府职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是以渐进模式进行的,在区域经济差异(特别是东西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也是存在区域性差异的,因此在政府、国有企业两个改革主体和外部经济市场环境组成的变迁短阵中,政府对市场化的适应程度也必然存在区域性差异,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以东西部最为突出,而广东又具有沿海改革开放的典型特征,因此,我们试图把广东和西部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对市场化适应程度加以研究对比,为西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化改革两种路径的比较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里程。把我国这个转型时期的特点可归结为:1.从体制上看,我国是从传统的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正式确立的,但是整个改革思...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知道,企业家的形成、企业家的价值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提出包括企业家在内的人力资本的问题,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美国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制度结构逐步出现两个重要的趋势:一是企业利益主体由出资人向出资人、人力资本所有者即企业家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同体转变;二是由货币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向人力资本所有者即企业家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转变。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主角,现代经济是企业经济。我国经济改革已进入产质性的攻坚阶段,企业家短缺成为制约市场经济转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瓶颈。因此,加快企业家市场的建立,培养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按市场规律办事的企业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公司制与构筑企业家制度向晓梅我国在对企业实行了放权让利,承包制以及股份制等改革之后,目前关键是要理顺产权,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制,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与此相适应,迫切需要一大批企业家的成长壮大。因而建立公...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长远的根本性措施,是培育一代职业企业家。现实生活的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企业有了高水平的管理者,没有好的产品,可以开发出好产品;没有市场,可以开拓出市场;混乱的管理,企业亏损的状况,也可以经过努力而改变。相反,一个不称职或怀有野心的管理者,可以把一个好企业整垮、掏空。因此,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忠于社会主义的职业化的企业家,是搞好企业的一项基础工程。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是建立一支优秀的职业企业家队伍从我国企业改革进程来看,现代企业制度将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一、职业企业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队伍,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我们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基础,而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企业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是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抓好企业管理的基础,是搞好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家职业化,就是企业家把创立、经营、发展企业作为毕生的事业和奋斗目标,并以此作为毕生的一门职业,从而使企业家成为职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家,头上戴“乌纱”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体制革新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些长期积累起来的矛盾,尤其是困扰人们很久的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行政级别”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厂长、经理的产生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而且缺乏明确的选拔标准,与其说是企业家,倒不如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行政官员,其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均与“行政级别”挂钩。中国企业家属行政型企业家,而非职业型企业家。进人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已不再承认企业及其经营者“行政级别”的高低,只承认竞争能力的强弱。真正市场经济的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社会保障制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目前,社会保障制度转型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转型中的经济制度与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制度性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3.
潘锋  李永生 《发展》2005,(12):92-94
农村信用社未来的发展最终将走向何方?从信用社改革的大趋势看,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以市场化取向的制度安排取代原有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因此不难看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趋势应该是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股份制.农村信用社商业化和政策性的矛盾不可能长期存在,信用社的最终归宿在于商业化、在于股份制,是要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市场法人主体,而不是成为国家政策性的金融机构.这是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必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金融深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表明金融本身的成熟及其在经济中的渗透程度。利率作为调节资金配置的杠杆和最灵敏的经济信号 ,其市场化的进程被认为是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从我国利率改革着手 ,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现状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走向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无论生产还是流通领域,都有一个如何实现市场化的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是以生产为中心的产品流通,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商品流通。商品流通包括:价值流(货币和各种有价证券)、使用价值流(物品和社会服务)、信息流、劳动力流。我们这里所谈论的流通显然是指商品流通。由于流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必须首先解决好流通市场化的问题。对此,笔者就流通实现市场化所应遵循的原则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经营主体自主化。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等一切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正处于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研究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端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历史具体分析计划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解释了在一定条件下中国市场化改革发生的合理性.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既是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的过程,也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本文结合马克思和新制度主义对制度变迁的分析,分别指出了传统体制下存在的阻碍和促进市场化改革的因素,以及二者地位转化的关键步骤,从而说明了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摒弃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方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突出明晰产权关系,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法人权益和科学管理重点环节,建立依法审查并确定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场主体的新的企业登记制度已迫在眉睫。一、改革企业登记制度的设想(一)废除审批制度,依法核准注册我国原有的企业登记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产生的。在这种体制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无论是开业、变更还是注销,一切行为都必须首先经主管部门批准;一些行业主管部门还制定了各种审批制度,出现了政出多门、交叉…  相似文献   

18.
从垄断市场到竞争市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经济反垄断改革的背景1.对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基本估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主线是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正经历着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为了衡量这一过程,我们采用综合市场化指数。根据吴群刚等人的研究,我国经济改革是从一个市场经济化程度较低的起点开始的,1978年综合市场化指数为18_39%,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过去30年的改革尽管内容十分丰富,但可大致概括为“市场化改革”。原因是改革的主要对象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各方面成就举世公认,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乡、地区和收入差距较大,“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当前,社会上有一股思潮,将这些问题都归因于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关于中国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研究中,有关近代中国企业制度演变与企业家队伍的研究亟需加强,这可以使我们深化对于中国经济市场化历史过程的认识,也可以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发挥历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