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都说宏发是成功者,原因是宏发做了这么多年全国继电器内资企业老大,包括外资及外资控股企业也排在第二位。我倒觉得,我们所走过的路是中国零部件企业都要走的路。谁走得好,就看谁的眼光长远,谁有真功夫。什么是真功夫?那就是竞争力,就是人们常说的高科技。都说中国没有高科技,中国的零部件产品附加值低,即便走到国际市场上,也拼不过人家,还容易砸了牌子。我不信。  相似文献   

2.
"不错了你,别不知足了,刚参加工作,工资都快赶上我的了,还有啥不满意的……"周书本想能得到舅舅的支持,可没想到舅舅偏说他不知足,还说他这么做是没事儿找"小鞋"穿,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似文献   

3.
柳青 《现代班组》2009,(12):38-39
张永贵(辽宁某国企工人);这年头儿,整不明白的新名词是越来越多了,"隐私"就是其中一个。 我觉得现代人真是越活越矫情,你问人点儿啥事儿,都会把嘴一撇:"这是个人‘隐私',你瞎问啥?"  相似文献   

4.
【编辑留言】现在啥词最时髦?"和谐"呀!不论你走到哪都会听人提起这词,可这"和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建设"和谐"企业喊得最欢的时候,班长穿山甲却有他的独到见解,在他心中"和谐"企业挺简单,就是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是"人",谁也不该比谁差。让我们看看他的论断……  相似文献   

5.
<正>"用心做事,用脑做事,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这是山东省金乡供电公司司马供电所农电工程海渊在日常工作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程海渊真正做到了,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线损管理方面更是胜人一筹。前几年,司马供电所所辖的几个台区,线损率一直居高不下,高的达16%,低的也在14%以上。怎么办?派谁去?供电所领导感到头痛。"我去,我就不信这个邪,线损降不下来,愿拿我的工资抵押。"程海渊郑重地向领导提交了换岗的申请书。本来供电所的领导考虑到他在农电战线上已奋斗了近20个春秋,所以想把他安排在供电所的管理岗位上。没想到他主动请缨,引得很多人不理解:放着这么好的岗位不要,  相似文献   

6.
智能手机接下来也许会隐身起来,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苹果、三星和谷歌这三巨头正使出浑身解数,努力让硬件退居到幕后。悬疑推理电影《非常嫌疑犯》里罗杰·金特说:"谁也没见过神秘的土耳其主谋凯撒·索泽,也不知道曾直接为他卖命的任何人——但是听律师小林说来,谁都有可能为索泽卖过命。你根本不知道真相,那就是索泽的本领。魔鬼曾经耍过的最大手段就是,让世人相信  相似文献   

7.
张明佳 《现代班组》2011,(12):44-45
“刘哥,整啥呢?啊,弄文件呢,问我?整个科室又剩下老哥我一个人独守空房了,不过也好。喝喝茶水,听听音乐,看看报纸,乐得逍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哈哈……你说那帮人不知道一天天的瞎忙活儿些啥?现在估量是搞实验去了,我们领导就是那么一说,看把他们给乐的,兴奋点忒低……”  相似文献   

8.
1985年,付帮贵告别14年的军旅生涯,从部队转业到川西南矿区运输公司当驾驶员。凭着共产党员对事业无限忠诚,军人特有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还有那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赢得了同事和单位领导的信赖和赞誉。他十几年如一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是自觉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有人劝他说:“付师傅,您都这把年纪了,那么拼命干吗?又能多拿到几个出差费?”他答道:“不图啥,我想企业把一辆几十方的车交给我,光养路费一天就是100多元,不给企业多挣点产值怎么行?”付帮贵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9.
"‘小包子’,到总务办公室来一趟,风扇开关坏了,赶紧给修了,这天儿可马上就要热了……"接到电话,吕航不敢怠慢,赶紧从工具箱里拿了工具,跑步上楼。吕航,我们单位的维修电工,一天到晚不爱吱声,领导分配啥活儿就干哈活儿,不讲条件。除了领导外,其他同事找他、让他干啥,他也都乐意帮着干,很少有怨言。或许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蔫脾气,被大家送了个绰号——小包子。由于他平时少言寡语挺温和的,也就很少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有事儿要找他时,才想起来还有个"小包子"呢。都说柿子可软的捏,看来包子也一样。  相似文献   

10.
党毅 《广西电业》2004,(2):40-40
徐荣华1991年7月到河池供电局从事变电运行一线工作。7年的变电运行工作时间里他转站3次,在每个站都能开拓性开展工作,创建一片新天地。他说:“都说变运是个枯燥干不出成绩的岗位,只会消磨时间与意志?我不相信。”就是这么一个执着理念,使一个不甘随波逐流的青年从此在变电运行的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11.
张贵林,是本溪钢铁集团公司南芬露天矿运岩车间检修三班的"兵头儿",辽宁省劳模.别看他平日憨厚勤恳,可有人说了,张班长瞅着"老实巴交"的,但你看人家这个班带的,啥啥都是厂里的"标杆儿".张贵林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能证明"出身"的也就一张初中毕业证.但是翻翻他在电动轮汽车检修效率的业内纪录,就知道啥叫"水准".在老张这里,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准那是画不上等号的.  相似文献   

12.
一座大型建筑竣工后,要由专门的行家作出质量鉴定才能验收,一项新产品的问世,同样要由专家进行评审,才能确认是否可以批量投产。在一般人眼里,能够担此重任的,没点专门的学问是不行的。随便拉出一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二杆子,你就是“赶着鸭子”,他也不敢“上架”。然而,如若用于对人的评价,则好像无需什么专家不专家,也用不着学问不学问似的。那可真是“说谁好谁就好,不好也好;说谁不好谁就不好,好也不好”。上级评价下级,可以张口就来;百姓评议领导,也可任着性子放言。有的只言其表,不及其里,有的以偏概全,不及其余。因而往往发生错看、错用的情况。于我们的事业,无疑是不小的损失。 其实,评价人,也是一门挺深奥的学问。 法国大文豪莫里哀写过一则叫做《恨世者》的喜剧,其中有这么一段:“一个求爱者当他的爱情高涨到极端的时候,就是这样——连爱人身上的毛病也是可爱的。面色苍白的妇人,就说她是肤色白皙堪与茉莉花相比;黑得令人害怕的妇人,则称她为可爱的‘栗色美人’;瘦的说她是身段苗条举止灵活,胖的说她是凝重庄严。”这正好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情人眼里出西施。” 单是情人之间的事,却也无关大局,然而若是关 系到企业用人、社会选人,也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让员工在快乐中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都希望能有个让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可是并非每个人都如愿。坦率地说,一个单位有个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关键在领导。有的领导工作时一脸严肃,和员工谈话时轻易不露笑容,更不会说个笑话调节气氛。没有下属提出反对意见,还以为是员工对自己的认可,有的领导在上级面前挨了  相似文献   

14.
<正>从一线到安全再到工艺,三个完全不同的工作属地和领域,丁川的每次转换都显得很自然,可是谁都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丁川说,自己就是有点傻,一根筋,不知道转弯。但正因为他的傻,2014年安庆石化劳动模范这个光环就落到他的头上,尽管等的时间有点长——24年的光阴,他却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那些允许被挥霍的年代叫做青春。对46岁已到不惑之年的丁川来说,人生就是一张单程车票,一切  相似文献   

15.
王叶敏 《中国石化》2012,(12):82-83
"我管理班组就是靠真心,靠爱心,靠自己的付出,做实每一件事,让自己和班员享受工作中的成功和快乐。"谁也没想到,平平淡淡工作快30年了,50岁的他积极申请入了党,52岁他当了班长。他的朋友甚至家人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他图啥。"快退休了,有啥折腾头?"有的人不解,有的人暗讽:"没文化的大老粗,玩起了瓷器活。"他的名字叫姚远,是石家庄炼化储运作业部汽车装车班班长。他个子不高,很壮实,黑黝黝的脸透着红,腰板硬挺挺的,厚粗的手布满了  相似文献   

16.
用户声音     
张先生河北唐山(个体运输户)我觉得这次大赛挺有意义的。“省油就是省钱,省钱就是赚钱”。你们这口号说得太好了。我们用户买车就是为了赚钱。现在我们买车,每个厂家都说自己的车节油,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听。现在有你们这个大赛,我们清楚多了,到底谁是真的节油,看谁拿第一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7.
听说过领导当官儿有瘾,讲话有瘾,瞎指挥乱弹琴也有瘾,可没听说过"隔锅台上炕"还有瘾,中国出了个刘翔,老百姓都知道了有这么个跨栏的项目,这些领导是为了撵时髦在家隔锅台就跨上了?当领导的,怎样才能证明自己是领导呢?把"领导"俩字刻脑门儿上?不行,那多疼啊,有简单的法儿——用权,连"牛大叔提干"里不认识字的牛大叔都知道咋用——试试呗,一试就知道手里的权好不好使了。好使,那就是领导;要不好使,那也是领导,只不过得给不听话的下属送双鞋——要求必须小两号。  相似文献   

18.
正"哎,马上年底了?真让人愁得慌……"班长肖军在吸烟室里抽着闷烟儿。"咋的?要到年底了,生产任务没完成?"此言差矣,他带领的这个班可是能打硬仗的铁班,年初虽然出了岔头儿,好在他摆平了。"那他愁啥?哦,他小子想当个先进啥的?而自己在厂里人缘又不够好,是不是怕选不上啊?多大个事儿啊?不就是一个被罩两个床单吗?要是缺,到我家取去,我老婆是公司工会的,这东西用不完的用……"谢了,肖军愁的不是自己能不能当选,愁的是  相似文献   

19.
公司工程部里分来一个大学生,叫崔贤默。人长得挺帅,酷似韩国明星李俊基,不过有点儿蔫巴,不爱吱声,也不咋合群,整天一个人傻坐着,蔫头耷拉脑的,别人私下都说:"好嘛,又来个蔫巴人儿。"大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办公室里还有了一个,谁?杨丽。不过也有人说杨丽是瞧不起人。这么说也有道理,人家杨丽有资本啊:论长相、论腰条,那是没  相似文献   

20.
说到李京蜀,华北电力摄影圈里的人没谁跟他不熟,没心少肺的,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说到李京蜀的心计,也没谁不知道,他不但着力把片拍得巧,活泼的文字说明也打破了老套套,让人读来亲切、舒服。而谁都不知道的是看来“大大咧咧”的他手中有好几个大本子,写满了摄影方面的学习笔记。多年来的硕果累累还真跟这有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