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商自己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为其开发的楼盘进行前期物业管理,物管公司为开发商树立良好的售后服务口碑的同时,却成为开发商补贴物管开支的沉重负担.开发企业与物管年年讨价还价:"今年补不补?补多少合适?怎么测算?  相似文献   

2.
丁峰 《现代经济》2008,(2):53-55
自建自管:本文中称的自建自管模式是指开发商开发楼盘后,其物业管理工作是由开发商自行组建、注册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物业管理公司为开发商的子公司,同开发商有"血缘"关系。专业物管:本文中称的专业物管模式是泛指开发商开发楼盘后,其物业管理工作不是由开发商自行组建、注册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而是开发商或业主大会通过招投标选定。物业管理公司非开发商子公司,同开发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常情况下,区分所有权物业(以住宅小区为主)竣工销售前期,业主大会尚未成立,不可能由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选聘物业管理企业,但又需要对物业进行管理。这时,要求建设单位(以下统称"开发商")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来实施物业管理服务。这时的物业管理被称为"前期物业管理"。而一般意义上的物业管理是指从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公司后开始的物业管理。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2002,(9):45-46
购房者从购房之日起,就成为楼盘的业主,开发商、业主、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也随之而来:开发商要不要负责前期物业管理?公用设施功能究竟能不能变更?业主自治权利与责任怎样对等?物业管理服务费如何综合计价?物业管理单位怎样公开招投标?  相似文献   

5.
陈明 《现代经济》2006,(8):49-51
在许多关于物业管理纠纷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业主往往不能胜诉.而事实上很多是业主被侵权的案例。比如业主的共用部位被物业占用、公共部位收益被物业公司侵吞或物业乱收费等。由于业主的权益不能依法得到保护.因此.不少业主聚集大搞“维权运动”.张贴“大字报”等形式与物业公司或开发商对抗。那么.有些业主要问,难道业主的合法权益真的很难维护吗?我们说办法是有的.关键是要重视物业管理中的“三个代表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转眼间,北京的物管企业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经"联姻"整整七个年头了,期间的发展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激情也有无奈,物业管理企业与ISO9000质量认证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一些令局外人看似难以理解的现象,广大物管企业在最初对ISO9000质量认证的迷恋、热衷、追捧中逐渐清醒,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七年之痒"吧--毕竟在一起的时候久了,相互磨合的时间长了,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物管企业与ISO9000质量认证之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现在的关系又是如何?对此,物业管理人必须做出深刻严谨的科学反思.  相似文献   

7.
近年消费者对物业管理的投诉很多,仅广州每年就有500多例.业界人士都在探讨物业管理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有没有新管理模式可以减少纠纷,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出现在太阳广场的一种由"街道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公司联合管理"的新模式,给了我们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开发商选择下属物业公司管理自己开发的楼盘,让能够配合开发商自身,并能够直接传递开发商地产品牌文化的下属物业公司对项目实施管理和服务。开发商自己开发,自己销售或租赁,自己进行物业管理的“一条龙”服务方式,思想上统一,在办理事情、沟通方面都会比较顺畅。  相似文献   

9.
郭玉涛 《现代经济》2004,(10):57-58
某高档物业小区.开发商由于有很多房屋没有卖出.所以还是最大业主。物业管理公司与开发商存在资产纽带关系.所以长期以来.开发商根本不交纳物业管理费.该物业管理公司也根本不去索要。后来.业主委员会成立.不再续聘该物业管理公司。由于开发商欠交物业管理费.导致小区各项运转极为困难。小区业主委员会想要知道.是否可以用业主委员会的名义去索要欠交的物业管理费呢?  相似文献   

10.
梁赤 《现代经济》2007,(7):30-31
前不久,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深圳市大梅沙倚天阁业主委员会与开发商小区公共设施纠纷案,于2007年2月6日以原告倚天阁业主委员会撤诉而谢幕。大梅沙倚天阁是高档的滨海住宅小区,入伙以来,部分业主对开发商未提供物业管理用房、未开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开发完毕的小区,开发商都要按照国务院的《物业管理条例》以及《上海市实施〈物业管理条例〉的若干意见》,在规划中配置标准的小区物业管理用房。但是在这些规定之前的开发商处置物业管理用房又该如何看待呢?近日,上海静安法院对上海鸿力、鸿鹄公寓业主委员会诉上海鸿力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擅自将物业用房处置一案,作出了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12.
业主咨询     
提问:开发商或大的业主能够直接进入业主委员会吗?答:开发商或大的业主不能直接进入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区域拥有未销售面积或者自用物业的开发商以及其他的大业主应该按照筹备组公布的业主委员会候  相似文献   

13.
宋波 《现代经济》2003,(2):37-40
一、引言一般对物业管理的研究,主要是讨论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物业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物业管理中存在三方当事人:业主、开发商、物业公司。即将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不仅明确物业公司的权责和利益,而且还涉及开发商。因此,对物业管理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1)业主委托开发商,开发商代理业主选择物业管理公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这几天在网上及《现代物业》看到北京业主举办"面对面教您成立业委会"系列讲座一事,感慨颇多.现就小业主维权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的思路是从开发商或物业管理公司评论"小业主都是纸老虎"这一角度出发,意在泼泼冷水,揭示问题,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后第三十四条中明确规定:"一个物业管理区域由一个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可事实上,一个小区分由不同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管理服务的实例不在少数。是什么导致了事实与法制的不符?  相似文献   

16.
廖小斌 《现代经济》2004,(12):22-25
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会用同一种感情去回味过去.在2004年岁末,在深圳物业管理行业,又会有多少东西可以让我们去总结和铭记?虽然这个时候近乎泛滥的盘点总会让行业变得煞是热闹,但对物业管理人而言,更多的时候是以一种悲壮和期待去与往事道别.  相似文献   

17.
薛艳 《现代经济》2007,6(4):58-59
物业管理公司、业主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迫切地需要业委会,那么"业委会"这面大旗究竟谁来扛?谁来促成"业委会"的成立?谁来保证"业委会"的正常运行?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开发商出于多方面考虑,大多采取聘请物业管理顾问,自己派人组建物业管理公司的方式来管理所开发的物业。如何选择优秀的物业管理顾问,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及作用,以帮助开发商树立自己物业的品牌。探索这些问题,为开发商释疑,对于提高物业管理顾问素质及提高全社会之物业管理水平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2003,(1):7-7
正如于庆新先生所说“条例最大的好处在于明确了行业各方主体的权责界限”,我们稍加分类,可以看到物业管理的“各方主体”以及可能涉及到的各方:业主、物业管理具体行为人、前期既是业主后期又可能是物业管理者的开发商、各类承建商、供应商、各类业主组织如业委会、管委会等,各类管理者组织如协会、商会等。物业管理条例出台后对于行业协会在引导整个行业的合法操作方面有什么促进作用呢?  相似文献   

20.
所谓前期物业管理是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管理企业之前,由建设单位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所实施的物业管理.物管前期介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正常的物业管理.做好前期介入,增强前期介入的透明度,可减少物业管理的矛盾和纠纷.因此,物管前期介入,可以为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