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绍武 《发展研究》2001,(10):53-57
一、切实而有效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主题是“三个代表”。总结80周年,面向21世纪,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于“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2.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80年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孜孜不倦的追求。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总结了我党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经验,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总书记的论断,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重大。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实践“三个代表”,其中之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的党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勇直前。作为区一级基层政府,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就是真正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走群众路线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动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源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坚持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创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创新理论。“先进生产力”的新提法。是对邓小平“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完善,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先进文化”是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前进方向”的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利益”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符合新世纪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三个代表”是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精妙结合。  相似文献   

6.
一、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强化宗旨观念 ,创一流的服务水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无论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最根本的是要统一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这就要求各级干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 ,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去实践“三个代表”。一是强化“讲政治”这个“核心”。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 ,在农村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靠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 ,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他说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高屋建瓴 ,总揽全局 ,内涵丰富 ,思想深刻 ,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是新形势下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其中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说明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9.
苏民 《发展研究》2005,(5):66-6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其直接的理论起点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论断是邓小平“三个有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 ,关于“三个什么”的讲话 ,寓意深刻 ,发人深省。我们致力于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致力于先进文化的不断进步 ,归根结底 ,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思考“三个什么” ,回答“三个什么”的最终目的 ,也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 ,实践“三个代表” ,思考三个什么 ,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贯彻群众路线 ,以实际行动当好人民的公仆。当好人民公仆 ,心里要装着群众。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水能载舟 ,也能覆舟 ,离开了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2.
七年 《新经济》2011,(9):70-71
可以说。有了ifttt。Qrobot将再也不会只是个玩具。因为ifttt一脚把Qrobot蹋进了未来。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5.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虚拟经济的各种界定,实践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运行,其实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经过长期的发展,虚拟资本已经演化为多种形态,构成了现代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加速器。但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变成现代经济泡沫成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浙江人做任何事情都敢于"出发".缺少真山真水,他们敢在发展旅游业上"出发",搞起了宋城、横店影视城等人造景观,效益并不比别人逊色;缺少自然资源,敢于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出发",大做"无中生有"文章,硬是把全国的羊毛衫、木材等产业聚集浙江市场,依靠发达的市场体系,培育出地域特色明显、投资主体明确、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块状经济;规模经济薄弱,敢于在提升经济规模上"出发",依托个私经济,实行产业集聚,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摊户、大网络,小企业、大集群.一根小小的吸管、一条小小的领带、一个小小的纽扣,都做成了大产业.  相似文献   

18.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向何“分”;“和”则贯穿于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苏轼在贬官黄州时期的复杂思想:既有政治失意之后的“人生如梦”的悲现消极色彩,又有不能忘怀现实,不能忘怀自己“奋厉有当世志”的理想和抱负。苏轼打破了中国传统人士大夫建立的或“进取”或“退隐”的传统人格,建立了一种把“进取”和“退隐”相融合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八个方面具体探讨了"rather/和"fairly"的词义差别,以及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