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际上对负商誉的账务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全部列作递延收益,并在规定期限内分摊计入各期损益。在这种方法下,将负商誉作为递延收益分期摊入各期损益,粉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会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盲目乐观情绪,不利于企业进行经济决策,而且增加了企业的所得税费用,为企业管理者调节利润创造了便利条件。二是按比例冲抵被并购企业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如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冲完后仍有余额,剩余部分按第一种方法进行处理。采用这种做法有助于避免高估资产和虚计负债,符合会计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缺陷:只将负商誉理解为资产价值的高估,而否定了其他因素对负商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负商誉的性质 会计学界普遍把负商誉定义为,企业并购时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并购成本(收购价格)的差额。这一定义所涉及的仅仅是负商誉的计量方面,而未明确负商誉的本质属性。关于负商誉的性质大家看法不一,主要存在三种观点:①负商誉是一种“递延收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境外收购业务的商誉确认、视同购买日发生追溯调整、商誉减值是否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商誉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确认商誉减值损失的基本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负商誉产生的三组必要条件,即价格条件、交易费用条件和目标企业自创负商誉条件;进而证明了负商誉是源于外部协同效应的财务收益,或是源于交易费用节约的财务收益,或是由财务收益和剩余负商誉两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负商誉产生的三组必要条件,即价格条件、交易费用条件和目标企业自创负商誉条件;进而证明了负商誉是源于外部协同效应的财务收益,或是源于交易费用节约的财务收益,或是由财务收益和剩余负商誉两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6.
递延资产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各期实现的损益,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期,笔者通过对一些企业和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发现有些机构违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把本应列入当年损益的同业往来利息支出、业务费以及租赁费等成本费用直接计入递延资产,搞虚盈...  相似文献   

7.
李健 《广西会计》2000,(7):40-41
商誉会计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目前 ,许多国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 ,已制定了有关商誉的会计准则。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中 ,也遇到了许多有关商誉及商誉会计问题 ,因此 ,如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 ,制定商誉会计准则 ,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具体会计准则第×号———无形资产》(征求意见稿 )中规定 :企业应将外购商誉确认入账。商誉的成本应根据购买企业支付的价款扣除被收购企业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后的余额确定 ;外购商誉的价值应在 10年以内等额摊销 ;负商誉应确认为企业的递延收益 ,并在不短于 5年的期限…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负商誉的会计政策,运用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和回报模型,本文系统探讨了负商誉对股票价值和超额回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扣除负商誉后的剩余收益对股价有显著正的解释力,而负商誉与股价负相关;(2)扣除负商誉后的未预期盈余对超额回报有显著正的解释力,负商誉与超额回报负相关。实证结论说明,市场不仅能够辨别盈余结构,而且市场投资者能够辨别负商誉的价值含义。  相似文献   

9.
不管对正商誉的价值评估还是对负商誉的价值评估,都可以用超额收益法,其中关键问题是对未来企业年超额收益数或年降低收益数的估计.但是由于该方法默认的前提是:企业年超额收益数或年降低收益数全部是由商誉造成的,所以笔者认为用该方法估计商誉的价值误差会很大.不管对自创商誉还是对外购商誉,都可以用割差法.  相似文献   

10.
负商誉是正商誉的对称,是导致某企业低于正常收益能力的一切因素,表明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小于可辨认净资产的现行市价。在企业并购中,当取得的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购买价格时,就会出现负商誉。目前,各国会计准则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1)以美  相似文献   

11.
薄异伟 《财会月刊》2005,(11):56-57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存在着各种对商誉的错误认识,这些错误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企业存在超额盈利就一定存在正商誉,反之就一定存在负商誉.②并购实践中,买价与被购企业净资产的评估价的差额就是外购商誉的价值(正负商誉).③品牌资产其实就是商誉资产.④正商誉就是消费者偏好企业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负商誉就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不够偏好所带来的损失.⑤商誉(正负商誉)的价值是随着时间的递延而减少的.⑥外购商誉其实就是企业的自购商誉.⑦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形成商誉的原因之一.⑧正商誉的形成一定是有资金投入的.本文将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购并而出现的购并商誉确认和计量的实务处理是会计学家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本文提出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肯定,购并商誉的确认应改变以往合并价差的方式,将其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其预计的有效年限内以摊销列作费用。对购并商誉的计量可以通过超额收益与平均收益的差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计量。同时指出,负商誉不存在,更不能将负商誉单纯地计入“负商誉”帐户。  相似文献   

13.
卢珍 《财务与会计》2022,(13):57-60
商誉包括了“核心商誉”和“因确认递延所得税项目的调整商誉”两部分内容。在商誉减值测试中该两部分内容是否需要分别考虑,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分歧。本文认为,由于“核心商誉”和“因确认递延所得税项目的调整商誉”不仅在性质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初始计量方法上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特定条件下,这两部分商誉在减值测试中应当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14.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改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收益法下,对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需要在以后期间确认损益的与收入相关的政府补助,需要通过递延收益来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该将"递延收益"列入非流动负债科目下的其他非流动负债中。但笔者认为,不能将"递延收益"列为负债类,因为严格来说它并不符合负债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而被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项目,都已经  相似文献   

15.
因出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控制权但仍有重大影响或形成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核算改为权益法核算,而实务中争论较多的问题是涉及内部交易时如何进行追溯调整。文章指出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投资相关追溯调整应考虑内部交易的影响,同时合并报表追溯调整时应区分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对逆流交易,应扣除归属于母公司未实现损益部分;对顺流交易,应扣除顺流交易全部未实现损益。此外,论述了合并报表投资收益计算的原理,提出区分正商誉和负商誉的观点,即合并报表中计算投资收益时应考虑正商誉的影响,不考虑负商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蒋欣然 《会计之友》2012,(14):33-34
文章通过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合并商誉的解读以及对国内外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对比,阐述了对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减值测试会计处理的理解和认识;分析了合并商誉与国际普遍做法的趋同之处和差异所在;对我国的商誉确认中负商誉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及减值测试中存在实务操作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使用的权益法规定,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然而对于被投资单位明确不发放现金股利的这部分收益,很难让人相信这部分收益"很可能流入"投资企业,即不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将其确认为投资收益有违谨慎性原则。对策是:引进递延投资收益概念,投资企业应当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收益的份额,确认为递延投资收益,待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或者当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时,用以弥补应分担的净损失的份额。实际操作方面,可在资本公积账户下设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递延"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的递延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8.
一、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二是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  相似文献   

19.
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销售损益之所以要递延,不在于售价高于、低于资产的价值,而在于此项交易的实质不是销售,而是融资租赁,因此,即使按公允价值销售,损益也要在整个租赁期递延.售后租回形成经营租赁,无论售价高低,租期短于一年且不跨年度的,可以不递延销售损益;如果租期在一年以上,最好还是递延.  相似文献   

20.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合并产生的商誉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业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数理知识来论证递延所得税负债与商誉的确认是循环往复且有界的,从而准确计算两者交替增长逼近的固定数值,以此确认两者入账价值,随后利用会计科目的勾稽关系解释这一现象,在此基础上探讨商誉和递延所得税两者变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