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杰 《人力资源》2005,(8):28-29
这里说的“宽容”不等于放任.,是说企业可以放任人力资源部随便怎么做都可以:相反。企业里其他部门应该比以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协同人力资源部,共同把绩效管理工作做好。也只有宽容了绩效管理的不完美。绩效管理才能日臻完美!  相似文献   

2.
李莉 《科技与企业》2013,(22):30-30
企业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工具。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有责任确保经营者和员工努力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本文根据黑龙江牡丹江电业局人力资源部绩效管理现状,对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部的主要工作是为企业制定整个 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但事实上它却在更多的 时候忙于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如员工招聘、档 案管理、工资福利、培训、绩效考评、劳动关系 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部大了讲,担当着 企业内部服务供应商、内部顾问甚至策略家的  相似文献   

4.
陈冲 《人力资源》2015,(3):72-73
人力资源部属于企业职能部门,为业务和管理发展提供职能服务。作为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你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吗?众所周知,平衡计分卡是一种被广泛借鉴并能引发思考的人力资源管理常用工具。其理论涵盖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等要素,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以实现战略导向为目标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向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以下简称"HRBP")转型的过程中,HR可以充分借助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帮助人力资源部认清谁是自己的真正客户,并衡量客户的价值需求点。  相似文献   

5.
汤冰 《人力资源》2007,(23):58-59
企业的薪酬体系,如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H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通过半年来对公司所有岗位的调查,结合本公司的特点,认为引入动态宽带薪酬体系,以岗位价值确定岗位的标准薪酬,以员工工作绩效差异调节薪酬"宽带",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注重员工绩效和贡献的文化氛围,能有效提  相似文献   

6.
宋炜 《人力资源》2006,(16):52-55
近年来,绩效管理无疑是最为流行的管理学术语之一,大多数企业都在进行着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在企业内部,具有相关知识的HR人员往往是绩效管理的直接推行者和负责人,这使得很多人认为绩效管理是专属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其实,高绩效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从公司高层到每位员工谁都不可推卸的责任,离开部门管理人员及员工,仅靠人力资源部推动的绩效管理体系注定是要失败的。绩效改进,就是绩效水平的提高,这实际上包括企业、部门和个人三个层面绩效的改进。其中企业绩效的改进得益于部门绩效的改进,而部门绩效的改进又是个人绩效改进的结果;个人和部门绩效的改进是过程,企业绩效的改进是结果。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笔者为某民营大型纺织企业提供了绩效管理咨询服务,项目内容包括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实施、改进等全过程,在近一年的咨询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绩效改进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绩效管理工作,职责权限常常是混淆不清的。直线经理常会认为,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要我做”的事情.就会总是重复一些机械的动作,比如在人力资源部下发的表格上简单填空,随便打分,形式化地签字,机械地给员工划分等级等等。为什么直线经理就不能主动地说, “我要做”绩效管理呢?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路有多远?  相似文献   

8.
从管理的角度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是障碍最小的曲线困局:多余的作业 “我自己的事儿还处理不完呢?哪有时间填你们这些表?”人力资源部经理经常听到业务部门经理这样的抱怨。 一位财务经理说:“对付人力资源部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到人力资源部发来的邮件就删除。” 人力资源部什么时候变成了魔幻世界里的巫师——人人闻之丧胆、退避三舍? 这恐怕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最苦恼的事了:绩效考核成为多余的“作业”,无法渗透到业务经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出现了业绩考核和业务经理日常管理的脱节。 其实,所谓绩效管…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产品质量是企业永存的生命,然而说容易,做就不容易了。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企业对质量管理的放任乃至社会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强制分布"何时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公司是一家中型制造企业。半年之前总经理决定在公司推行绩效考核体系,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人力资源部制定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但是在推行这套方案时却遇到了很大阻力,尤其是方案中的“强制分布原则”遭遇到各部门的质疑,企划部张经理首先找到人力资源部,与HR主管大闹了一通。原来企划部只有3名员工,并且都是张经理从全公司挑选出来的“精英”,现在人力资源部定的方案竟然要把3名下属的综合绩效强制分布出良、中、差三等,张经理怎  相似文献   

11.
赵曙明 《人力资源》2005,(21):28-31
趋势篇 1.人力资源管理演变的简单回顾 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变的.近50年来,它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事务性管理阶段、分析服务管理阶段、战略性管理阶段.在大约1960年代以前的事务性管理阶段,人事部门主要从事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和流程处理,属于企业的事务处理中心.1960年代以后,人事部门开始为其他部门提供人力管理上的服务,比如为一线经理提供员工信息,开展就业调查,帮助招聘、培训,设计报酬和激励方案、绩效评估工具等.1980年代以后,随着员工工作模式由传统模式向高度负责模式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职能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参见下页表),其管理对象开始扩展到企业组织外部.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企业的绩效中心.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部属于企业职能部门,为业务和管理发展提供职能服务.作为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你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吗? 众所周知,平衡计分卡是一种被广泛借鉴并能引发思考的人力资源管理常用工具.其理论涵盖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等要素,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以实现战略导向为目标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向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以下简称“HRBP”)转型的过程中,HR可以充分借助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帮助人力资源部认清谁是自己的真正客户,并衡量客户的价值需求点.  相似文献   

13.
像"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永恒的问题"一样,"提高员工执行力"是各个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所有的企业都想做百年老店,所有的企业家都有宏大的理想和战略;但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难以落地,更遑论成为百年老店了。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不缺正确的方向,不缺清晰的战略,不缺先进的管理理论,缺的是具有出色的执行能力、能沿  相似文献   

14.
应收账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果不佳.本文分析了当前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徐工集团的企业管理实践,从管理会计视角提出"315"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并着重论述了应收账款的绩效控制与责任考核.  相似文献   

15.
刘航平 《人力资源》2006,(22):53-56
T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在绩效考核中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学习与发展”维度要求人力资源部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提升。一年过去了,T公司绩效管理的绩效提升了吗?人力资源部对此进行了年终盘点。  相似文献   

16.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从目前已有的成果看,绩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方法与工具等方面,大多偏重于外部整体评价,针对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绩效的实时化和可视化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从JT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定位和本年度战略计划人手,构建JT公司人力资源部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均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期在实践上有所创新,同时为其他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琼华 《财会通讯》2021,(6):117-12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建筑行业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发展增速放缓,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机遇与转机.为促进企业充分抓住机遇实现进一步发展,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成为建筑企业解决财务问题满足经营需要的重心.基于此,文章将要素管理及渠道管理理论相结合,简要分析了"要素+渠道"双视角下建筑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现状,以北方国际为例深入剖析了"要素+渠道"双视角下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前,缔造两万五千里长征传奇的中农红军,也曾因各种原因徘徊于全军覆没的边缘。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征途中种种关键性“绩效改进”的举措,中国革命也许要走更多弯路。如今,很多中国企业也正踯躅于市场竞争的“长征”路上,迫切期待提升整体绩效。然而,令很多管理者不解的是,“绩效管理”非但没有帮助自己的企业摆脱困境,反而常常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员工人人自危、高管频繁变动、企业文化陷入混乱……  相似文献   

19.
雷惠平,女,2001年2月-2013年9月供职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人力资源部总监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基于组织绩效的管理变革"总体组组长。她在烽火通信建立了基于意愿、责任、目标和任职能力的"经理人选聘与管理系统"、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职业胜任能力与任职资格管理系统"、以价值衡量为基础以增量文化为核心的"开放式薪酬管理系统"、探索了围绕提高员工与组织契合度的广义EAP工作;各项子系统的有机运作形成了以职位评价、贡献评价、能力评价为基  相似文献   

20.
国家标准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简称卓越绩效标准)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卓越绩效"在我国的推广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标准的发布迅速引起了企业界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关注和重视,也预示着有众多的企业和人员会受到其影响.近年来,伴随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而涌现出了众多的、各种名目的管理"药方",其中也包括事实上已形成又一轮新的管理热潮的以国家质量奖为表现的"卓越绩效"在内.在众多令人目眩的新潮流面前,企业的管理者们必须认识到,盲目的追风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的.要取得企业的成功,我们就必须清楚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本文将就卓越绩效标准的实质,它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其作用及用途等问题做一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