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界分“诗仙”、“诗圣”、“诗人”三级职务,南高到低,以“诗仙”职务最高。这年诗界一单位有一批“诗仙”、“诗圣”、“诗人”的职务空缺,诗界组织部门决定在这个单位的内部提拔一些人来担任这些职位。按现在最流行的干部任用规定,提拔干部一律要公开选拔、公开竞选。  相似文献   

2.
从黄庭坚的名言谈起鲁人北宋诗人黄庭坚在《送徐景道尉武宁》中有诗曰:“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莫避事”是说为官者“谋其政”,“要清心”是说从政者“先正己”。这应当也是对当今领导干部的要求。“莫避事”、“谋其政”,其实就是要勤政。就是,各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文学史上,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长期的质疑、抵制、甚至是蛮横恶毒的攻击。历史上有众多的文论家和诗人们为了诗的尊严与荣耀进行过争论和辩护。其中,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兼理论家菲利普·锡德尼爵士,通过自己那份流光溢彩的答辩书——《为诗辩护》,探讨了诗的本质与社会功用。梳理《为诗辩护》中的基本美学思想,客观正确地分析锡德尼文艺批评思想的缘起、意义和局限性,在诗歌和诗人地位依然受挑战的今天,重温锡德尼为诗所做的辩护,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纵向地把握当时英国的美学与文艺思潮,深刻理解文艺复兴到来的必然;另一方面能引导我们正确看待现代诗歌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唐朝是半个马背上的国家,说半个是因为从建国开始,唐朝一直在与西域一些国家开战。边疆的烽火狼烟一直在那些诗人的笔下燃烧,边塞诗人和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历史占据了重要位置。说到边塞诗成就最高的,千年来公推岑参,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高适诗"悲壮而厚",岑参的边塞诗"奇逸而峭"。漫漫诗途路唐朝读书人、士子到边塞去建功立业是一种风气、一条出路,因前方功名而居高位,是他们的仕途追求。这些读书人、士子到边疆多充任幕僚,岑参亦如此。岑参的家族有着荣耀的历史,他  相似文献   

5.
读书,特别是读那些意蕴丰厚或含蓄隽永的作品,要能真正把握其主旨,品出其“言外之意”、“象外之旨”,这自然涉及阅读中的诸多因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阅读者必须做到“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说出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说:“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意谓和优秀人物交友还不够,还须追论古人。吟咏他们的诗,阅读他们的书,不了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当古今名家把它引入"读书"这 块芳草地,其芬香便更加沁人肺腑,催人奋进。细品古今读书名联, 其内容与要义有四: --抒写读书之襟怀。清代诗人李东阳为其书斋撰联云:"沧海 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 匡庐瀑布,含宇宙奇观,绘吾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 传、南华经、司马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一位学识渊博、知识丰富、才华横溢、能诗善书的大学问家,这是他能够成为20世纪的时代伟人和我们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的一个很重要条件。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代学者的风范。博览群书,持之以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的毛泽东就认为:“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于古人,不足以为学。”毛泽东从青年起,就刻苦用功,从早到晚,读书不休,而且持之以恒。为了锻炼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专心致志学习和思考的本领,有时他到寂静的山峰上“静中求学”,有时又到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城门口“闹中求学”。毛泽东一生与书形影不离,难舍难分。在极为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他始终不忘读书。长征路上,他带了两筐书,每到一地  相似文献   

8.
学会读书     
古往今来的史册浩如烟海,可谓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对于这样巨大的知识财富,我们要想远航,就要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会游泳——读书。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离开了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任何一个民族都将是一个没落的民族。同样,任何一个不读书的人,都终将是一个没落的人。“读一本好书,就像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就是同哲人一道对人生的探讨,就是同诗人一起对生活的感悟。书籍还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有了它,我们可以沟通今人与古人的情感交流,还可以与后人进行心灵的约会。 书,对于一个智者,无时…  相似文献   

9.
元旦读古诗     
元旦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古人常于元旦作诗抒怀,他们的诗作,至今读来仍令人感慨万千。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是孟浩然的《田园元日》诗。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丰年乐,而诗人“无禄尚优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10.
“春耕人在野,农具已山立。房栊鸣机杼,烟雨暗蓑笠。”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句。诗中描绘了农业劳动的巨大场面,写出了农家辛勤劳作的情形。特别是后两句歌咏了当时农村女织男耕的劳动生活,令人神往。如今,当你走进高密市仁和镇,定会发现这里的村落已和城镇悄然融合。  相似文献   

11.
手帕,它并不是人类文明一开始就有的。我国古代手帕曾称为“鲛绡”传说鲛绡为鲛人所织之绡(生丝),鲛人是神话中的海底怪人,它们长居海中不废织绩,然后到陆上出售产品。南宋诗人陆游的《钗头凤》就写到鲛绡:“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诗中的“鲛绡”即指手帕。《红楼梦》第33回描写黛玉收到宝玉深夜叫晴雯送来的两块手帕,她激动地在帕上题下了心灵感应的爱情诗:“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  相似文献   

12.
说起“世界读书日”,笔者很惭愧,因为先前并不知道365天中竟然有这样一个节日。原来,4月23日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在每年的4月23日,各国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  相似文献   

13.
牛方 《中国纺织》2014,(1):106-109
清代诗人高杲在《棉花》一诗中写道:“四月始下种,七月花开陇。白露一零雪球拥,松江淮北棉不重。”时值寒冬,2013年度新棉采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随着大批采摘工如候鸟般飞回自己的故乡,一片片长满了棉株的土地也进入了“冬眠”。“今年是个丰收年”,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沙河镇凤新村的村民黄秀英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每个来新疆的人,一个月都能挣到6千多元。  相似文献   

14.
画是无韵的诗,诗是有韵的画。 唐代,诗人王堆是把诗和画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大师;当代,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董事长、纺织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浙江恒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克勤,也是把诗与画组合得更加完美的人,胡克勤的画,用探索的笔法,画出了面料印花的精髓;胡克勤的诗,用创新的意境,写活了轻纺科技的经纬。  相似文献   

15.
诗人何其芳先生在《有的人》诗中,给我们留下蕴涵人生哲理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武钢原炼钢厂投产初期的党委书记王克强,已故去上十年了,可是他至今仍然活在老一代炼钢人心里,一谈起他,无不啧啧称赞,忘不掉那艰难岁月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纺织》2010,(6):142-142
4月22日下午,香港诗柔国际集团义乌金路达袜业有限公司在上海与影视明星范冰冰成功签约“诗柔”丝袜品牌形象代言。范冰冰表示将于10月现身义乌参加“诗柔”丝袜品牌招商会,为自己代言的品牌产品做宣传,引领“诗柔”丝袜品牌走向全球、走向国际时尚前沿。  相似文献   

1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当说到读书,人们总会想到这句名言。高尔基的故事曾激励着几代青年奋发学习。一本好书,有时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丁苯车间的“鹿鸣”读书社,在当地青年中带了一个好头。首先,读书社着重在“你读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读书乃摄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故,历代的文人学者大都以书为伴,以学为乐。爱国诗人陆游云:"读书有味忘身老";民族英雄郑成功亦云:"至乐无如读书。"明人王心斋曾写过一首《乐学歌》,歌曰:"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从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前人有关读书之乐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读书确有味之无穷的三"乐"。  相似文献   

19.
诗界分"诗仙"、"诗圣"、"诗人"三级职务,由高到低,以"诗仙"职务最高.这年诗界一单位有一批"诗仙"、"诗圣"、"诗人"的职务空缺,诗界组织部门决定在这个单位的内部提拔一些人来担任这些职位.按现在最流行的干部任用规定,提拔干部一律要公开选拔、公开竞选.  相似文献   

20.
王建 《现代班组》2011,(7):36-36
眼下.个别职工不想读书、不愿读书、不真读书、不会读书,直接影响了职工自身素质的提升。兖矿集团东滩矿区创造性地推行“四问读书法”。解决职工学习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