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又称国家豁免或主权豁免,是指国家根据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原则不接受他国管辖的特权.它包括三个方面:司法管辖豁免、诉讼程序豁免和强制执行豁免.国家豁免是国际法上的一个古老的问题,随着国家间经济交往的增多,国家在涉外贸易中地位不断增强,国家豁免原则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立法规制,对于该条例的出台实施,从社会变化本身和具体内容条款等方面,以利益平衡为分析视角提供一种新的解读,以凸显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财产课税仍然是现代税制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财产课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制度设计不合理,法规不健全,且课税对象十分有限,税种太少,税基过窄,税负较低;内外资企业实行两套财产税制,不符合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统一、公平、公正的原则;税基之间交叉重叠、重复征税;计税依据不合理,缺乏完善规范的财产评估制度和财产登记制度,与有关管理部门的协作不够,财产税的征管漏洞较大.改革和完善我国财产课税制度的设想是完善现行的房产税,即扩大税基,改进计税依据,实行内、外企业、个人统一征收;实行统一的土地使用税;将车船使用税、车船牌照税合并为车船税;开征遗产和赠与税,下放财产课税的立法权,调动地方政府征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价值目标.庞德将法律视为协调利益冲突手段的社会利益学说为利益平衡原则提供了法哲学上的基础.本文着重阐释了利益平衡原则及其要求,以及它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晓鹏 《大众商务》2010,(14):269-269
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价值目标。庞德将法律视为协调利益冲突手段的社会利益学说为利益平衡原则提供了法哲学上的基础。本文着重阐释了利益平衡原则及其要求,以及它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等同原则在美国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产生与发展、法官及法院对等同原则的理解与把握,充分发挥并展示了其作为制度性工具的利益平衡价值。基于平衡专利权人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面对等同原则在我国专利诉讼中实际运用的现实,我国应当在《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时明确规定等同原则,并在专利法司法解释中明确等同原则适用的具体规则、建立统一的专利(或者知识产权)上诉法院,以从制度上及体制上保证等同原则的司法统一适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内地坚持国家绝对豁免,至今没有受理过以一国为被告的案件。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审理"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另五人诉FG HEMISPHERE ASSOCIATES LLC"一案引发了对我国在国家豁免制度立场的思考。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是一项久已确立的国际法原则,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它从绝对豁免主义走向限制豁免主义,虽然我国在特定情况下采取了灵活处理的方式,但这还不足够,应从国家利益出发,长期来看应制定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法,短期则应根据个案事先做好法律评估,事后积极应诉。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第67号指导性案例,表达了保护股权受让方及公司利益的倾向。近期发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五》第5条规定,同样成为了在股东重大分歧中上述两者的护身符,转让方股东往往成为了牺牲品。法律维持的是一种契约双方以及涉及第三方的利益平衡,过度的偏移将会削弱制度的公平正义,并扰乱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分期付款的股权转让的合同解除权行使理应是对主体双方的一种均衡考量,《合同法》第167条规定的适用并不是单纯维护权利行使方的利益,更多的则是可以保障交易中多方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利益相关者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新《公司法》引进该理论,平衡公司、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确立了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机制。本文从约束大股东、保护小股东、保护公司债权人等方面论述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措施就是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第一,坚持国际收支的有序调整;第二,以结构性宏观政策作为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第三,以扩大服务业开放为契机提升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第四,以充分满足多元化需求为重点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第五,以有序扩大资本流出为重点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投融资提出了极大需求。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民营经济主体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民间金融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和方式,然而民间金融在我国一直以半隐蔽方式发展。基于产权理论对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合理性进行梳理和逻辑论证,明确指出政府在金融制度变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有财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有统一所有说和分别所有说两种观点。我国国有财产应当采取三级所有的分别所有原则,不仅有利于中央与地方分权,而且还有利于国有财产从王室私产向公共财产的转型。国有财产划分关键要解决好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相适应问题以及国有财产的市场转型问题。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资源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国有财产划分的重要环节。国有财产划分还要适当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平衡问题,确保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体系是非银行的信用中介机构,主要从事着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的信用中介活动。从法律关系来分析,“影子银行”体系是由一系列的交易组成。因此,“影子银行”体系的法律关系可以分为交易法律关系主体、内容以及交易法律关系客体。根据“影子银行”的交易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来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资产证券化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民间金融不属于“影子银行”。  相似文献   

15.
周彦君 《西部金融》2012,(6):29-31,3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全额罚息、余额计息和容差全额罚息三种计息方式,绝大部分银行所采用全额罚息的方式。但是,全额罚息的方式是银行制式条款规定,对客户有失公平,而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信用卡时,对利率结算方式履行没有充分告知。此次次贷危机后,许多国家加强了对信用卡持卡人的利益保护,我国商业银行也应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取消全额罚息,采用余额计息的信用卡透支计息方式,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试论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变迁,多元利益共生于同一场域共同争夺着稀缺的资源,面对利益冲突,现代立法的利益调控功能日显重要。现代立法其实质是一个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的交涉过程。当代我国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档案管理活动中存着不同主体之间的权益冲突,需要法律对此进行调整。对国家档案而言。在保障国家档案管理权的同时应当肯定公民也有对档案的合法利用权;对私人档案,法律应保护其所有权,但国家要进行必要的监控;人事档案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并注意与职工知情权的平衡;医疗档案的所有权应归医疗机构,但不能侵害患者知情权与隐私权。  相似文献   

18.
产权制度是影响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的经济环境和金融体制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了全方位的产权制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从改革模式、改革路径、改革实践和改革效果等四个方面对以往的诸多文献进行了比较与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做出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居民为市场主体,以居民财产资本化为视角,着重探讨财产资本化进程中金融机制的铺垫、推动、保障作用,并将海峡东西两岸的金融机制加以比照对鉴,从中发现有益的历史教训和现实经验,为两岸金融合作,推动居民财产资本化及财产收入增长提供有益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在意识理念、监管模式及制度完善方面存在弊端,这些弊端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既有前提性、现实性原因,也有关键性、根本性原因。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应重塑金融监管理念,确立金融监管主体,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