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服务业分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对行业生产率与行业出口规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估计。结果显示,我国服务业分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出口贸易之间具有强正向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生产率是服务贸易出口的原因。上述结果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是吻合的,说明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也支持该理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提升,逐渐成为领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理论上看,服务业开放能通过促进服务领域的改革,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有效地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央政府先后推出了"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改革,但地方政府对促进服务业开放的积极性不高,在此情形下,中国服务业开放举措究竟能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值得探究。本文建立了测量省级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指标,进而检验不同地区服务业开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省服务业的逐步开放会使各省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特别是对工业、服务业的经济增长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各省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提高,会明显地降低各省的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各省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各省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球外商投资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已成为主要趋势,中国服务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化,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和生产率的良性互动现象,提出服务业OFDI对行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04~2017年服务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行业生产率,但是其主要贡献来源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反而会抑制行业生产率的增长;动态格兰杰面板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与生产率之间存在互动机制,互为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繁荣与否已经成为评判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服务业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1980—2014年服务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分位数回归、Granger检验和时变参数模型对服务业具体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并且在Tapio脱钩评价模型框架内,对样本期内服务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表明:能源消费和服务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不断变化的均衡非线性关系;在较高经济增长水平下,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比较小,不同服务行业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能源贡献弹性差异明显;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原因在不同服务行业不同;服务行业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虽然总体上都处于弱脱钩状态,但有从弱脱钩状态向扩张连结和扩张负脱钩状态转移的趋势。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需求角度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系统的贡献率要远大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贡献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小;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直接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抑制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影响到第一、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非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进而又限制了外部系统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传统生产性服务的改造和升级,才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之间持久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三阶段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各省服务产业2003~2007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受当地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对当地服务业有显著促进作用,城乡差距的缩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服务业发展;我国服务业整体投资规模有所上升,但受技术退步影响导致我国近几年服务行业全要素效率有所退步。另外,从地区差异角度分析,我国服务业整体效率降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服务业效率退步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服务业三十年:发展历程、经验总结与改革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的发展、改革与开放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在这30年里,服务业发展从弱小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服务业劳动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劳动就业的主力军;服务业体制的坚冰已经打破,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正在向纵深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逐渐加大,开放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发展还滞后,结构层次较低,体制束缚还较严重,对外开放的质量还不高。中国服务业30年的发展,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一些需要吸取的教训。展望未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条件具备的地区有望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15个省级区域船舶工业2005—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进行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船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明显增长,主要增长动力为技术进步;绝大多数地区船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增长,但相对多数地区技术效率出现了恶化。收敛性分析显示,中国船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σ发散和绝对β发散。  相似文献   

9.
服务消费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拉动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及服务消费业成为世界各国贸易竞争的新领域。本文从我国服务消费的现状入手,重点分析了服务消费发展滞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了培育与发展服务消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稳步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服务业发展仍显滞后,发展水平不高,所占份额偏低,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服务业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要发挥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引擎作用,需要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强化质量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服务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服务业利用外资能够促进东道国服务经济的发展。利用1993-2012年中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数据,来检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服务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服务业FDI与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要利用服务业FDI带动东道国服务业经济的增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进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2.
制约重庆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市场化程度低,垄断性经营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较慢,需求基础弱;制造业粗放式扩张,生产型服务业投入少;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大,低收入群体消费难拉动;中介服务业发展滞后;认识不到位,体制不健全.应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并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综合改革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成本降低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因而服务业综合改革可以通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技术创新产出、推动服务转型等路径来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全要素生产率表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2007—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PSM-DID方法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综合改革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费用率、增加专利申请数量、提高服务转型程度3条路径来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服务业综合改革对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因此,应加大服务业综合改革力度,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市场化进程,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2013-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样本,探讨各省区会展经济对当地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会展投入看,展览场馆数量和展览场馆面积均显著正向影响地区服务业发展;从会展产出看,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对地区服务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会展业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会展投入对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出境人次和支出持续走高,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长,旅游服务贸易由长期的顺差变成了逆差.逆差主要是由于出境旅游高速增长导致旅游服务贸易顺差逐渐缩小,这是由于跨境交付、商业存在与自然人流动这三种旅游服务贸易形式的发展明显大幅落后于境外消费所致,反映我国旅游服务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现状.因此,要从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加快旅游企业走出去,提升国内旅游服务业竞争力,扩大服务业进一步开放和优化出入境旅游服务配套体系等方面努力,促进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结构变化与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中国的服务业没有取得预期的高速增长,但中国却能连续20多年保持几乎是全球最高的增长速度,可见,服务业发展滞后并没有成为增长的障碍。本文主要描述中国服务业目前的发展水平、结构变化和增长趋势,并对比分析其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对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5—2014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可以从供给侧视角以生产性服务业自身集聚及其与三大产业的协同集聚作为其对国民经济的供给规模和供给结构,用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探察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影响,两者之间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就供给规模而言,全国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倒U型关系,尚未达到最佳集聚程度;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在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力军;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在中部地区,对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阻碍作用,而对西部地区具有积极影响。就供给结构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与第一产业的协同集聚的影响最小,而与第二产业的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尚未发挥出足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变动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年-2004年间年均增长6.5%,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9%,技术效率改善了1.5%.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起主要作用,是支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动力;技术效率则对TFP增长起着补充作用.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很不平衡,全要素生产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湖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1996-2005年湖南服务业中的9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在这期间,湖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5.8%,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效率的提高;服务业大部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增长、降低交替,而非持续增长;10年间除了1998年几乎所有各行业的生产率水平都在下降,而其他年份则各有改善.  相似文献   

20.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