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贷款是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人民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近几年来,基层央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再贷款有所增加,比如向农村信用社及村镇银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对再贷款业务实施监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意监督审核再贷款账户。监督审核会计部门是否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科目》  相似文献   

2.
姜乔 《武汉金融》2002,(9):49-50
近几年,人民银行为了处置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发放了一批救助再贷款,为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保证地方金融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据对部分地区救助再贷款的发放、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加强管理,以便充分发挥救助再贷款的作用,保证救助再贷款的安全收回.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再贷款使用效应和管理特点 从目前我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表现形式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救助性贷款.即人民银行为缓解金融机构支付压力、帮助恢复信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而发放的一种再贷款.包括已关闭的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向中央银行的正常借款、各地保支付的救助性资金和兑付自然人存款所垫支的再贷款,还有为治理金融"三乱"及社会上各类基金会等所发放的再贷款.  相似文献   

4.
支农再贷款现状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是对县域和村镇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发放涉农信贷资金不足提供的流动性支持。人民银行从1999年开始发放支农再贷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不断突破,逐步发展成为人民银行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哈中支审计组近期对辖内部分县行近年支农再贷款管理情况审计显示,支农再贷款已成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涉农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当前,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的利差为"锁定式"的利差(2.6%)。本文通过对2家法人金融机构2016年的财务指标及利率定价的成本核算以及其使用扶贫再贷款真实意愿的调查分析,发现扶贫再贷款利率定价与金融机构自身利率定价的成本核算原则"不协调",影响了扶贫再贷款的政策效应最大化和扶贫政策释放的精准性,进而建议建立多层次的浮动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为了维护中央银行债权和资产安全,有效地发挥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将发放的用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再贷款划分为金融稳定再贷款。按照现行再贷款分类,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用于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紧急贷款;用于退市金融机构个人债务和境外债务兑付等其他风险处之类再贷款;用于兑付人民银行自办金融机构个人债务的再贷款;“再贷款考核月报表”中列入“其他再贷款”项下的各类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是中央银行对高风险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提供资金融资和救助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郭红亮 《武汉金融》2006,(11):29-30
近十年来,为处置和化解问题银行、证券公司、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财务公司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给问题金融机构发放了数额巨大的再贷款,大部分尚未收回。随着人民银行自身的改革,汇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再贷款债权的维护成为央行维护国家利益,严格央行资产管理的重点。然而客观上,当前央行再贷款维权仍处于一个摸索和研究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维权误区、问题和困难,影响了央行维权的进展和成效,亟待重新思考、研究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完善,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普洱中支及辖内县支行积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再贷款差异化运用模式,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为主线,结合当前辖区重点工作,形成了"安居先行、产业支撑、探索试点、差异运用、精准投放"的再贷款扶持模式,重点支持了农村安居工程、县域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重大民生工程。截至2016年9月末,累计向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再贷款7.5亿元、扶贫再贷款2亿元,支  相似文献   

9.
一、争取支农再贷款。积极向上争取支农再贷款资金4000万元,现已全额发放到5260农户手中,着力为春耕生产做好准备。二、加强窗口指导。召开金融机构联席会议,以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来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以来,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以发放紧急贷款、风险处置类再贷款和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等方式向被救助和处置的高风险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稳定再贷款,用于兑付自然人债务和外债合法本息,弥补股民保证金缺口。金融稳定再贷款作为央行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主要手段,具有决策时间短、资金到位及时的特点,有效帮助了陷入严重支付危机的中小金融机构摆脱流动性困境,保护了高风险金融机构自然人债权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以来,海西州各金融机构根据全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围绕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和投资重点,积极采取三项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支农再贷款发放力度,全州累计发放各类支农再贷款2 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改进服务方式。各级农  相似文献   

12.
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及转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体制形成以来的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也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政策工具。基于对央行再贷款政策三次转型历程的分析,针对当前再贷款存在的问题,我国再贷款政策需要进行第四次转型。转型目标是再贷款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调控手段,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转型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浙江金融》2004,(4):1-1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再贷款浮息制度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授权的范围内,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再贷款(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的制度.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不涉及企业和居民个人.从2004年3月25日起,对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0.63个百分点.以20天以内再贷款为例,现行基准利率为2.7%,加点浮息后为3.33%.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再贴现基准利率2.97%的基础上加0.27个百分点,加点浮息后利率为3.24%.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浮息分三年逐步到位,且到位后加点幅度减半执行.  相似文献   

14.
现实矛盾:制度性缺陷的直接体现 支农再贷款的利率政策与农村信用社收益、农民利息负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支农再贷款利率偏高和使用支农再贷款发放农户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居高不下,农村信用社的盈利空间较小,难以给农民利率优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而发放的再贷款.如何管好支农再贷款,保证专款专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各级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杨菡 《西安金融》2001,(6):30-31
今年年初,人民银行总行为促进小金融机构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改善金融服务,及时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专门增加了对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种类,下达再贷款限额18亿元,截止2001年3月末,已累计向五家城市商业银行、六个地、市(州)城市信用社发放48.33亿元,累计收回48.58亿元,月末余额为12.16亿元,其中;累计向城市商业银行发放42.85亿元,累计收回44.55亿元,月末余额为10.55亿元;累计向城市信用社发放2.34亿元,累计收回0.93亿元,月末余额为1.6亿元。  相似文献   

17.
1、贷款条件与贷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相矛盾,发放难。金融稳定类再贷款的用途和目的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发放对象是存在金融风险的金融机构或地方政府,再贷款管理办法要求再贷款有抵押、担保作为保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中小企业获取小额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往往都很难实现,符合担保条件、有担保资格并愿意担保的担保人实在太少,能够找到的担保人往往又没有担保资格或达不到合担保条件。  相似文献   

18.
吴巧飞  符方标 《海南金融》2001,(6):51-52,43
根据对海南省支农再贷款发放和使用情况的调查,总结了支农再贷款的投向、运用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加强了支农再贷款发放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越权审批金融机构、非法挪用国库和联行资金、违规发放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违法违规问题在各地各级人民银行仍不时发生,人民银行的资金安全和监管声誉仍受到严重威胁的事实,已迫切要求中央银行迅速改革现行内审体制,赋予内审部门以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20.
1.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中央银行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要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完善存款准备金监测制度,及时掌握辖内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在此基础上,用为中央银行的再贷款.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引导和支持农村信用社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用好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持城市信用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头寸再贷款,及时解决辖内金融机构临时支付资金的不足.认真执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积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资金管理工作,为解决辖区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形成的呆坏账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