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构建并利用比较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重点要加强发展乡镇企业,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外部性问题内在化,最大限度减少外部性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运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数据,通过OLS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投入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关系,而农村存款和农村贷款在短期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负面效应,长期内则具有正面效应;农村存款和农村贷款在短期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则互为因果关系。以上结论说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是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从刘易斯经典的“二元结构”人口流动模型到托达罗的三部门人口流动模型,对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研究都是在工业化迅速扩张、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很大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依靠城市很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阶段,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主要从农业内部空间的扩张着手,形成通过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西部地区按经济指标分为四类,分别论述了其经济发展特点,并研究了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负相关,人口迁移、就业、文化结构、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等方面与经济发展正相关。因此,西部经济要快速发展,需要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自然增长,加快人口迁移变动,加快城镇化进程,调整人口就业结构和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西部地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征信体系建设在消除农村信贷配给困境中的作用,对公共征信系统主导型征信模式和私营征信机构主导型征信模式的整体优势和所需制度条件进行比较,并依据西部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区域特征,提出政府先行、市场跟进的征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令赟  张维栋 《全国商情》2012,(20):73-74
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和战略基础是农村人才培养,成人教育要在西部农村人才培养中担负历史重任。应当提高认识,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调整办学思路,改革专业设置;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农民为主体灵活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较差,少数民族众多,公共品需求情况复杂。因此,了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现状、位序结构,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据此确定合理的供给次序,对于提高西部欠发达农村公共品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增强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快速改善该地区的农业基础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牛勤 《全国商情》2011,(1):79-80
当前西部地区农村物流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如基础设施滞后、物流环节过多、市场流通主体分散、物流管理与技术落后等。因此,加强和完善西部地区农村物流体系是当前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构建并利用比较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重点是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发展特色经济,促使外部性问题内在化,最大限度减少外部性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界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从广义的角度对影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与社会等相关要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搞好农村文化建设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并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差别化发展战略,同时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促使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但由于户籍制度、"离土不离乡"传统观念等制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荒废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阻碍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深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宅基地闲置之间的关系,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文章指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人均居住面积非正常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外出流动人口与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偏离长期均衡时,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会自动以每期0.801%的幅度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具有自动稳定性,而农村外流人口则不会自动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3.
构建有效的家庭禀赋框架和指标是研究农户贫困和农村家庭综合发展问题的基础。研究选取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和河南省为样本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建立农户家庭属性和成员个体特征数据相链接的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构建农户家庭禀赋量化指标体系,量化和剖析不同流动状况的农户家庭禀赋差异。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禀赋的配置结构差异明显,人口流动可以有效增加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值。成员中有回流劳动力的家庭,其家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值就要明显高于家庭成员都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家庭,而又稍低于家庭成员有在外务工而没有回流者的家庭。就家庭经济资本和自然资本状况而言,有回流劳动力家庭的均值最高,其次是有成员正在外务工的家庭,没有成员外出务工的家庭最低。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世纪之交党中央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进行西部开发就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过去西部开发一直采用资源导向型战略。目前,这一战略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角度出发,建立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均衡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问题,发现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并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家庭养老是当前西部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方式。文章以陕西省为例,实证分析转型期家庭养老方式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的现状,对家庭养老的养老环境、养老质量、养老意愿进行了客观描述与分析。依据需要理论,围绕健康医疗、经济收入、精神生活、生活照料等四方面的养老需求,应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西部农村老人应对养老的经济能力;完善医疗保障机制,促进西部农村老人身心健康;改善养老环境,提高西部农村老人精神生活质量;提供政策支持,提高西部农村老人生活照料水平等方面实现西部农村家庭养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基于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城乡居保对农村老年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不同收入家庭的农村老年居民,缴费档次能够显著影响其家庭、健康、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以及最终的整体生活质量;而领取待遇、参保情况与缴费档次未能显著影响到低收入老年居民其他维度的生活质量。因此,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可以更好地提升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广东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角度观照老年群体的生存状态,通过对满意度指标状况特别是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症结及出路。广东农村老人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对家庭的满意度最高.而经济收入、文娱体育、医疗保健则是农村老人相对不满意的三个方面。“经济收入”、“医疗保健”的不甚满意是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状态的反映,在农村全面实施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农村老人社会保障水平,是提高农村老人生活质量,解决生活满意度问题的根本途径;“文娱体育“的低满意度,是农村文娱设施太少、老年人劳动时间过长和自身素质低下的结果。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业人口的文化水平,是提高农村老人群体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关系夺当前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从西部地区市场机制的现状及其与政府行为破例的现状分析和,提出研究市场、建设设计、帮扶市场是当前东西联动的一个着力点,并介导东部地区从以政治任务为导向的帮扶转移到以市场为导向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