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梳理了我国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从港口等级、市场需求与货源供给结构、区域集疏运水平、周边港口与物流园区竞争、港口城市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我国港口物流园区定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港口物流园区的定位,为其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农产品物流园区是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途经,其中关键问题是对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准确定位,并就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定位、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定位、农产品物流园区服务客户的定位以及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管理功能定位与经济开发功能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生产力是物流和供应链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运作管理方面,有仓储生产力、物流生产力以及供应链生产力等概念;在设施管理方面,有配送中心生产力、物流中心生产力等等。随着物流和供应链的发展,近年来,生产力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中愈加关注的绩效指标。因此,本文结合物流园区的发展探讨一下物流园区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各地掀起了物流园区建设的大潮,但物流园区在带动周边经济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大部分已建成的物流园区缺乏盈利能力,甚至有些园区建成后土地荒废,物流功能难以发挥,园区转作他用。本刊邀请行业专家从国际先进的物流园区模式、物流园区如何进行永续发展、物流园区如何合理应用先进技术、保税物流园功能等方面入手,对物流园区如何建设、为谁服务、怎么服务和入住企业如何利用园区资源进行分析。希望能使国内更多的物流园区具备应有的功能,并在未来将更多的先进理念及技术应用于物流园区内。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并在今后四大任务中提出了“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立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意见。这对我国的物流业和物流节点的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它是物流运作的载体;是物流网络的节点;是物流资源整合的平台;也是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现代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大力扶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对发展物流园区表现出浓厚兴趣,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相继建立。各国物流园区特点不尽相同,各自的经验教训也在被相互借鉴。本文从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 相似文献
8.
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九华物流园区布局进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AHP-模糊综舍评价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对九华物流园区的布局进行了评价。通过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再利用模糊评价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评价九华物流园区布局的实例中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对于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比较缺乏。本文分析研究了德国、日本、美国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希望能为我国的物流园区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物流产业包括运输、仓储、配载配送、装卸搬运、包装加工、交易、展示、信息服务八个价值链环节。随着区域经济一休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在物流产业的应用,原来分散于不同经济领域和环节的相对独立的物流功能进行了整合和协同,综合性一体化物流系统成为物流产业发展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处于一个全新的、复杂的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综合优势。企业综合优势是企业内部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与威胁等各种因素不断组合而成的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复杂的动态环境条件下,通过加强企业战略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内外资源与条件有机组合,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以达到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和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有效的资源及其配置情况和综合优势发展状态,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战略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新技术企业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为企业综合优势分析与评价提供技术支持,为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深化服务业“营改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十二五"期间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服务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务院部署,2013年将继续扩大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并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开,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针对当前"营改增"试点中的问题,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多重视不同类型地区、不同试点方式的比较,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创新试点方式;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具体特点的差异,增强"营改增"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多重视"营改增"对培育服务业需求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