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方方 《金卡工程》2009,13(10):85-85
斯密通过深入探究人性,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合理辩护和道德规范.重点分析人们的利己心和利他心是如何在商品交换中协调和统一的;其次分别阐述了人性中正义与仁慈的品质在商品交换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西方经济学"经济和谐思想"之述评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自利的经济行为.斯密在《国富论》中,用利己心研究了人们互通有无、相互交换的倾向.他认为,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源动力来自于利己心(即经济人假定),这种利己心和动机作为全部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同时,人还有另一种本能,即同情.同情是以利己的本能为基础的,由之出发,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替别人想,知道别人也是一个有利己之本能的生命,因而不可损人,就是同情了.  相似文献   

4.
月读     
《职场江湖》作者:苏忠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定价:25.60元作者秉持超逻辑性的机锋,洞烛人性幽徽而举重若轻,非腐儒之陋见,非杂陈之管窥,非商场之铜臭,而是写出了人性善恶与制度创新的潜在规则,道出了随缘顺势开悟真觉跳出三界的平常之心,更表现出鉴往知来而上下求索的超越“江湖”的性命双修的天人境界。  相似文献   

5.
《金融博览》2012,(13):1-1
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同时.人还有另一种本能,即同情。同情是以利己的本能为基础的.由之出发,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替别人想,知道别人也是一个有利己之本能的生命,因而不可损人,就是同情了。  相似文献   

6.
梁晓姗 《金卡工程》2010,14(6):352-352
自《国富论》问世,斯密开创了古典经济学模型,在自由经济模式下,人人出于利己之心都将努力工作、合理经营,使资源最有效的利用,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最终达成一致。本丈从斯密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入手,结合他之前学者的经济理论,寻找斯密的“利己主义”思想来源,看看斯密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7.
平稳正好     
评论:昨日沪指以普涨百点迎接川股复牌,用实际行动支持抗震救灾,体现了十足的人性,这种人性主要是延续前天股市闻地震惯性低开百点后的反弹。面对地震灾害,广大投资者群心同力维护市场稳定,甚至一些投资者在博文中表示,“此时卖出股票无异于发国难财”。虽然有些激进,但其仁爱仁义之心是非常值得致散的。不过,大灾面前最需要的是稳定,股市不该因为展现人性而快速上涨,如果股市因此而疯狂则就会走向稳定的反面。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中的利己与利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利己与利他被视为经济学中的两个不同范畴,实质上利他是利己的一种表现形式,利他的本质仍为利己。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侧重于研究物质福利即物质上的利己,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侧重于研究人们的精神幸福即精神上的利己。  相似文献   

9.
《金卡工程》2008,12(7)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除了具有反殖民主义的高度和探索人性的深度,其叙事手法与后来出现的元小说十分相似,因此极为引人入胜。本文以元小说的叙事手法为背景,通过对比和比较,发现康拉德在《黑暗之心》中采用的其中一种叙事手法与"叙述的叙述"这一典型的元小说叙事手法实则貌合神离,或者说前者是对后者的戏拟,二者的异同也折射出了现代文学与后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的本质差异与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罗艾 《金卡工程》2010,14(5):208-209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外视角不同的研究角度,然后从内在视角入手阐述了社会法作为第三法域的出现对传统公私法划分的突破和经济法产生的法律基础,推导出经济法是具有社会法性质的新兴法律部门。接着用外在法学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人性中利己性和社会性的矛盾,指出法律正是为了平衡规范由此产生的对立合作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其中经济法规范的是与经济有关的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安徽水利财会》2005,(1):44-44
利己,归根结底源自生存的需要。但是,人生活在群体中,利己的博弈教育人们:单方的利已是行不通的,互相帮助更有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于是产生了群体中利他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2.
彭数学  刘长青 《浙江金融》2005,(4):37-38,41
A对经济学中人性假设的分析 在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中,人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他身处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利己的动机驱使,会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或趋利避害原则对各种目标权衡分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它认为,人类存在着尽可能增加自身利益的愿望和行动.例如,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官员追求选票最大化等等.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人的动机是光明正大的,所以经济人之间的竞争只需由伦理和惯例来调节.  相似文献   

13.
谌晓虹 《税收征纳》2004,(12):45-46
心若在,梦就在——世界因为有了阳光雨露,花朵才尽情绽放;因为有了爱与恩泽,人性才丰沛动人;因为有了书香的浸染,思想才醇厚宽广,散发出朴素内敛的光泽。常出入于幽兰之室,身上自有一种芬芳;常与书籍为伴,灵魂里自会透着一股才气。一本敞开的书,就是一个敞开的世界,一片广袤的森林,一个浩瀚的海洋,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4.
笛声 《金融博览》2014,(15):84-85
阎雪君先生的《桃花红杏花白》令我浮想联翩,沉吟良久。为其中的地域民歌心笙摇荡,为其中的色彩笑话羞赧脸颊,为其中的金融之道流连逡巡。然而生活的舞台不曾给这里的人们多少掌声。最终,让人沉入一种块垒于胸的痛楚之中,叹惋命运的阵痛与苦难,悲歌人性的失落与救赎。乌纳穆诺说:"承受痛苦是生命的实体,也是人格的根源,因为唯有受苦才能使我们这些有生命的存在得以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爱在夕阳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人们对时至暮年老人的一种美好祝愿,工行湖北省分行荆州市监利支行领导班子秉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尊老敬老的传统,对该行40多名离退休人员,以敬爱之心敬之,以关爱之心待之,以仁爱之心慰之,  相似文献   

16.
<正>道德风险是从业人员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时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影响,本质是以利己为目的谋私行为,明知故犯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区别于其他风险的关键,具有长期性、潜在性、破坏性的特征。从近年来基层行发生的案例分析来看,犯案人员都是思想道德上出了问题,从而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给国家  相似文献   

17.
卢汉东 《云南金融》2011,(1Z):67-68
<正>道德风险是从业人员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时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影响,本质是以利己为目的谋私行为,明知故犯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区别于其他风险的关键,具有长期性、潜在性、破坏性的特征。从近年来基层行发生的案例分析来看,犯案人员都是思想道德上出了问题,从而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给国家  相似文献   

18.
好股论坛     
《证券导刊》2010,(10):95-95
以敬畏之心面对伟大的市场——金路股市如期反弹,在伟大市场面前我们需要有敬畏之心,控制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目前指数中期仍然处在一个正三角形整理的形态之中。而短期处在一个上升三角形之  相似文献   

19.
“‘老张,人家到这个年龄,得了这种重病,早就休息了,可你咋还干的那么起劲,你到底图的啥?’面对这样的疑问,我每次都是一种回答:我别无所图,只为心中永恒的信念,那就是对农行的感恩之心、对分理处的责任之心和对人生的事业之心。”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以下简称为主流经济学理论)中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假设前提。它认为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都具有利己的本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承认自私和利己性是人的本性。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我们应该予以肯定。但是将它作为经济理论大厦的根基。其科学性就很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